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不兵仙的,那只是文人給取的外號,就像什麼軍神、兵王之類。
但韓信,
在今天的古代名將評價體系中,是世界級名將,是漢族人當中排名最靠前的。
在東亞這塊,排名最靠前的有蒙古族的成吉思汗、速不台,接下來就是韓信。
霍去病連前一百都進不了,很難稱為世界級名將。
現在無腦吹霍去病的,那是民族主義色彩加成。認為外戰勝利有更高的加分。
但在評價軍事能力這點上,軍事能力的高低,與侵略戰爭和反侵略戰爭的關系不大,它最主要的評價標準是,
有沒有用軍事手段實現事前制定的軍事目標,有沒有引起軍事技術、戰爭戰法和軍事思想的變革……
你侵略戰爭打得好,軍事指揮官也是名將。反侵略戰爭打得不好,一樣不是名將。不會因為你是反侵略就有加成。
排二戰世界名將,納粹德國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莫德爾,日本的山本五十六,都是侵略者,打得都是侵略戰爭,但照樣排得進去。
其他好幾個反侵略戰爭的國家,你看南斯拉夫、加拿大、澳大利亞、希臘、法國、民國,連一個世界級名將都沒有。
像成吉思汗、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哈立德、速不台等排名前幾位的名將,全部都是侵略者,征服者。
——————————————————————————————————————
至于霍去病,也說一句。
霍去病一直帶領偏師,負責側翼行動,他是戰役的一部分,而不是指揮整個軍團、節制其他將軍的統帥。
漢軍統帥是衛青。衛青,大將軍,節制諸將。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車騎將軍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大將軍,大將軍立號而歸。
霍去病唯一一次出任整個戰役主帥,是在元狩四年。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
驃騎始為出定襄,當單于。捕虜言單于東,乃更令驃騎出代郡,令大將軍出定襄。
元狩四年,漢武帝令霍去病擔任統帥,開始時,讓他從定襄出發,直面單于。
衛青擔任另一路主帥。
兵分二路,出擊單于主力。
這是霍去病第一次擔任軍團主帥,帶領漢軍全部精銳(意思是他帶的精兵是從所有邊塞漢軍中選拔出來的)。而衛青為次帥,帶領普通五萬騎,與霍去病并列,出擊匈奴。
很明顯,這是漢武帝有意通過這一仗,扶持霍去病為這一時期的第二位大將軍。
抓到的匈奴俘虜說單于在東部。當時單于的東部地盤對應的漢朝領土是代郡。
漢武帝就讓霍去病和衛青二人更換出發地點。
霍去病擔任主力攻擊,從代郡出發。
衛青擔任次帥,輔助,從定襄出發。
不過,這一次,霍去病的不走運,就像第一次出塞的李廣。
不同的是,李廣第一次出征匈奴,是帶了一萬人直接碰上單于主力(八萬到十二萬之間)。霍去病帶了五萬人,想打、卻沒有碰上單于主力。
單于在哪兒呢?
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
出塞以后,衛青捕獲了匈奴的俘虜,得知了單于的居處王庭,不是在東方,而是在西部,正對著他部隊的北方。
衛青與單于在漠北會戰,史稱漠北戰役。
因此,霍去病雖是主帥,但這次會戰的主力是次帥衛青。
漠北戰役是衛青的。
霍去病雖然封狼居胥,但并沒有碰上單于,與單于主力軍團會戰。如果是李廣,漢武帝會在小本本上記下:數奇。
之后幾年,漢與匈奴之間沒有大戰。
而在漠北戰役的兩年后,也就是元狩六年,二十三歲的霍去病去世。
可以說,霍去病在漢反擊匈奴的戰爭中,沒有在任何一次戰役中,成功擔任整個軍團的主帥。
因此,他算戰斗型名將,執行作戰任務的,但與歷史上人們評價的主帥級別的名將,比如韓信這樣的統帥,還是有不少差別的。
——————————————————————————————————
霍去病和韓信比,吃虧在仗沒打完,人先去世了。
而韓信把仗打完了。
他用三年多時間,就破魏下代,伐趙降燕,襲齊滅楚,也就是說,所有軍事目標都實現了。
霍去病沒能當上三軍統帥,更重要的是,漢武帝主導的漢匈戰爭沒結束,匈奴沒有被徹底擊敗。
因此,衛霍二人沒有完成戰略目標。
然后,他又早早去世了。
這限制了他的歷史評價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