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回答的目的,是為了剖析我自己
即便是一個每天反思的人,也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再怎麼避免,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而我的父親,其實就是我的一面鏡子
我珍惜每一個和他接觸的瞬間,并且仔細反思背后的底層邏輯,他的每一個底層邏輯,我都會拿來對照我自身,無一例外,幾乎都在我身上有映射
這些映射一旦被發現,就是寶貴的財富 ...
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感謝曾經愛過我的人
在分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身上有很多他的影子,而且要遠比想象的要多 …
愛,可以從來不需要理由
愛,也從來不是天經地義。
【原回答——寫于2022年7月】
不是遇不上,而是遇上了也抓不住
我爸年輕的時候(90年代),在鎮上國中教書,教學能力出眾,是當時縣歷史上最年輕的一級教師,學校領導很欣賞他,領導升任到縣里的時候,打算把他調到縣城里最好的高中任教…
但我爸拒絕了,還是打算留在鎮上的國中
為什麼?因為當時縣一中沒有教師宿舍,需要校外租房,而我爸覺得租房還要額外開支,再加上考慮到我姐還在上小學,轉學什麼的也不方便……其實以他當時的身份,安排轉學并不是難事,主要還是考慮開支......
于是為了省錢省事,人生中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一次命運契機,也是別人爭破頭都想要的機會,就這樣主動放棄了……
後來學校打算提拔他升為學校部門主任……結果也被他拒絕了,原因是他覺得「當官的都是小人,自己做不到卑躬屈膝.
....「
學校給他入黨名額,結果他也拒絕......理由是覺得自己覺悟配不上......即便他的書柜里都是馬克思和毛概,平時最愛的也是毛概….
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多次后,我爸的名聲也就在圈內傳開了:「XXX這個人清高,不愿意往上走」「機會給他,他都不要的」…
所以,即便我爸那時候公認的優秀,但也再無領導去找我爸說過類似提拔升遷的事,大家知道去說了也是自討沒趣……當時一個很器重我爸的校領導無奈的對他說:「你不想往上走,那就成全你,既然你官不想做,就想辦法在職稱上給你升上去」
于是,我爸成為了學校職稱最高的一線教師,工資也僅次于校長之下....之后直到退休,我爸的崗位再無變動。
2000年的時候流行買房潮,我爸覺得學校宿舍和鄉下的房就夠了,沒有去買房的必要。
而同事都知道我爸工資高,紛紛找他借錢買房,我爸這個人比較好面子,借出去的利息也比放銀行高,所以基本只要來張了口,他都會借。
直到12年(房價快速上漲的頭一年),我要到縣高中上學(就是我爸年輕時要調入的那個高中),雖然那時沒有打算買房……但是還是為了我能上學能方便一些,再加上確實覺的鄉下糾紛多,于是猶豫再三,家里還是在縣城里全款買了房子……注意,是全款,至今他還為自己當初是全款購房而自豪,而看不起那些按揭的人……按我爸的話來說:「我這輩子不喜歡欠別人的」....
後來再過了幾年,省會的一戶人家因為打算要換別墅,打算出售市區一套大戶型房子,因為多少沾親帶故,通過別人多方搭線,以低于市場價差不多7折的價格優先聯系到了我們家,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求現錢……
但我爸再次猶豫了,還差個十幾萬零頭,雖然不是很難湊齊,但說白了還是覺得沒必要買……于是就以「停車不方便」為由拒絕了,隨后房子馬上被別人家當婚房買去了,後來那套房子幾年后差不多翻了一番,我爸后悔不已。
命運的轉折一次次主動垂青過他,但都被他或拒絕、或放棄了……
趕在房價上漲前夕,上車買房的這個決定,被他認為是他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所以,看到這里,如果這是一個為人清高的教師、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事跡,其實也挺不錯的,我也不覺得這一切有什麼不妥。
但實際上,這里面還有一個性格決定命運的故事,背后是一代人、一家人的傷痕:
從小我以為家里很窮,但長大了回過頭來看,才發現我的家庭條件實際上超過了我身邊絕大多數的同學……而我之所以會覺得家里窮,因為我爸在經濟花銷上過于吝嗇……細節我也不想說太多,只想說你們可以在你們爺爺奶奶輩身上看到同樣的生活習慣,在吃的方面也是如此,從小我也落了個營養不良的底子。
有次姐夫的父親病危做手術,姐夫坐飛機回去探望,我爸聽說后,居然說:大老遠的回去多麻煩?飛機票多貴啊?
