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為啥會沒察覺到吳三桂降清了?
查看全部 17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1

ADVERTISEMENT

原因有很多,很多答主也指出的非常明白了,但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李自成壓根就沒有意識到,清軍已經成為了他爭奪天下的最大阻力。

在他心里,可能壓根就沒拿清軍當回事,以為攻破北京之后,統一大業就完成了呢。。。

所以他在進入北京時,不但沒有準備好足夠與清軍進行大規模作戰的部隊,將主力部隊分布在了西北、湖廣、河南等地,還在不斷分兵駐守山西、山東和畿輔。

這種部署當然會對政權的進一步穩定有相當積極的作用,可問題是,如果他真的認識到了清軍的實力,且對此足夠重視的話,應該會明白:仗還沒打完呢……

在這種時候,本不應該去太過在意一城一池的暫時得失,而是應該集中起來,將敵人全面打敗,穩定遼東局勢之后,再回過頭來對付那些明朝的剩余殘兵,而且這時甚至可能都不用發動戰爭,完全可以通過政治的形式將其收復。

ADVERTISEMENT

可是,李自成沒有這樣做。

當然,李自成這時的兵馬數量也算可觀,因為還有明朝新降的部隊,可當面對京東地區時,李自成的眼光卻僅僅局限在了包括吳三桂、黎玉田在內的一些關內兵馬,而對關外虎視眈眈的清軍熟視無睹。

在他心里,將那些關內部將招降之后,似乎京東就徹底安穩了,皇帝寶座就可以從此安穩無憂了。

因此,他讓吳三桂率部進京,卻僅僅是讓一個明朝降將唐通率領八千兵馬去接管山海關防務,而沒有派自己的嫡系率大軍去駐守山海關。

因為若是認識到了清軍將會是未來自己最大的敵人的話,即使不派遣嫡系率大軍,也應該只讓吳三桂進京,而不是讓吳三桂率部進京。

而且,從黎玉田被他派遣出征四川可以看出來,他召集吳三桂率部進京的目的,甚至極有可能是讓吳三桂南下等等去執行任務。

ADVERTISEMENT

因為即使吳三桂不叛變,僅僅靠唐通的八千兵馬,也是很難守得住山海關這道防線的。

總之一句話,李自成沒把清軍放在眼里,或者說,他天真的覺得,清軍只是一個少數民族組成的部落,雖然曾經幾次深入內地,可那是他們與明朝之間的仇恨,而自己與這個政權卻素無瓜葛,可以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和平。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李自成真的派遣嫡系將領率大軍換了山海關的防,哪怕吳三桂想投降,也一定是得好好掂量掂量的。

畢竟,吳三桂只是想要榮華富貴,并非是真心討厭李自成而喜歡清朝,更不會鐵了心的找死。

要知道,同時期,李自成派遣了大將張天琳鎮守大同、馬崇僖鎮守真定,唯獨對山海關,不知道為啥, 他如此放心。

而且,在吳三桂反叛之后,李自成親率大軍前往山海關,路上卻碰到了吳三桂派來拖延時間的使者,李自成直到這時,還依然選擇輕信吳三桂的話,選擇了緩步行軍,派遣一名官員先行前往山海關,與吳三桂談判。

ADVERTISEMENT

這導致了李自成在路上直接耽擱了三天時間,若李自成當時急速行軍,差不多可以在四月十八左右便到達山海關,這時的山海關,還只有吳三桂一支兵馬。

四月二十日當天,李自成和清軍才同時到達山海關。

如果可以在四月十八到達山海關,四月十九與吳三桂開戰,一切事情沒準兒還會有轉機。

但由于這一系列的失誤,導致了吳三桂最終徹底成為了清軍的一名走狗,李自成也將本該到手的皇位,讓了出去。

所以,李自成為啥沒有察覺到吳三桂降清?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忽略了這個天下還有一支叫做「清」的硬骨頭。

他連清軍都忽略了,就更不能想到吳三桂會投降一個不存在的政權了……

多說一嘴,有很多答主都指出了,在當時,李自成給吳三桂的承諾已經屬于大順政權的頂級,而多爾袞給的則只是一張大餅,所以李自成想不到吳三桂會選擇后者。

其實這話確實不假,但從政治家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李自成不如多爾袞的地方。因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本身就是不斷給人畫大餅,寫空白委任狀,空手套白狼。

而且,一個比較成熟的政治家,其實是沒有什麼底線的。

打個比方,假如李自成知道了以后的歷史,由于吳三桂的反叛而導致自己功虧一簣,別說給吳三桂封王爵了,就是封個副皇帝也是理所當然。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虛的,歷史不都是這麼玩的麼?先給你承諾,你給我干活,干完再卸磨殺驢。

