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說過,分析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
樓上的答案從「武則天身份尊貴、李家不需要除掉她」作為出發點,但是「不需要除掉」不能作為核心論據,還得有更直接的正向因素。
這里有一個絕佳的對照,就是呂雉。
呂后去世之后不僅自己被人唾罵,連族人也受到牽連迎來血光之災,被后世人認定為心狠手辣的毒婦,她跟武則天最大的區別到底在哪?
最大的區別就是:呂雉做事不夠心狠,白白葬送了大好局面。
有些人可能要懵了,呂后是眾所周知的狠毒,她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何其殘忍,怎麼會是因為不夠狠?
答案很簡單,因為呂雉沒有對皇子皇孫下手,武則天吸取了她的教訓所以功成身退。
古代的政治也是政治,政治最忌諱的不是狠毒,是給對手留下反擊你的余地,呂后掌權的合法性來自她是劉邦正妻、大漢正牌太后,可是這個光環是有時效性的,皇帝如果換了血脈,呂雉的身份就被動搖了。
換我在呂雉的位置,我不光會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還要把所有非我所生的劉家子嗣全部處死,讓未來的漢家皇帝只能出于我的后代,真正實現我與劉家榮辱與共。
后世文人說我狠毒?哪怕百年以后我已經化為土灰,你頭頂的皇帝依然是我后人,你罵我就是拐彎抹角的罵皇帝,至于皇帝本人更不可能肆無忌憚的侮辱自己老祖宗,再過百年漢室覆滅的那天,呂雉之名早已經成為英明神武的化身,誰能質疑的動?
看完了呂雉的失敗,就應該明白武則天的成功是必然,任你們如何懷著反攻倒算的心,畢竟還是要打著李唐的名號,武則天之名已經與唐皇室完全綁定,除非連李家的號召力也被打掉了,否則誰這麼大膽子在皇帝親媽頭上動土?
有些時候,失敗的原因不是殺人殺的太多,而是該殺的人沒有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