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項元老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我從軍事角度說一個原因:
李自成雖然知道吳三桂跟東虜打仗,但是不知道吳三桂被打出了恐清癥。
從滿清入關后吳三桂的表現看,他對八旗的戰爭能力和殘暴作風有深刻認識。他本人的業務能力大約是一個比較出色的騎兵團指揮官,而滿清方面最不缺的就是騎兵團指揮官,論業務能力,吳三桂深知阿濟格、鰲拜等人的厲害。作為同行來說,他面對后金眾將猶如面對行業大佬。沒有信心抵擋他們。
在吳三桂帶領關寧軍與八旗交戰時,已經不是袁崇煥時期能與皇太極平等對峙的狀態。八旗多次繞過寧遠,深入遼西走廊腹地,破壞屯田,攻陷城鎮。按照皇太極在世時的要求:「你們殺漢人既要盈城也要盈野」。八旗殘暴的整城整城殺戮關寧軍和隨軍家屬。
關寧軍各城官兵和家屬多次抵抗到被屠戮殆盡,城郭被平毀。
吳三桂和關寧軍殘部上下都出現了恐清癥,他們憎恨滿清貴族和八旗軍,但是又恐懼他們。因過去的經驗不信任憑借關內的支援能擋住滿清。
恐懼和憎恨同時出現,恐怖壓過了憎恨,多爾袞拿捏了吳三桂這種心理狀態,派人政治誘降。
吳三桂在這種狀態下做出了投降的決定,不顧父母家人的生死。
吳三桂晚年已經做好了造反準備,但遲遲不敢行動,直到后金開國將帥病亡殆盡才敢起兵造反,并且一直存有割據一方稱臣納貢的幻想,不敢真的和滿清一決生死。可能都是這種恐清癥的后遺癥表現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