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并不草率,來看看事情經過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當年七月,行至沙丘時病重,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并繼承帝位。當時遺詔已經封好,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后,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遺詔內容,就哭泣著走入內宅,準備自殺。蒙恬阻止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督,這是關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里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后再死也不遲!」使者在旁邊一再逼迫催促,扶蘇對蒙恬說:「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要再請示些什麼呢?」說完便自殺而死。
首先,秦始皇要流放扶蘇,并不是因為真的討厭他放棄他,可扶蘇卻是這麼想的,他以為自己之前屢次上諫惹怒父親,心情已經涼了一大截,于是心事重重,可以說智商會受到情緒影響,
其次,秦始皇對扶蘇一直是給予厚望,讓他去輔助蒙恬僅僅是出自讓他歷練,不要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然是統治不好整個帝國的。可就是錯在他們父子兩之間缺乏情感的真正溝通,都沒有理解到大家,
于是,就出現了上面那一幕,被串改后的圣旨「逼」自殺了。
扶蘇本身就是一個孝順賢明的人,而最重要的是不夠狠,心地太善良了,所以秦始皇才讓他去前線感受一下為什麼要以法家思想治國,并不是只講感情,
要是他夠狠的話,夠理智、沒那麼多情緒化的話,基本就明白蒙恬說的話才是接近真相的,有了蒙恬和三十萬大軍,李斯趙高胡亥能這樣囂張嗎?
歸根究底,不是草率的問題,而是太情緒化,分不清事實,然后就放棄治療了。
再者,趙高李斯這招篡改圣旨抓的關鍵也是厲害,知道這個是扶蘇的弱點,而且吩咐使者下保險,不停地催促,這些心理戰術,等于扶蘇來說,已經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