在我爸的眼里,錢是大于人,大于親情的
那麼我爸摳摳搜搜了一輩子,從牙縫里摳出來的錢都去哪了呢?
都去了股市里...
一切要從20年前他偶然接觸炒股開始,他入場的時候正是中國股市的小牛市階段,他驚喜的發現,股市居然可以讓他一天賺到一個月的工資,炒股居然比上班賺錢!
所以在我爸眼里,炒股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理想的投資方式:不用看人眼色,全憑自己「判斷」和「智慧」就可以賺快錢….
于是炒股成了他第二主業,近二十年來,只要不上課,他其他時間全部用炒股,但他這樣得失心很重的人,炒股簡直是一種災難:
每天代課一結束,就立馬沖向電腦打開炒股軟件,一個平時會因為幾毛錢都要斤斤計較的人,你根本無法想象他會如何應對股市上動輒損失幾百元、幾千元的情況———眼睛死死盯著屏幕,動輒大喜大悲、長于短嘆、拍額頓足、暴怒狂躁的畫面歷歷在目,更多的無窮無盡的陰郁和嘆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十幾萬的波動,實際上,那其實只是股市幾百塊的正常波動……
外人其實不太能理解有的人連一個小波動都承受不住,為啥還會依舊會沉迷?其實正是因為一個人平時缺少刺激,所以這種能讓他體驗到情緒大起大落的事物,才會讓他上癮……
一個人天天被股市這樣迷住心神,哪還有精力干別的?所以其他很多方面都荒廢了……包括他愛好的看書、練字、寫文章、研究教學……
這麼多年來,沒人知道他股市里有多少錢,只知道在幾次牛市賺了點錢,不過後來熊市都把賺的虧了,20年下來沒有賺到什麼錢,但也沒有虧太多本金.......對此他反而很得意,覺得自己技術高明,說炒股的人都是7虧2平1賺,而自己是「平」的那一批…
幾次大的栽坑,反而不是因為炒股,而是被他的多年前的一個學生用什麼海外黃金外匯的龐氏騙局騙走了幾萬…但至今,他也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學生會騙他….
而我們做子女的也想不通,為什麼那時我們已經告訴他這是個騙局,但他卻寧愿相信一個陌生人,也不選擇相信他的子女….
同時期和他炒股的一個老師,每次只買入他推薦的股票,平時不怎麼看盤,漲了跌了都風輕云淡,穩穩拿住,十幾年下來賺了幾十萬,而他則是根本無法忍住自己,看好的股票,漲一點就忍不住想買賣,跌一點就忍不住想拋,每天都在高頻交易……
實際上交易道理他都知道,但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手癢,一天不看心里就有螞蟻爬」……
除了幾次受騙,他真的沒有大虧嗎?
不算貨幣貶值,以及放棄各種機會成本,他近20年的大好光陰、所有的精力和情緒全都撲在了股市上,妄想通過股市實現財富自由....臨到退休了,才發現一場空……
近幾年,他開始念叨著「要是這麽多年如果自己把精力都放在研究教學上,不知能干出多少成就.
...」「....要是我真想發展,我至少也是個校長....」
實際上,再開一次,他也依舊會和現在一樣,甚至都不定有現在好......
因為這都是他性格決定的.....
