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以為,學術問題,考古就講考古,文獻就講文獻,一切扯「不認祖宗」或者「不愛國」之類的回答還是不要回復比較好。
----------------- ---------
PS:對古文化比較感興趣,嘗試回答一下。
夏朝本身的爭議在于「作為一個朝代是否存在」,即2個問題:
1.是否有王權存在或者是萌芽?前置問題:私有制是否已經產生?
2.如果第一個問題是肯定的,那麼王權是否以國家的形式存在?
tips:
關于夏朝的文獻是很多的,然而考古從來不以文獻為準。最多最多,文獻可以提供一種可能性:既然大家都說夏朝存在,那麼它可能是存在的。但最終定論還要以考古證據為主。所以無論「歷史學家」們怎麼看,沒有考古支持的看法統統只是假說,是不能寫進教科書的(雖然天朝早就這麼做了)。
另外,也不要拿中國和古埃及比,古埃及現在確定的朝代都是有考古證據的,國內這方面的資料較少,所以有些題主會以為老外治學不嚴謹,其實所有證據都明明白白地寫在維基上呢,英文版的維基翻墻都不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
言歸正傳,那麼夏朝到底有沒有考古證據可以證明王權已經出現呢?
有。禹墟就是。
答主在前年曾有幸參與到蚌埠博物館的建設工作,新館有很大一部分內容是介紹大禹的,順便了解了一些相關的考古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禹的「封禪台」,據考證它是「禹會諸侯」時所用的會場。如果這個結論是正確的(答主旁聽過教授們內部討論,雖然不太懂這些學院派闡述的種種理由,但聽起來莫名地可信),顯然王權在大禹時代就已經確立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禹會諸侯是真的,甚至當時儀仗隊插旗桿用的小孔都能在廢墟中找到。
如上圖,這就是傳說中的禹會諸侯所用的祭祀台了。說實話,答主對其細節上的考證并不茍同,但對其結論是認可的---它確實是一處大型的集會或者祭祀用的遺址。答主到實地看過(前年就已經填埋了,現在看不到了),其規模與形制符合當時的生產力--所謂「禹會諸侯于荊涂,執玉帛者萬國」可能只是后世美言而已,遺址并沒有這麼大的陣勢。
有人可能要問,你怎麼知道這個遺址的主人就是大禹呢?除了文獻不是沒有別的證據可以證明嗎?
確實如此。雖然我們感情上更希望這是大禹的遺跡,但真的沒有證據。
然而答主想說的是,這個遺址的主人是不是大禹,其實并不重要--只要它的年代是夏朝就可以了,而這是很容易確認的。無論遺址的主人是大禹還是小禹還是迷你禹,這個遺址的功能是不會改變的。只要有人在此祭祀過或者集會過,那麼這個人就是「國王」,說明了當時已經存在王權。
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那麼第二個問題呢?有證據表明大禹或者往后的時代存在國家嗎?
