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小伙,5年不上班,垃圾堆里住帳篷,接水靠公廁,生火靠柴火,卻高呼:我很快樂!
「又快沒錢了...但這次沒東西可賣了。」
這是李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一段文字。
自6月30日開始,李樹開始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別樣人生」。
18歲的李樹,大學聯考失敗,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卻礙于現實的經濟壓力,負擔不起8000元的復讀費用。
李樹只好背起行囊,去大專學習。
22歲,畢業后的他四處飄零,干過運營,作過技術。
甚至看著自己少得可憐的工資,還上網自學課程,希望有一技之長。
那個時候的他,似乎卯足了勁,要和這個世界抗衡。
要用自己的拳頭,打拼出獨屬于自己的天地。
但自學課程,以被騙結尾。
四處打工,又因為各樣的原因,總是干不過3個月就離開。
李樹文筆不錯,也愛看小說。
一次,正躺在床上看小說時,心里冒出念頭:怎麼他寫的這麼爛都能火,那我去寫,一個月肯定也能賺個2w!
說做就做,他注冊了賬號。
一開始很努力,堅持日更2000字,還與平台簽約,算下來幾個月的時間內已經更新了十幾萬字。
可是平台的數據依舊如一潭死水。
每天興致勃勃打開后台,卻只看到寥寥無幾的關注與評論。
漸漸的,李樹的自信被一點點磨平。
記不得哪一天,他放棄了,再也沒有打開過那個平台。
據李樹回憶,也是這一天,他接受了自己一事無成的人生,也不愿意再為其掙扎了。
自此以后,李樹過上了0收入的人生。
起初他整日躺在自己的出租屋里,不出門也不社交。
靠著自己前幾年打工攢下來的錢過活。
因為他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并不高,所以錢花的很慢,絕大多數的支出是每月700元的房租。
2022年,李樹的積蓄用完,他再也沒錢續交房租了。
于是他心一橫,賣掉出租屋內所有能賣掉的家當,拿著一個橙黃色的帳篷,就隨意找了一個廢棄停車場,繼續躺。
每天除了躺在帳篷里刷手機,看小說。
李樹的另一愛好就是自己做飯。
他說:我現在一天花在做飯上的時間有兩個多小時三個小時,一個上班族是沒有時間每天做飯的。
他不知道從哪里淘來一個小鍋爐。
生火依靠的是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用柴火。
這個方法很不穩定,李樹要一邊用已經生銹的小刀切蔬菜,一邊將柴火丟入鍋爐內保障火不滅。
別人看起來很麻煩,可在李樹這里,他已經習以為常,還樂在其中。
他自己計算過,自己一天的花銷已經降至5元。
甚至有一天的支出只有2.
88元。
分別是3個雞蛋(2.25元)和2個番茄(0.63元)
盡管生活拮據,李樹卻還是不想打工,也不想接觸人。
他是一個十分內向的男生。
身材瘦弱,戴著一個黑框眼鏡,穿著人字拖,說話也溫聲細語的。
雖然物質上一貧如洗,但李樹不僅樂在其中,甚至精神生活特別富足。
他在平台上寫道: 就想躺著,沉浸在自己腦中的世界里,為所欲為。
在幻想出來的世界里,我就是神,能做太多開心的事兒。
而這些,從李樹的文字中,也能深切的體會出來。
一天下午,李樹在帳篷中躺累了,準備出去溜達一圈。
剛剛掀開簾子,卻看到了一個白花花的屁股,一時間,二人面面相覷。
那人將這里當成了應急廁所,卻沒想到這竟是李樹的家。
李樹見狀也只是盯著那人,淡淡地說了一句:「唉,你要把東西掩蓋起來哈。
」
「什麼東西?」
「就是你屁股下面的...記得掩蓋一下哈...」
自己的家,卻被別人當成廁所。
換做別人,肯定氣得不行。
可李樹只是寫道:哈哈,挺有趣的,記錄一下。
冬天時,李樹只有2身洗得褪色的衣服。
沒有御寒的工具和厚厚的棉衣。
可是當第一場雪落下,李樹的第一反應是激動。
因為他是川東人,這對他來說很稀罕。
生活中微小的美好,李樹都將其敏感的捕捉到。
比如寒冬里的暖陽。
他描述到:陽光照在皮膚上,甚至出現了血液流動加速的幻覺。就像凍了一半的河流,完全解凍,河水暢流再無阻滯。
那些自然界里時刻迸發的美好,被李樹盡收眼底。
而這些,是在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的青年人,很難感知到的美好。
作家赫爾曼曾說:「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到自我。然后堅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每個人有自己內心渴望抓住的人和事,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李樹的選擇,無疑是和當下的軌跡背道而馳。
但就他而言,他活得輕松且快樂。
也許是因為,他在數次碰壁后,認清了自我的需求是什麼,找到了那個他獨特的自我,并且在他的人生軌道上馳騁。
哦對了,最近他開始嘗試外賣騎手的工作了。
原因是想購置一輛二手的三輪車,這樣就可以在車里搭窩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