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以后,為什麼沒有形成三國或者南北朝,而是更碎片的五代十國?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4/01/12

ADVERTISEMENT

唐朝雖然強大那也只是軍事文化上的,政治上來說,它也沒有解決政權合法性的問題。

漢代之后,沒有一個王朝解決了這個問題。

政權合法性是個很玄的東西,但是在古人眼中,它可以有效地解決一個問題:皇帝輪流做,明年憑啥不能到我家呢?

古代雖然朝代更迭不斷,但華夏文明成型(周公)之后,

真正形成天命所歸/天下共主這種概念的王朝只有兩個,

一個是周,一個是漢。

史書上提及時,都是稱王室(周王,漢室),跟后面一家一姓的王朝(李唐,趙宋,朱明),隱隱約約是不一樣的。

周德雖衰,其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春秋五霸相繼出場,以齊桓公為首,只敢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不敢明目張膽地竄班奪權。

漢王朝衰落之后,曹操/劉備打出的旗號都是復興漢室,雖然各懷目的, 形式上確實殊途同歸。

ADVERTISEMENT

魯肅也只敢私下里說一句「漢室不可復興」,明面上喊出這句話的袁術很快就被群起攻之,眾叛親離。

周與漢,一個是封建時代的文明共主,一個是帝國時代的天下共主。

這兩個朝代的崩潰,是真正意義上「天下」秩序的解體,所謂的禮崩樂壞,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春秋時候: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

戰國時候:

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

從春秋到戰國,最后到合縱連橫的時候,坑蒙拐騙,背信棄義,趁火打劫,越來越沒有底線。

這一點很多人看到了,但是漢室衰微后秩序人心的慢慢毀壞,很多人注意到了,但是沒有聯系起來。

從漢末到三國,漢室雖然衰微,依然是天下共主。

ADVERTISEMENT

所以曹魏最后要搞禪讓,蜀漢以血統和復興漢室為旗號。

但是到了南北朝時,軍閥一旦掌握權力,皇帝便如豬狗一樣被屠殺和取代。秩序徹底崩壞,變成跟戰國一樣的人間亂世。

春秋-戰國, 三國-南北朝,秩序崩壞都經歷了一個緩慢過程。

但是唐王朝的崩潰是不一樣的。

唐朝本身的合法性在哪里?

姓李的能做皇帝,因為你最能打?

那姓朱的,姓柴的,姓石的,姓郭的,姓錢的,姓趙的,只要我也能打,為啥不能過把癮呢?

再沒有什麼「天命所歸」,只剩下

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皇帝是最大號的軍閥, 倘若皇帝的槍桿子也鎮不住場子了,別的山頭自然要取而代之,立馬土崩瓦解。