答案是:沒有。
現在已知的大型遺址,如二里頭遺址,國內大部分資料都將其描述為「某某國家的都城」,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誤導。現階段,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證明已發掘的遺址是「都城」,甚至連最基本的「國家」的證據都沒有。
確認一處遺址屬于某個國家,答主認為至少要具備以下幾點:
1.大規模的墓葬。這些墓葬要明確表現出階級,最好有小片的高階墓葬聚集區。
這是古埃及位于阿拜多斯北部的皇家墓地。只看平面圖,我們就可以輕易區分出王墓和普通墓。
這些墓葬除了可以證明王權和階級的出現,更證明了王權的連續性--這是形成國家的鐵證。
2.可以解讀的古文字記載。二里頭遺址中出土了不少象牙殘片,上面有一些原始文字,可惜當前無人能夠解讀。如果有公認的解讀規則出現,那麼這些文字將是最直接的斷代證據。
答主注:實際上,對于古老到文字尚未成型的夏朝來說,利用文字斷代的成功率性很低。因為當時的文字并沒有發展出通順的語句,而沒有邏輯的單個的字符沒法傳達出復雜的含義--這個意義上說,圖形比文字更加可靠。
3.軍隊存在的證明。成為一個國家,必須要有的部分就是獨立的軍隊。然而目前發現的遺址中,戰爭的成分很少。也許當時生產力低下,土地和自然資源過剩,并沒有發生戰爭的必要--這樣更降低了出現國家的可能性--由戰爭催生國家的動力已經不存在了。
綜上,答主覺得,老外認為夏朝不存在是合理的。當然夏朝可能存在,但是除了文獻之外沒有直接的物證支持。現代人只知道當時出現了私有制,出現了階級,出現了王權,但沒有證據表明出現了國家。所以,在更多的考古證據出土前,我們還要對夏朝的存在持保留態度。
------------------------------------------------------
答主注:
以上推論,是建立在「大禹」真實存在的基礎上。然而事實上,除了文獻外并沒有直接證據能證明大禹真的存在過,他的墓葬或者同時代的文物均沒有被發現,這樣就多了一種尷尬的可能性:大禹可能只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目前關于大禹的最早記錄是來自于西周--那時距離大禹時代已經過去了至少500年。
所以嚴格地講,「大禹」本身可能就是個偽命題,并不能作為夏朝是否存在的論據。但是正如答主上文強調的,無論大禹是否存在,都不影響本篇的結論,除非存在另外一個「夏朝」,而這就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了。
-------------------3.22補充,4.11修改-------------------
有答友提出「標準」問題,這個問題是見仁見智的。因為對于「國家」,考古界從沒有過確定的標準,只有一些公認的標準,即「起碼達到某某水平」才有可能被稱為「國家」,比如王權和私有制。王權是國家的先決條件,這個沒有爭議,但是有王權就代表有國家了嗎?也不是。國家要有疆域,要有都城,要有完整的統治機構和禮儀機構(古代通常表現為宗教),所以大禹時代并不能稱之為國家。
另外,很多人混淆了「文明」和「國家」的概念。「華夏文明」和「夏朝」并沒有必然聯系。「夏朝」可能有也可能沒有,但是華夏文明一定有。四大文明古國(這個叫法本身就是一種誤導)均發現了文字,所以這些文明的確定性毋庸置疑。而國家的形成則是文明的延續,有些文明可能演化出了「國家」,有些文明則沒有演化出「國家」就滅亡了。像我們熟悉的瑪雅文明,它就不是國家。另外,文明也分幾種,最接近「國家」形態的是「都市文明」,即擁有考古確認的大規模城鎮,比如印度的摩亨佐達羅。而我們的「夏朝」并沒有發現類似的城鎮,這才是夏朝斷代考古的硬傷。
(答主注:二里頭遺址尚有爭議。它可能是夏都,也可能是商都,甚至可能是更後來的城市遺跡。
所以答主目前傾向于寧可信其無,對二里頭就是夏都的說法不予采信。)
------------------------------------------------------------------------------------------------------
這里還要特意提一下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有它的特殊性---國王頭上的王冠明確代表了國家的產生,所以相對好認定。