我爸這個人在他那輩人里算是有學歷、有文化、有能力,年輕的時候才華橫溢、意氣風發,中年發展乏力沉迷股市,一輩子不屑于人情往來....為了省錢.....幾乎從不主動呼朋喚友宴請賓客,更別說主動維護關系、送禮……對人性、對社交潛規則的認知幾乎為零。
不屑于人情往來是其次———我不確定是天生的因素,還是后天環境因素更大,他這輩子過的很擰巴:明明條件都還不錯,卻一輩子都在唉聲嘆氣......按中醫的話說,就是情志所傷,所欲不遂,肝氣郁滯,失其條達,胸中氣機不利,每欲嘆息則胸宇得舒,動輒為一點小事長噓嘆氣、患得患失.
.......
如果某天他心情不好,那麼除了睡著幾乎都在頻繁嘆氣。
家里人也已經說過多次他愛嘆氣的問題,但他每次都回答:‘嘆氣讓我覺得舒服「....然后繼續嘆氣...而他每一次嘆氣,作為家里人就會頭痛、心煩意亂.......
自從他迷上股票,他的嘆氣曲線也開始根據股市曲線開始波動.....說實在的,他炒股這件事,多年來我們作為家人實際上不反對也不支持,他用自己的錢去沉迷自己的愛好,我們沒啥好說的,但是因為炒股導致這個家庭氣氛也要跟著漲跌,這是給家人最大的困擾。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在自尋煩惱,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總是在擔心,總是在憂慮,總是以偏概全,把所有的事想的嚴重化、負面化、災難化,但實際上他擔心的那些事,現在沒有一件發生……
而用我媽的話形容就是:
「心眼比針尖都小,脾氣比驢都倔」
幼年時的我,是在恐懼和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因為學習,被三天一小訓,一周一大訓…家里總是陰云密布,而我姐那時也時常被他用麻繩抽到屁股血肉模糊…而我也時常跪在他腳下….驚恐的看著他憤怒到癲狂,而嘆氣也已經變成瘆人的哀嚎…有幾次,他認為自己可能要被氣到活不過第二天,半夜給我媽交代他的后事,我媽只能一邊哭著一邊記…….而讓他如此生氣絕望的原因,僅僅只是我們作業沒寫好、或者某次成績沒考好……
他不只一次充滿恨意的說我們姐弟是失敗品,說他這輩子最后悔的事就是生下我們姐弟這兩個「孽畜」、說恨不得我們姐弟去死…我不知道他那時為什麼對我們姐弟兩個帶著如此恨意…….
幼年的我真的以為一切都是我們不夠給他爭光造成的,但隨著長大,用另一種目光審視他,發現這麼一句話形容他非常貼切:「除了生病以外,他感受到的任何痛苦都是他的價值觀帶來的,而非真實存在。」
不受他的影響是不可能的,成年后的頭幾年因為身上有很多他的影子,甚至剛工作也是:夢幻開局,剛開始的各種活動競賽,出手就是王炸,別人都沒辦法和我同台競技…所以深得領導重視….
但是我清高又自卑的性格,再加上總看不慣別人的缺點,也不屑于加入小圈子…..導致在人際關系上很僵硬,更得罪了一些心理很陰暗的人:被使絆子、穿小鞋、上眼藥…最后工作任務是做的很好,但也被潑了一身的臟水…那時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實際上我也意識到:「這和我的認知有關,不能怨別人,要怪只能怪我自己」,而也正是這種環境中一次次吃虧,我才意識到自己很多固有想法是有問題的……
有人說長大了就理解他了
沒錯,我現在確實理解他了,我能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包括從心理到生理,所以我也理解一個人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有多難,更別提改變自己.....他終究是個很難感受到快樂的普通人。
但是「理解」不代表「認同」
一個人的人生,唯一能負責的就是自己,這世界上最大的貴人也是你自己,你唯一能改變的,也只有你自己。
