因為古人和現代人觀念不一樣,在施耐庵寫這本小說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預料到幾百年后讀者會質疑,這樣殺掉一個不相干人是英雄形象的污點。
武松確實順手殺掉了倒水的丫鬟。
但是在寫水滸傳的時候,是元末明初,
那時候啟蒙運動的伏爾泰還有三百年才出生,哲學家康德還有四百年才出生,
構思起偉大的三權分立政治體系的盧梭孟德斯鳩的書還要等到幾個世紀之后才出版。
這些為整個人類建立起現代人權,自由,平等觀念的大哲學家大思想家都還沒有出生。
君主立憲制的建立還要等幾百年。
法國大革命也要等幾百年。
而真正的確立,其實要等到六百年之后的二戰之后。
直到二戰之前,西班牙可以入侵美洲滅絕整個阿茲特克文明,英法聯軍可以毫不憐惜燒掉圓明園,歐洲政治家(小希)可以公然叫囂清除劣等民族還受民眾支持當選了,偉大的愛因斯坦在日記里面,寫滿了對中國人的蔑視,稱他們是天生的劣等民族。
而二戰的殘忍也遠超現代的戰爭。
幾乎不遮掩地成建制屠殺平民,包括德國,日本,蘇聯都有此劣跡,放到現在的五常等國,是不可想象的。
什麼叫英雄好漢?
在現代人的觀念里面,具有杰出的貢獻和才能,具備舍己為人,大公無私,舍身忘死等特質。
但在水滸傳里面,顯然不是。
我看了很多對于水滸思想觀念的質疑,這群濫殺無辜的人,憑什麼叫做英雄好漢?
我認為結論很簡單,那就是古代人的觀念里面,殺個把人實在算不得什麼大事。
李逵殺順手忘記了,把扈家莊給屠了,好像大家都沒當成什麼重大事件,就宋江斥責了一番。
除了達官貴人有保障,殺害朝廷命官等同造反,這是驚天大案,但對于普通老百姓,殺幾個恐怕沒那麼大的事情,官府能管就管,如果執法成本過大,比如嘯聚山林,或者當地豪門,恐怕也就不了了之。
別說殺死賣身為奴的丫鬟和發配的犯人了。
經典的例子無非趙匡胤的小舅子迷戀吃人肉,現代人看來如此的驚天大案,直到趙匡胤被毒死,后台倒了才得到懲治。
明朝諸王橫行不法,尤其是晉王形象殘暴,又有幾個被懲罰的?
水滸里面西門慶毒殺武大郎,其實當地人都知道有這回事,但能遮掩就遮掩過去了。
平民而已。
這種階級制度,是深入古人觀念的,在清末,誰敢高吼「國家屬于人民」這種口號,在魯迅筆下,人人避嫌,生怕官府問謀反大罪把自己牽連了。
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中國自古就只是個口號。
商君在知乎上,現在就刻畫成殘暴不仁的奴役人民的陰損政治家形象,然而兩千多年以前,法家的代表韓非子,商鞅,能說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君),法不阿貴(韓非子)這種話,幾乎就是奇跡。
這是我永遠對商君保持一分敬意的原因。
施耐庵是出色的文學家,但不是神。
他無法預測幾百年之后,人權觀念的迅速普及,他筆下的英雄好漢價值觀受到了劇烈的沖擊。
這也是造成現代社會對于水滸傳風評下降的重要原因,在央視水滸傳里面,怒殺史文恭的那一章,史文恭求饒愿意加入梁山效犬馬之勞,宋江往那一站,大義凜然指責史文恭,「我梁山好漢哪一個不是忠肝義膽的英雄好漢?留得你辱沒梁山威名。」
而彈幕紛紛諷刺。
而就連編劇都曾經察覺這一點,在采訪中對水滸的價值觀給予否定。
從我們現代人觀念來看,史文恭做的事情,其實沒看出和梁山好漢有多大區別,曾頭市是獨霸一方的豪強,魚肉百姓,你梁山就不是嗎?
在宋江被抓到,小廝要挖他心做酸辣醒酒湯,念叨著要用涼水潑散了吃著才脆,你以為這句話是嚇唬他的?
黃文炳被綁在柱子上,李逵炙烤他的大腿肉直接吃了,只是他個人的殘暴嗜血?
李逵劫法場,左一斧子,右一斧子,砍的豈非無辜群眾?