狡兔死了之后,走狗自然就可以烹了。

但是李自成沒有這麼干,一來也還是那句話,他并沒有對清軍實力有一個很清晰的認知,從而使自己對未來走向沒能做到一個明確的洞察;

其次,李自成這人底線比較強。

但不管怎麼說,都證明了,起碼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我們可以說李自成沒有統一天下是遺憾的,因為在一個由漢民族主導的新政權統領下,中國或許還會有無數可能;

我們更可以說清軍是運氣好的,若不是碰到了南明和李自成,或者說他們自己沒有誕生皇太極、多爾袞……是幾乎沒什麼可能統一天下的。

可是歷史沒有重演的機會,或者說,在某些層面上,歷史也始終在不斷重演,比如南明的黨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是那些深處歷史變局當中的人物,對歷史、對自身都很沒能擁有一個極為準確的認知。

古代對女性的壓迫是否有被放大的嫌疑?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1
當時,正常人不會覺得吳三桂要降清。大順開的條件是直接封候,給糧。要知道當時劉宗敏也不過就是個侯啊,糧更是硬通貨,有糧養兵就有了更大的政治資本。此外,他爹等一家老小也在大順手里。而滿清那邊給的什麼條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1
察覺到了又如何,多爾袞的價碼是李自成不可能開出來的。多爾袞允許吳三桂保留一定的私人武裝。一支聽命于吳的獨立部隊。李自成可能嗎?隊伍還帶不帶了?除非李自成聲震華夏讓吳三桂認定大順必然輕松打爆大清,吳三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1
李自成手握吳三桂親爹,就如同康熙手握吳三桂親兒子。他們都沒想到吳三桂心里根本就沒有天理人倫這個東西。說實話看了吳三桂我充分理解了傳統封建社會儒家倫理綱常的必要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互相依存,你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1
主要原因項元老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我從軍事角度說一個原因:李自成雖然知道吳三桂跟東虜打仗,但是不知道吳三桂被打出了恐清癥。從滿清入關后吳三桂的表現看,他對八旗的戰爭能力和殘暴作風有深刻認識。他本人的業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1
消息閉塞是真,古代消息傳遞的效率差到今人無法想象。更重要的是吳三桂降清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別說李自成了,清一方面估計也沒想到。 多爾袞是在山海關坐山觀虎斗不是等吳三桂與李自成消耗差不多了再出手,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1
一個人可以左右天下大勢,左右順與清的勝敗,李自成卻僅許個侯爵給人家,丟死人了。還是一大群人大談底線的,政治居然去談底線,政治什麼時候有過底線了?就像張三可以決定A公司(百億市值)的存亡,然后A公司高層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1
普通人或正常人根本當不了開國之君,用普通人或正常人為李自成及其幕府辯護的,怕不是說李自成政權核心就是個廢物,其失敗情理之中?歷朝歷代開國期濫施恩賞才正常,穩固后再整頓清理,剝離實權或清剿,劉邦開了的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1
因為西邊來的李自成并沒有意識到山海關的價值。更沒意識到山海關、吳三桂對清朝的價值。開價嘛,自以為是的太多了。在李自成這里,一時間順風順水,自然認為吳三桂的投降不過是理所當然的。但清朝這邊不這麼看。滿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1
闖王最難受的是前期各種奮斗太過坎坷,前期起義經常不剩下幾個,沒有多少核心班底,當然也沒有機會去攢這個班底,沒有根據地,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1
李自成對關外信息掌握得絕對不夠,他都沒察覺有這麼一個清帝國會是他真正的對手。更沒察覺到吳三桂能左右順還是清的生死。在古代,一個普通人他能了解到的人文地理社會信息,方圓超不過百里。你就在現代,很多人了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1
吳三桂也不是當時就降清的,他不是為了勤王而暫時和清軍合作嘛(doge)其實看了大家的回答,也都知道了吳三桂投清本身就很讓人意外。但我覺得李自成等人還有一點也沒想到,他們也沒想到清朝真的要入關奪取天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1
據《韃靼征服中國記》所載,李自成是受滿清保護的,他沒想到當他占領北京后,滿清就反過來打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1
李自成長期的身份是流寇,可能就沒那麼高的政治敏銳度。李自成對后金的軍事實力和野心都沒有充分的認識,就沒想過后金入關爭奪天下的可能性。腦袋里就沒有后金入關的概念,怎麼會想到吳三桂降清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1
誰能想到小吳這麼沒節操居然不管自己親爹死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1
他沒想到吳三桂遭遇了「我,秦始皇,打錢」形式的詐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1
關羽為啥沒察覺到彌芳要投降東吳 因為糜芳在蜀漢集團中資歷是比較老的 從徐州那會就跟著劉備 加上外戚的身份 按正常的腦回路是絕不會投降東吳 但他後來就是投降了 可能吳三桂也是這個腦回路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