有時我又覺得他這輩子很幸運,遇到了一個脾氣極好、任勞任怨的妻子、子女長大后也爭氣,安穩的工作讓他一輩子不曾經受環境劇烈的沖擊,他也可以完全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洽;在時代的紅利下,他過的也是他幾個的兄弟姐妹里最好的。
但有時候我覺得他很可憐,他從小立志要擺脫我爺爺奶奶的壞脾氣——我爺奶年輕時都是暴脾氣,經常吵架互毆,也只有這一點他沒有學過去,結婚后從來沒有對我媽動過手(雖然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他依舊活成了他最討厭的樣子——要強了半輩子、脾氣大了半輩子、痛苦了半輩子、嘆氣嘆了半輩子,到老了,天天郁郁寡歡……在工作里,看不起同事,認為別人都不如他;在家里,也看不家人,在我們小時候無力抵抗時,他尚可在家中體驗掌控感,但等他的子女獨立了,沒人可以讓他控制了,就認為別人都故意不順他心,認為別人都針對他……
實際上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一些都很清楚:大家其實都好好的,他的所處的環境也很舒服,沒有任何人去針對他,也沒有任何人故意為難他……都是他自己斤斤計較,總是想控制別人、數落別人,別人不受他控制,他就覺得痛苦,覺得別人在針對他……
他的自視甚高讓他看不起任何人,認為自己是搞教育的,懂得所有道理,只有自己教別人的份,沒有別人教自己的份,這導致即便是一個小孩都能意識到的問題,他卻根本無法意識到……即便他天天在教育一群國中生:「性格決定命運」……
其實相比于很多人,父母給我們姐弟倆創造的條件已經非常好了,從小被嚴抓教育,也算是在「書香」中長大的,現在父母老了,也都身體健康,不用子女操心~我們姐弟兩發展的也不錯~但如果我出生一個父母大字不識的家庭,我可能現在連知乎都沒聽說過,我也根本沒有機會在知乎和大家分享這些….
.
………………………………
●后記1:
我之前有一個疑問,就為什麼有些事你給他說明在再多次也沒用,他依舊會在同同樣的問題上無數次的數落對方,到最后我也才明白:他不是不能理解,而是只想找個理由來數落對方而已——這非常恐怖 : 假如大家都很完美,那麼他反而同樣會手足無措,因為這會讓他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雖然看起來,他常常因為別人達不到他心目中的「完美」而痛苦,但是他潛意識中卻又希望別人足夠「差」,而只有別人足夠「差」,才能讓他的存在有意義.....
也就是說,他眼中的理想對方:最好是一個表現「完美」的「傀儡」,而不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
而這,就是他身上最矛盾、最擰巴的地方,也是最瘆人的地方。
但是現實怎麼可能如愿?
這一輩,他想控制所有人所有事,結果誰都不受他控制,連他自己都不受自己控制。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地獄……
他就活在自己給自己建造的地獄中….
● 后記2:
我爸如此,其實也和他的職業環境有關系,本身我爸就不是一個心胸很開闊的人,而老師這個職業任務就是去糾錯,眼睛只會盯著未成年學生的缺點看….他們看了太多「問題學生」,所以任何一種缺點在他們那里都會變成這樣的邏輯:「缺點」=「態度有問題」=「未來毀了」...
這兩種因素一疊加,十幾年下來就形成了看人只看人家缺點、而且眼睛里看不得「錯誤」的職業病….這也是為什麼評論區很多人提到,覺得很多中小學教師大多心眼也都很小….而一個老師心眼越小,其實他越會對學生苛刻,反而學生越老實,反而越會成為標準意義上的「好老師」.
....而一個大咧咧的老師——相信你們也遇到過,剛開始學生會感覺輕松,后面學生就會嘻嘻哈哈,甚至會肆無忌憚,而這個老師也會被學生認為不是「好老師」.....只能說,這其實是一件矛盾且無解的事,不是誰都是魏書生....
