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朝古代史缺乏了解,但對羅馬史略有一點點了解,就拿羅馬舉例吧。為了避免別人說我選擇的都是強盛時代的拉丁羅馬,就拿天天被人嘲諷的敗仗停時期舉例好了。不過這里用的數據是查士丁尼大瘟疫之前的數據,查士丁尼大瘟疫之后對于肉的供應數目降低了50%,請各位注意。
首先是餐飲和待遇(也就是本文的核心,糧草部分)
最基礎的食物配給標準如下:
一個步兵一年
糧食30摩底(每日3磅面包)
肉365磅(每日1磅)
葡萄酒374.125升(每日1.025升)
橄欖油33.215升(每日91毫升)
----------------------------------------------------------------
你以為這就完了?嬌貴的東羅馬士兵可不是馬略的騾子,他們還要吃更好的食物才能為帝國奮力拼殺。
譬如干制蔬菜、蜂蜜、干果、點心、腌鹵肉……
因此,參考和士兵待遇相近的寺俸,以及和當時的材料,以上數據還應繼續增加
---------------------------------------------------------------------
30-50磅不等的奶酪
一大口袋葡萄干、無花果干等干果(在希臘半島別的不好說,葡萄干是真的管夠)
3摩底干蔬菜(每日1/3磅干菜)
蜂蜜餅干若干(主要在野戰時食用,這是一種由橄欖油、蜂蜜、芝麻、椰棗等高熱量物質熬煮后曬干切片的食物,據說兩片可以頂一天的饑餓)。
而以上只是食物,還沒有算士兵們每天都要飲用的潔凈清水,東羅馬人對于淡水的儲備非常苛刻,要求在任何地方扎營都要建設至少五尺深的人工水槽儲備飲水,有條件的話還要修建永固式地下水庫。
那麼,如果你有一個步兵大隊,600名官兵。
每年需要供給720000磅谷物,219000磅肉,224475升葡萄酒,19929升橄欖油,18000磅奶酪,72000磅干菜,6000-9000磅干果(考慮了一下當地的物產價格,我尋思每人每年10-15磅葡萄干和無花果干真不算太難,這玩意折合一下也就是一天十幾二十幾個葡萄干的水平),300-600磅蜂蜜(每人每年至少半磅到一磅蜂蜜,這個數目對于盛產蜂蜜的愛琴海兩岸也算不上什麼)。
那麼如果你有一個師團呢?那可是9600人標準師團,擁有16個整編大隊。額外配給的軍官還有一個大隊。兵力超過一萬人。這需要消費多少物資?
--------分頁符-------------------------------------
如果你覺得這就夠了,那你就天真了。
從裝備來看,羅馬騎兵應該裝備一副弓箭、兩把騎槍、一套全身鎖子甲、拋光鐵頭盔、脛甲、鐵手套、一套穗帶、兩根標槍(選拿)、鐵馬鐙、尖頭斧、皮鐵混合的半具裝馬鎧(全具裝更好)、盔甲箱、馬絆索、套索、內襯披風、銼刀、錐子、匕首、大鞍袋、雜物箱、至少兩匹戰馬、油皮防水睡袋、以及私人雜物(如黃銅水壺、蓋腿的小墊子等)、一個軍仆(如果沒錢,也可以2-3個士兵合雇一個仆役)。
步兵應當裝備一把劍、一根長矛、一具長盾、羽飾頭盔、全身鎖甲或扎甲、裝飾肩甲的小旗、尖頭斧、圓頭斧、鐵手套、脛甲、鉚釘皮鞋。步兵每5個人裝備一輛大車,大車上裝載一個小磨、斧頭、錘斧、錛、鋸、兩個鋤頭、錘子、兩把鏟子、一個籃子、五個羊毛毯和睡袋、長鐮刀、備用斧頭、鐵骨朵、棍棒一串鐵蒺藜、麻繩。
除大車外額外再配備一匹馱馬或至少一頭驢子,用來背五人小隊的口糧。每個大隊額外配備20輛大車,裝載大隊內部的食品、點心以及備用武器。每個步兵大隊還應根據情況裝備若干絞盤投石機戰車或弩炮戰車作為火力支援。從聯隊以上的運輸車輛則更多,如師團和旅團所屬的工兵分隊還應儲備大型的水車、酒車、瀝青、焦油、木板、陶片等軍需物資(善于修筑工事的敗仗停軍人掌握了一種12天建立軍事要塞的建筑模式,可以迅速塔爆騎臉)。
因此,綜上所述,每個步兵師團還要額外配備數千匹馱馬,兩三千輛大車,數千名軍仆、車夫,他們同樣要消耗物資和補給,尤其是軍馬,它們每天也是要吃糧食的!更何況,除了 步兵師團,還有騎兵師團呢?