唐末的亂世,元末的亂世里,秩序一旦崩壞,就只剩下軍閥混戰,靠土地、人口、糧草和兵力這樣的硬茬實力,一決雌雄。

ADVERTISEMENT

中原王朝兩千年的治亂循環,就在這種軍閥混戰中越來越惡性循環,及時后世的王朝借儒家穩定了統治秩序,但是內在合法性的邏輯自洽,始終沒有解決。

后面重塑這種合法性,是徹底掃除舊制度的革命敘事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1/12
用唐宋變革論可以解釋。晚唐五代,是中國中世時期的道統崩潰后,中國政治倫理在近世浴火重生前的轉型陣痛期。唐朝的強盛被傳頌得比較多,但唐朝的社會變革,和頂層改革,卻被臉譜化、傳奇化的唐玄宗一朝給掩蓋了。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1/12
這個問題問得太有槽點了,我給你們比較一下這兩個歷史時期,你們就知道槽點在哪了。假如你用朱溫代唐來作為五代起點的話,那麼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1/1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理科生們不知道歷史上那麼多有意思的故事和八卦,這不遺憾嗎!比如「五代十國」,好像很多人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1/12
一個朝代滅亡,是被新的朝代取代還是分裂為兩個亦或是三個還是更多,這是沒有范式的,那麼繼唐之后和繼漢之后還是繼晉之后,實際上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三國是經過很長時間軍閥割據后奠定的三家基業,南北朝更是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1/12
三國前頭有群雄逐鹿,南北朝之前的東晉時代,可是被稱為東晉十六國呀。五代十國不過是從上到下權力紊亂的東晉十六國罷了。而且按照南宋某些人的史觀,所謂五代十國完全可以改叫「殘唐十三國」,因為后唐亡國的次年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1/12
謝邀。這不是三國了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1/12
北方的情況暫時不提,主要講南方,單純地講述南方經濟的發展,并不能完全解釋碎片化割據出現的原因。從唐朝到五代的南方經歷發展,我覺得要分成三個階段,在安史之亂前,南方經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太湖流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1/12
幾個高贊回答都說的很好,史實層面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補充的,這里我就提供一個「保守主義歷史觀」思路。(秦暉先生的歷史觀是典型的保守主義歷史觀,不要一提到保守主義歷史觀聯想到某教主。)歷史解釋在我看來無所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1/12
看看唐末藩鎮割據的地圖:再看看五代十國(后周)時期的地圖:這兩個地圖看出什麼區別了沒?自從安史之亂,唐末藩鎮割據之后,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1/12
首先,五代十國非常短暫,其實比東漢黃巾起義到魏蜀吳建立的時間長不了多少。其次,唐朝滅亡后形成了新的三國,遼、宋、西夏三足鼎立。但是因為唐以后,漢人王朝再也沒能統治漠北,所以后世不認可遼是一個割據勢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1/12
一個社會系統,由不同的力量來主導秩序的建立,會產生不同的社會生態。我們中國因為地理的原因,產生了諸多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是這些地理單元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具備完整的封閉性。想想環地中海的那種格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1/12
用田余慶先生的話說,從宏觀來看東晉南朝和十六國北朝全部歷史運動的總體,其主流畢竟在北而不在南。只是北方民族紛爭,一浪高過一浪,平息有待時日,江左才得以其上國衣冠、風流人物而獲得歷史地位,才有門閥政治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1/12
內因:南方富裕了,可以支持供養更多割據政權。外因:北方王朝頻繁更替,無法對南方形成足夠的威脅。先說內因。所謂五代十國,北方中原地區仍是相對統一的朝代,真正較前代更為割裂的其實只是南方。在五代以前,南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1/12
這問題不成立。五代十國對標的,不應該是三國與南北朝,而是三國之前的東漢末年,以及南北朝之前的五胡十六國。首先,三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之前袁紹袁術曹操孫堅以及各路諸侯打成一鍋粥的時候,那碎片化的程度,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1/12
三國也好、南北朝也好,都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混戰和兼并之后,才達成的狀態。而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國,是混戰和兼并之前的狀態。那麼為什麼這一次,沒有發生長期的混戰和兼并呢?這是因為,三百年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1/12
唐朝的皇權在其晚期就已經衰敗得不成樣子了,地方諸侯做大,對皇權蔑視者甚多,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黃巢起義能夠成功,離不開地方豪強的坐視,而唐朝滅亡只是少了一張皮,露出了軍閥豪強地方做大的現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1/12
滅亡只是記錄了一個時間節點,實際東漢滅亡從董卓離開洛陽去長安就已經差不多了。曹操公元196年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了12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1/12
其實沒那麼多的口水,還討論到唐宋之變和人身依附瓦解上去了。更好笑的還有道統論……我真就白眼一翻。一句話,你唐的正朔沒有南渡。你以為朱溫弒君之后你唐就亡了?拜托,往北看看,晉陽城頭上,李唐的紅旗可還飄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1/12
簡直,這種低品質的提問還能上熱搜榜!歷史普及任重道遠啊第一,漢朝后,中國是真正意義上政治秩序的大崩潰,思想文化的大衰退,從東漢的名存實亡,到隋朝的統一,整個大分裂時期近400年,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瓦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1/12
任何一個事物的發生,都有其歷史的根源的。這可能也是我們應該要讀歷史、建立歷史觀的原因。五代十國的產生,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時期。這個時期,開始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其一,是兵制的變化,募兵制代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