我爸沒有往上走這件事,其實我遺憾的反倒不是他有沒有升官發財,而是遺憾他錯失了能和同齡人打交道的機會——因為只有和成年人打交道多了,他才能換個角度看問題、意識到有些東西并不是只有是非對錯,心眼也就不會那麼小~
至于我爸自己后悔過當初沒有走仕途嗎?其實前50年他沒有后悔過…但直到他在幾年前看了《侯衛東官場筆記》,才開始非常感慨的對我說:「哎,我以前瞧不上當官,覺得當官就是一群酒囊飯袋搞貪污腐敗,我不屑于和他們同流合污,直到看了這本書才知道,當官還是要有真本事的,好人還是可以為百姓做很多事的…」
我后面接到: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正直的人,那麼當初更應該去做官,用手中的權力,給大家多做好事,為凈化官場環境盡自己一份力。
而不是覺得官場環境差,所以就放棄做官的機會,然后任由那些你眼中的小人上去,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用權力為非作歹,把環境弄的更差。」
● 后記3:
工作之后我也有接觸股票,不過我接觸之前先用「模擬盤」試了幾把,親眼見過一天賺1萬,也見過一天虧2、3萬,然后再把股票線拉長,看它的趨勢…在第二天的時候我就明白炒股應該要有怎樣的心態準備….
再後來專門研究了經濟學與投資相關的書籍,然后再對比A股,我就明白把少量資金放入股市投資可以,但你不能把炒股作為你的主業…而股票說白了…大多數都是一群公司上市圈錢套現的地方。
從此之后,股市里就放幾萬塊,偶爾半年掃一眼,虧了,無所謂,賺了?也沒啥感覺,哪怕這些錢全虧光了,對我也沒什麼影響,沒有一絲情緒波動……
實際上在看股票時,我常想起我爸,也常記起電影《教父》里的這句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后記4:
引用一句網友的話:「你爸是幸運的,因為是老師,沒有受社會的毒打,這種性格在社會上工作幾乎生存不下去,現在能安然退休,衣食無憂,也是幸事」
是的,他其實很幸運
其實我這這篇回答的目的,不是想抱怨任何人
進入社會后,學到最大的經驗,就是不要抱怨。
他的曾經和我無關,我只需要對我自己負責
為什麼我要對他分析到這種程度?
其實這麼做,只是為了剖析我自己
即便是一個每天反思的人,也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再怎麼避免,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活成了他們父母的樣子...
而他,其實就是我的一面鏡子
我珍惜每一個和他接觸的瞬間,并且仔細反思背后的底層邏輯
他的每一個底層邏輯,我都會拿來對照我自身
無一例外,幾乎都在我身上有映射
這些映射一旦被發現,就是寶貴的財富
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后記5:
從腦科學的角度說說吧:
為了改變自己,我深入學習了多年心理學,後來轉到腦科學研究
其實也能看出來,也許他的一些選擇、或者部分行為是他們這個年紀的人特有的行為表現,但還有一部分行為,明顯是病態的。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爸有典型的偏執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癥狀
偏執型人格障礙為主癥,邊緣型人格障礙為輔癥
具體表征我就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基本可以稱之為人格狀態特別低的一種「絕癥」
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一般先天大腦扣帶回和前額葉存在問題,就是說,大腦的「轉向系統」和「剎車系統」天生存在問題。
我多次說了:人是環境的產物,先天決定人的底色,后天決定人的走向
那麼對我爸而言,他現在的性格,「天生」和「后天」到底哪個因素占比更多?
這個我說不上來,偏執型人格障礙本身就很難改變,因為它本身就是因為天生的大腦功能缺陷導致的障礙,后天想要改變,只有經過重大人生災難、以及在大量環境震蕩中自省,才可能有機會改變,注意我說的僅僅只 是「可能」(比如我正經歷的這個過程)。
而學校這個環境,以及他的職業太過于特殊,特殊到就是他的后天環境完全順應了(或者說加重了)他的偏執型人格障礙的發展。
當然也完全不能怪他的這個職業,我也見過很多天樂派的老師,并不是每個當老師的最后都會變成他這樣的性格。
..............................................
一個人的人生,唯一能負責的就是自己,這世界上最大的貴人也是你自己,你唯一能改變的,也只有你自己。
站在歷史的角度,你能看到一個人的命運在時代下的最優解——因為這些都已經是確定的東西。
但是對歷史中的人而言,未來是不確定的、是一片茫然的未知……而歷史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你可能的人生…..
.......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