那麼算上士兵、戰馬、車夫、軍仆就夠了嘛?還不夠。
敗仗停軍隊以軍師團營連排為基本單位,營(大隊)是基本作戰單位,每個營要有營長、副營長(歷戰百夫長)、司務長、醫療組、傳令組、偵查組。更高級的部隊還有測繪隊、工兵隊、宿營隊、通訊隊等組織。每個步兵大隊都要配備固定的內外科醫生和護士分隊,避免生病。這些醫生、鐵匠、工程師屬于雇傭人員,雖然有軍職卻沒有軍籍,他們也需要配給一定數目的運輸車輛和大牲口,甚至有軍仆等等。而且這些高技術人員對高品質口糧的需求更高一些,他們需要大量的蜂蜜和奶酪來維持士氣。從寺俸來看,每個工程師一年至少需要一大罐蜂蜜才行。
總結:
一支萬人步兵師團明面上的編制是9600人,作戰人員的實際規模就是10200人。算上這些輔助人員,實際上規模已經超過了11000人。
算上額外的軍仆人員,規模要達到15000人左右,還要配給數目至少在5000以上的馱畜。雖然軍仆人員的消費比較少,但高技術人員和軍官們的奢侈品消費顯然要比大頭兵多不少,這些消費副食品比較多的技術人員和只吃糧食的戰馬相協調的話,似乎也能平均成若干個士兵的消費。
一個擁有18大隊規模的師團,總人口實際上可能達到了25個大隊的規模,他們要消耗掉的物資,怎麼說也得是一個普通大隊的三十倍起步吧?
若是遠征,那輔助人員和馱畜的規模則會更多。輔助人員固然沒有士兵們吃得這麼好,但軍官們肯定吃的比大頭兵要好得多。這樣折算下來,一支步兵師團持續作戰一年需要多少食物呢?這還只是步兵師團,那騎兵師團呢?
如果你要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會戰(至少參戰四個師團)呢?你需要多少物資?如果考慮運輸成本,讓這個數目再翻一倍甚至翻兩倍三倍呢(地中海海運比中國的西北邊疆陸地運輸成本低,安納托利亞雖然是內陸但是經過幾百年的修整已經有了完善的公路倉儲系統,可以極大減少運輸損失,不至于達到中國遠征漠北時候的那種恐怖損耗)?
而這些是基礎的物資和裝備,也就是在常規行軍時候準備的東西,若是有突發情況還會額外配給各種運輸車輛、特別物資和大牲口。典型案例就是10-11世紀瓦西里二世面對法蒂瑪王朝的時候,曾經以八萬匹軍馬配給四萬步騎兵,只用了不到20天便橫穿安納托利亞高原抵達前線,讓法蒂瑪將領大驚失色。那你覺得這需要多少物資才能滿足需求呢?
--------分頁符-------------------------------------
12月9日,突發奇想的想算一下我之前提出的這個物資消耗到底是多少。
那最后讓我們總結一下:
在一年時間內調集四個師團(三步一騎),在邊境地區發動一次正規會戰需要多少物資?