如圖,白色部分是代表上埃及國王的白冠,紅色部分是代表下埃及國王的紅冠。兩者合一,代表整個埃及的國王。
如下,白冠在一些遠古君王的畫像中的形象:
我們可以看到畫中人物戴著白冠--這表明他是一位國王。國王面前有一個蝎子和一個玫瑰花結,這是他的名字:蝎子王。
根據相關文物的測年,我們得知這位國王生活在美尼斯之前,而美尼斯是歷史記載中埃及的第一位國王。所以結論顯而易見:如果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國家」的出現要早于我們熟知的歷史。后世的記載如很多人奉為經典的曼涅托,希羅多德,甚至是新王國自己編就的阿拜多斯王表,均不可信,或者說,他們采信了錯誤的資料。
實際上,這個浮雕是蝎王權標頭的一部分。權標是古埃及國王手持的一種禮儀用具,類似于后世的權杖,它代表了國王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這個浮雕本身即證明了王權的出現。
早在1898年,人們就發現了這個權標頭并由此得知了蝎子王的存在。但本著孤證存疑的治學精神,當時的學者并沒有草率地將他確定為真實存在的國王,而是暫時將其歸于「傳說中的人物」。
直到100年后德國學者在阿拜多斯發現了蝎子王的墓地,這才證實了蝎子王的真實性。至此早王朝即存在國家的事實已被大部分學者所接受。
另一方面,下埃及的紅冠則出現得更早。涅加達1610號墓中出土了一個黑頂陶罐,上面繪有原始的紅冠形象,如下圖:
這個陶罐的年代早于美尼斯400-500年。而以前人們認為這個時期私有制才剛剛產生。
即便如此,古埃及立國仍沒有按照上下埃及「出現國家」來計算,而是按照上下埃及「統一」來計算,即同時擁有紅白兩冠的國王出現。這進一步地嚴謹了國家的定義--避免所有主觀或者客觀遺漏的可能性。
(答主注:這里的細節是:埃及國王當時并沒有同時佩戴紅白雙冠的習慣--更多時候他們在上埃及時戴白冠,在下埃及時則戴紅冠,以示對被征服者的尊重。所以學者們無法排除這樣一種可能:蝎子王等數位早于美尼斯的先王,可能已經是全埃及的國王了,只是他們佩戴紅冠時的形象尚未被發現。出于這種擔心,學界目前的主流意見是謹慎對待,寧可信其無,只將同時佩戴雙冠的美尼斯作為開國國君。
另:本文忽略關于美尼斯和納爾邁的爭議,將其視為同一人,下同。)
那麼是不是除了王冠之外就沒有別的證據了呢?當然不是,古埃及文物的保存度要遠遠大于我國(石材建筑和沙漠氣候立功了),發現的輔證也要遠遠多于「夏朝」。比如,下面這幅畫:
這是著名的畫墓壁畫。對它的解讀有很多種,但公認的是,它至少證明了階級的存在。畫中出現了手格猛獸的國王形象(左下),出現了身穿豹皮的僧侶形象(左上)。顯然,這是階級出現的證據。在戰爭場景中,我們可以輕易區分出雙方的士兵(中下),也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俘虜(左下),說明當時已有軍隊的概念。而畫墓本身的喪葬規格明顯高于周邊其他墓葬,這強烈暗示了墓主可能就是畫中的國王。所以,這幅畫是前王朝形成國家的佐證之一。
另外,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輔證。
這是「利比亞調色板」。上面記錄了7個城邦--希臘人稱之為諾姆,即「省」。這些諾姆的具體所指今天已經不得而知。它證明了在制作該調色板的年代,埃及至少存在7個或者10個諾姆(算上殘缺的部分),再考慮到稍后的納爾邁調色板,埃及全國的諾姆總數可能超過了20個--這已經構成了復雜的城邦文明。
這是卡王--另外一個早于蝎子王但是歷史沒有記載的國王。
這是IRY-HOR。
我寫不出他的名字是因為這個國王好像還沒有正式的中文翻譯--叫他艾瑞荷爾好了。他是比蝎子王和卡王還要早的一位國王,當然,對于荷爾的一些細節還存在爭議,但可以確定,他的國王身份確鑿無疑,所以他的時代也出現了國家。
綜上,在現代劃分法中,古埃及在涅伽達二期時已經產生了的國家,距美尼斯還要早150-200年左右,即距今5150-5300年左右。那個時代出現了國王,出現了征伐,也出現了軍隊。有數位國君的名字已經被發現(上文提到的蝎子王,卡王,IRY-HOR等),而城鎮也初具規模(參考利比亞調色板和納爾邁調色板),所以我們可以確定地說那時候埃及已經出現了國家。
我們回頭對比一下「夏朝」,有類似的證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