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在新東方教書。
他是個有點嚴肅的人,但卻很好相處,尤其對待學生,總是耐心細致,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就連我這種覺得和學生做朋友沒有好處的人,也會被他影響到。
「雙減」出台了,本地新東方一連幾天沒有消息,我打電話問他:「新東方是怎麼個情況啊?」
「哥,沒事,不過有消息說是要裁員來著,應該不會到我身上」
他做教學盡心盡力,對學生很負責任,和其他老師關系也處的很好,應該是不會裁到他。
兩個月沒有聯系,就是那年十一月,他突然就說要約我出來吃個飯,喝了幾杯下去,他就淚奔了,從手機翻出幾張照片,和我說:「哥,我們新東方教研組解散了,上個月剛剛吃的散伙飯。」
「啊」我不敢相信,整個教研組,本地新東方四五百老師,直接下崗?
他開始介紹自己的經歷,以前也沒怎麼聊過。
「嗐,我老家在河南某陽一個小村,家里還算可以,我也去過幾次合肥,北京,高鐵也做過的。本來我大概會和我老家其他小孩一樣,讀中專,進廠。我天生比較儒雅內斂,或者叫膽小怕事罷了,不喜歡和混混們一起鬧事,又比較瘦弱,就容易會被他們欺負」
「我想了想,就一門心思讀書,作業借給他們抄,考試所謂幫他們一把,也就混的還行,沒再被欺負過,不過我和他們還是不是一路人。後來,我繼續卷,不知不覺就被分配到了咱們學校的重點班,呵呵,說是重點班,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學生可以上普高罷了。」
「在那個班里,學生又都是一門心思讀書,沒有什麼別的事情干,我也就看看書,自學畫畫,或許是有點天賦吧,中考我還是考到了市重點」
「市重點里的學生,比我想象的,很不一樣;不是都一門心思讀書的,下課都在打球,談戀愛,我長的又不咋地,人又是比較安靜自卑,個子又矮,哼打球,戀愛我那樣都沒沾;不是我不想,是我沒這個能力。」
「人家該談談,該玩玩;讀書也好,沒辦法,在我們國中那里,全班只又一兩個人做出來的題,這里只有一兩個人不會做。我很有可能就是一兩個人之一。我就更自卑了,辛虧我們學校有個不錯的圖書館,我高中三年應該讀了兩百多本書,我把金庸的作品全都看了一遍來著,後來看古龍,感覺不太喜歡,就去讀別的。」
「開始是看雜志,《讀者》《意林》《看天下》《中國國家地理》我本來對國外,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什麼都不懂,其實對于國內也一樣。這要感謝《看天下》。
後來雜志看來看去,特別是《讀者》總感覺有一點就是有意無意說外國好,中國不行,現在說法,叫啥,叫公知來著。我就沒怎麼看了」
「後來是讀一些文學作品,先是讀了《吶喊》《彷徨》就又找了歐亨利,契訶夫,莫泊桑的,一起看;後來看長篇《約翰克里斯多夫》《基督山伯爵》《儒林外史》《飄》《戰爭與和平》之類」
「讀書大概還是有用,看的多了,也就看的開了,和同學聊天,聊蕭峰,段譽,張無忌;也就都熟了,籃球不會打,羽毛球我打的全班最好,不是我吹。讀書也沒停下來,後來就讀了讀哲學,呵呵,也不懂,就是亂看看,從那個那個赫拉克利特,一直到叔本華,黑格爾;感覺挺有用的,不過也說不上來個具體,反正至少是開了開眼界,不虧」
「書讀多了,後來學習慢慢也上來了,我就考了個還行的大學,你也知道(指華東師范)。
那上大學的時候,全村人都沸騰了,說是出了個高材生,鎮上還給我發了一萬獎金。我那些上中專的弟兄也確實是羨慕,都說我要好好讀,以后干大事業,結結實實風光一把。我就在全村人的注視下上了車,走了。」
「華東師范,呵呵,在上海。上海,我剛剛下了高鐵(我覺得當時應該是火車),就覺得真的是氣派,後來要坐地鐵,呵呵,我不會,真的是非常丟臉,我當時覺得;不過跟著其他人,也是平安的到校了。到什麼東方明珠去看看,我是大開了眼界。」
「華東師范,氣派,和我那高中不是一個檔次上的,我宿舍都比我國中老師辦公室豪華,我舍友5個人,一個北京,一個南京,一個杭州,一個深圳,一個重慶。都是大城市里來到,也不會瞧不起我什麼的。後來,就是經常出去網吧,打CSGO,宿舍里打牌,三國殺,下棋,和他們關系也很好。
後來,談了個女朋友,上海本地的,她家長一聽說我的來歷,馬上就勸她分了。我,唉,算了。」
「到了大四,宿舍里兩個去考研,一個去考公,一個回杭州一個國中教書,我去新東方了。也就從此天南地北,只見過兩次面。好不容易是被新東方收了,到某州下面來,房價,我是沒想到,細細一算和上海都沒差太多。收入有比較低,一個月12500,我租房2500,生活2500,給家里倒是沒怎麼打過錢,一個月留7000,一年大概留八九萬這樣。八年下來,也有五十多萬了。我買房,70萬首付,把父母的養老錢又借了二十萬。買了套房,以后幾年,到現在也就還了一半多。」
「後來又買了一輛十萬出頭的車,去年不是剛剛結婚,彩禮又去了十萬,老婆家里也沒什麼錢。
結果家里開支很緊張,我媽又查出胃癌,雖然是早期,也花了十幾萬,都是和別人借的來著」
「孩子也沒敢生,養不起啊,學區房太貴了。我以為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我一路上都在別人后面,在學校看不出來,在社會上一看就明白。」
「這個月來,我找工作,我到處想辦法,沒有機會。今年剛好35,公務員是不用想了;唉,我本來以為我985畢業,高材生,呵呵,小丑罷了」
「現在,現在?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只能呆在家里,看看短視頻,看看電影,讀讀書;以前我越讀書,越感覺心里平穩,現在,我打開視頻,書本一看,都是在制造焦慮啊。只能躺平」
「躺平會害了年輕人嗎」
「年輕人要走出舒適區」
「年輕人一點苦都吃不得」
「廢物」
「垃圾」
「只會死讀書,一點用都沒有」
一定是年輕人太懶了,放著美好前景不要,天天看抖音B站知乎微博,在家里躺平啃老,年輕人都是什麼東西啊,這麼好的經濟,這麼好的房價,這麼多的機會;卻天天在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