首先,從兵力上看,至少需要調動四十八個以上的正規步兵大隊、四個步騎兵軍官大隊、以及至少十九個騎兵大隊(騎兵師團擁有十六個,每個步兵師團配屬的零碎偵查騎兵分隊加起來約莫也有一個大隊以上的規模),也就是總計七十一個軍人大隊。
算上他們的輔助軍仆、醫生鐵匠等人,折算約莫等于一百一十個大隊的物資消耗(雖然步兵一般是五人配一軍仆,但騎兵一般是一人配一個,把人數撐起來了)。
每個大隊每年需要供給720000磅谷物,219000磅肉,224475升葡萄酒,19929升橄欖油,18000磅奶酪,72000磅干菜,6000磅干果,300磅蜂蜜。
羅馬磅=327g
稍微四舍五入一下:
需要糧食26000噸,肉8000噸,葡萄酒26500噸,橄欖油2000噸,奶酪650噸,干菜2000噸,干果220噸,蜂蜜11噸。
(以上數據為實際吃掉的物資,并非計入運輸損毀的物資,請注意.jpg)
配給給這些大軍的戰馬和驢騾有多少呢?每個步兵師團的停駐配給馬驢騾在5000-6000頭之間,騎兵師團基本在一人雙馬到一人三馬之間。
這樣一來,四個師團大致需要四萬頭大牲口,但戰爭時期這個規模顯然是不夠的。假設額外準備50%的大牲口,就需要六萬大牲口(這個規模并不嚇人,因為上面說了11世紀還玩過四萬步騎兵配八萬大牲口的事)。
馬驢騾雖然不吃肉,但是吃起糧食來可比大頭兵快多了。大唐帝國說得好啊,「一馬伏櫪,當中家六口之食。」也就是說,按糧食算等于一家六口,雖然小孩老人吃得少,但是普通人的副食品也比羅馬大頭兵要少,因此他們的糧食消耗應該不比同等數量的羅馬步兵少多少。所以一匹馬的口糧規模怎麼也得等于四五個大頭兵的食量。
好在羅馬人喂馬還有苜蓿、葫蘆巴、三葉草、羽扇豆等各種專業的飼料作物可以替換,因此對谷物的消費可以大幅度降低。假設一匹馬每天吃的飼料中有半數由各種專業飼料組成,另一半是谷物(這個數值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那一匹馬起碼得吃掉三個步兵的軍糧+等重量的豆科和苜蓿飼料才行(苜蓿和草料是沒辦法按重量一比一對換谷物的,等重量不等養分,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這里用三比二的比例,對換豆子苜蓿和谷物)。
雖然驢子騾子更耐粗飼,但是馬可不行。我們按少了計算,這六萬大牲口至少得有一半是馬匹。三萬匹軍馬一年吃掉的糧食等于十二萬大頭兵。這大概需要46000噸糧食,還需要重量的干草和料豆,這就是46000噸料豆。
這還沒完,別忘了還有三萬驢騾。
這些大家伙吃的比馬少不少,但是至少也得50%-75%規模,三萬多驢騾我估摸著也得有兩萬匹馬的胃口。就算他們更耐粗飼,可以多吃料豆少吃谷物,但是三萬頭驢騾怎麼也得折掉六萬大頭兵的口糧,這大概需要23000噸糧食。
還需要差不多46000噸的苜蓿和料豆。
總計算一下,這支四個師團的大軍,在一年時間里需要消耗掉95000噸谷物,92000噸苜蓿和料豆,肉8000噸,葡萄酒26500噸,橄欖油2000噸,奶酪650噸,干菜2000噸,干果220噸,蜂蜜11噸。
這只是他們吃掉的部分,還有運輸損毀的部分。只不過以上各類物資的運輸損毀效率不盡相同。假如說谷物至少要消耗一半在路上,那干果奶酪橄欖油之類的運輸損毀一成就差不多了。當然這里說的是某種比例,并不是固定值。
考慮到地中海的運輸能力問題,谷物在海運過程中幾乎沒有損毀,陸運的距離比較短暫,加之帝國境內道路和運河運輸比較發達,經過多年改造,倉儲系統也比較完善,對谷物和料豆的消耗比較少。
假如說谷物和料豆運輸損耗占總量的75%(我真不覺得地中海海運能運五到一或者運十到一,即使算上沿海陸行和從內陸各大軍需倉庫征調糧食的損耗,運三到一也就差不多了。但如果在敘利亞內陸作戰,可能就得運四到一),我尋思橄欖油葡萄酒干果之類的東西,運輸損耗估計不超過10%,基本都是磕碎了。要是損毀率超過20%,估計指揮官就要殺人了。干肉干菜的可能多一些,消耗率大概是30%-40%,因為運輸人員也要食用,但是是副食品,所以消耗的不多。差不多運三到二?或者運二到一?
那麼經過這種估算,按照運四到一計算,四個師團(三步一騎)在邊境進行一年的軍事行動,至少需要消耗掉38萬噸谷物,36.8萬噸苜蓿葫蘆巴,1.2-1.