在這種對水滸批判的思潮下,在現代人權觀念沖擊下
造成黑宋江,黑李逵,黑孫二娘的人越來越多。
而真正受到肯定的梁山好漢越來越少,正面典型其實也就那幾個人。
比如魯智深,他的所有遭遇其實都是為了行俠仗義,如果不是為金翠蓮出頭,他也不至于惹下人命官司。
比如朱仝,幾乎全無劣跡,義救宋江三人,性格好,武藝高。
而武松一直是被當做正面典型歌頌,因為在嗜血如命的梁山集團中,武松除了斗殺西門慶,飛云浦鴛鴦樓之類的報仇,并無太多血債。
但到了現在,也有人開始反思他那種狠辣的手段到底對不對,飛云浦倒沒什麼好說,在鴛鴦樓,他為什麼要殺掉并未參與謀害他的丫鬟?
縱然不殺丫鬟會泄密,但把一個無關人牽連進來,算得上英雄好漢嗎?
于是我們看到新版水滸傳拼命找補,盡量讓故事符合現代人觀念。
比如武松只殺了張都監等首惡,玉蘭是自盡,放過了無關的丫鬟,比如孫二娘的殘暴,是因為曾經被賣進青樓云云。。。
而在施耐庵寫這本書的時候,
原著孫二娘,武松算不算英雄好漢,他覺得算。
按照古人的觀念,武松是做大事的人,江湖威名赫赫,和平民身份價值都完全不一樣,為防泄密殺掉一個丫鬟,這算什麼大事?
就像西游記里面,孫悟空豬八戒輕松談起他們以前殺人的經歷,八戒攔路殺人,沙僧之前更是吃人為生,照樣在書里歌頌一身英雄膽。
這點在三國演義里面也有,如果以現代觀念衡量,曹操那邊自然不多說了,殘暴不仁不惜人命是長期的,就算是當作正面典型的蜀漢,關羽作為豪俠,流竄的殺人犯,有資格當英雄?張飛拿死亡威逼士卒,被反殺,豈非活該?為什麼羅貫中會痛悼張飛之死呢?
因為羅貫中心里,張飛身份價值就和那幫小兵不一樣。
這時候你跟他們說,小兵也有人權
什麼叫人權?
其實更有意思的一點是,看看現代觀念下的武松,也就是蕭峰怎麼做的。
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認為二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高大威猛相貌堂堂,打虎英雄,愛喝酒,性格剛烈而粗中有細,都有英雄殺嫂的經歷,種種特點,武松是蕭峰這一形象最重要的原型之一。
而蕭峰在原著有記錄的殺人,無非幾種情況。
1.軍事對壘,在丐幫殺遼人,後來幫助耶律洪基打仗。2.自衛反擊,聚賢莊一戰即為典型。
前兩者沒什麼可說的,即使是今天法律也不管這種情況。
3.報仇,他曾經試圖殺過段正淳,後來在真相大白之后,又想殺慕容父子,還有包括殺醫生也勉強可以歸類到這里。
4.誤殺 ,阿朱,以及日后一個前來通風報信的部下。
而這兩者都能得到讀者理解。
即使是蕭峰最出格的殺醫行為,也有一個醫生毆打其母親,并且冤枉蕭峰偷錢的理由在前,而不是武松這種牽連完全無辜的人。
而書中,對于仁慈的描寫,蕭峰遠超武松,比如說聚賢莊殺到最后「反正也要死在這里了,不如放過這個人」,比如說蕭峰遇襲,卻釋放了暗算他的游坦之,比如說最后蕭峰之死,完全為國為民犧牲自己。
而天龍八部的成書都是1966年了。
三體里面有非常多的哲學探討,作者劉慈欣曾經提到一種道德易變性,也就是說拿現代的觀念審判古人,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道德底線。
如果有一天,人類進入了高度人權自由的時代,別說殺死丫鬟的武松,就連行俠仗義的魯智深都會被批判。
按照原著,鄭屠也就是個敲詐勒索,根本罪不至死,而魯智深有資格不經審判,就把人打死嗎?
這種行為能叫英雄好漢?
當然,我懷疑《三體》自己也會被批判,包括章北海,維德,羅輯,云天明在內都不是道德上無懈可擊的英雄,還有駭人聽聞的吃人事件,藍色空間號的末日審判。
但三體比水滸傳做得更優秀的在于,這并不是劉慈欣并非囿于時代局限性的筆法,而是劉慈欣對于道德的反思和對于社會的預言。
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進入高度人權和自由時代,那麼這些三體英雄在我們眼里也會變得粗鄙。
但這一切都是劉慈欣想過的。
這大概是三體在中國科幻文學史上地位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