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
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這期間足有整整一十二年。
絕對大優勢的曹操赤壁之戰損失再大,修養個十二年也能平推了吧?
結果卻是西邊漢中之戰被陣斬夏侯淵,中路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了于禁以致襄樊告急。
幸虧東路孫權太菜被合肥崩壞了牙齒,最后嫉妒心作祟背刺了關羽。
請問昔日橫掃中原的曹操為啥赤壁之戰后就這麼拉垮了?
其原因就是曹操這麼些年不僅沒有修養實力,反而為了竄漢而做準備造成集團內部不斷內耗虛弱。
要知道曹操的文官體系基本上都是荀彧撐起來的。結果為了竄漢荀彧死了,以致于曹丕竄漢時的世家文官領袖成了后期加入的陳群,司馬懿。
這意味著在當時的曹操手下的文官系統經歷了一場大換血,不少世家大族也與曹操離心離德。
比如弘農楊家,和曹操正妻的丁家。
現代人是真不知道四百年炎漢在時人眼里意味著什麼,更不清楚挾天子以令諸侯對于曹操的幫助有多大。
所以才會覺得曹操是靠自己獨立發育橫掃天下的,完全沒有摘漢室的桃子。
實際上卻是已經實際掌控朝堂的曹操為了竊取漢室足足付出了十數年的努力,甚至為了怕來不及竄漢,放棄了原本十拿九穩的統一天下。
不然就只有荊揚兩州的孫劉拿個錘子跟曹操打,曹操養個兩三年就能再打一次赤壁之戰。
所以曹操沒有竄漢不是他不想,實在是他沒有那個能力罷了。
畢竟當時他的年紀也不小了,而一旦篡位就回不了頭,光是立儲的問題都讓他頭疼了好幾年。
篡位爽一爽他晚年被人勸進的時候是有那個機會。
可是一旦他死了呢?他的后繼者能不能接得住這個竄來的位置?
所以與其自己篡位,不如就老老實實等死,看自己兒子有沒有那個本事。
他兒子要是有那個本事,以他十余年來做好的鋪墊自然能自己篡位。
如果沒那個本事,就老老實實歸政劉氏,曹家好賴不用在他死后徹底族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