6萬噸干肉、3萬噸葡萄酒、2200噸橄欖油、700噸奶酪、250噸干果、蜂蜜12噸。
運三到一的話,28.5萬噸谷物,27.6萬噸葫蘆巴,1.2-1.6萬噸干肉、3萬噸葡萄酒、2200噸橄欖油、700噸奶酪、250噸干果、蜂蜜12噸。也是至少的數據。
(以上純屬估算,如有謬誤,本人不承擔任何責任,此外以上數據為保守數據,并不等于真實數據。.jpg)
10月29日補充:
有人對敗仗停的醫療感興趣,這里稍微做一下介紹:
此處選取首都的潘托克拉托爾醫院作為案例進行介紹,在介紹之前,首先說明這是一所公立綜合性醫院,在拜占庭有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之分,在功能上有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之分,在醫院內部有門診部和住院部。
除標準醫院以外,還有外來者醫院、養老院、孤兒院等提供醫療服務的地方。
拜占庭潘托克拉托爾醫院基本狀況:
50張病床,外加五張機動病床。分為五個區,一區外傷及骨折,二區眼科及腹部疾病,三區婦科,四區和五區收留其他男性患者。
每床標配床墊、床單、枕頭,被一條,毯子兩條。被褥套每年拆洗一次,有損壞即更換。被褥內襯每年一換,床單等廉價用品每年一換。
該醫院每年配備病號服若干套,專供沒有睡衣的窮人使用,損壞即換(為防止交叉感染,病人住院后應該采用全新衣物,買不起則醫院提供病號服,病人原本的衣物在出院后由收納處歸還)。
火爐三個,廁所二座。
每個患者每周洗澡二次。
醫護人員:
院長是修道院長。
另有四名修道士幫助管理。
主治醫師二人。病房主管二人。
醫生10人,外科醫生2人,門診醫生2人。女醫1人。
每個男病房有護士二人,雜役四人。
女病房有女護士4人,女雜役4人。
藥劑師5人。
另有車夫、保姆、廚師、門房、清潔工若干。還有負責喪葬的專門人員。
患者伙食:每天850克面包,2盤橄欖油拌蔬菜,2個洋蔥(以上免費)。患者可以自掏腰包額外加肉、酒。
關于醫生的培養方面,帝國有國立醫學院進行培育,有國家出資抄寫的教材(麼得印刷機,只能手抄羊皮紙),畢業生還要進入醫院組織實習工作。當然,畢業的醫生有進入私人診所和公立醫院兩條工作方向,但是進入私人診所的醫生必須留存檔案,一旦大規模瘟疫爆發(如查士丁尼大瘟疫),則必須奉詔抗疫,所有私人診所醫生一律前往公立醫院組織抗疫工作。
與醫院相配套的還有各級公共供水設施,當然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這里只舉個簡單的例子,能蓄水8萬噸的君士坦丁堡地下水宮(至今仍然存在),其需水量只占君士坦丁堡所有水庫需水量的7%-8%。而城市水庫與供水管道,這也并非君士坦丁堡獨有的建筑。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龐大的醫療體系和城市衛生體系,敗仗停才能在查士丁尼大瘟疫期間連吃五次黑死病而不倒,雖然人口損失慘重,但卻并沒有導致國家的完全崩潰。也同樣是因為有了如此龐大的醫療體系,敗仗停人才能做到「隨軍醫護人員占軍隊人數的4%」
12月8日,最近有了個新介紹,關于羅馬帝國奴隸制度和現代打工人的思考,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如何看待996工作制度? - 清蒸韭菜餡湯圓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405666834/answer/1615674792
最近回答了另一個問題,有興趣的話可以康康。
在冷兵器戰場,虎將孤身一人,殺死幾十個精兵是不是小菜一碟 ? - 清蒸韭菜餡湯圓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9128233/answer/1520881941
有人對羅馬人的工事感興趣,這里發一下敗仗停的部分地下工事介紹。
戰場上有哪些陰損的技巧和歷史? - 清蒸韭菜餡湯圓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288948/answer/1151292527
12月加一點內容
關于東帝國的建筑遺址
清蒸韭菜餡湯圓:什麼是「中世紀」、或者說「中世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