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可能。
我們來看一下,李顯韋后一系是如何失去皇位的。李顯一共有嫡長子李重潤,庶子李重福、李重俊和李重茂四個兒子。李重潤在高宗時期已經作為太子的嫡長子被立為皇太孫,但後來因為父親李顯被廢,他也被連累廢為庶人。而在李顯第二次被立為太子時,李重潤也被封為邵王,是李顯諸子里唯一封王的,他繼承人的身份板上釘釘。李重潤死后,庶長子李重福又被封為譙王,李顯繼位后,按照繼承順序,應該是李重福被立為皇太子,但韋后認為李重福參與陷害了李重潤,所以非常厭惡他,李重福也因此被李顯流放,于是儲位落到了庶次子李重俊的頭上。但李重俊因為并非韋后所生,韋后和安樂公主母女對他當太子也很不滿,最后李重俊興兵造反,韋后母女差點就交代了,是李顯出面才把事情壓下去。
李重俊被殺后,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之事也被提上了議程,但阻力很大,且沒過多久,李顯暴崩。韋后倉促之下擁立庶幼子李重茂,又派人去監視李重福,以防止他作亂。但不到一個月,李隆基發動政變,除掉了韋氏。李重茂被迫讓位給叔叔李旦,不久后死去。李重福以李顯長子身份起兵造反,失敗后自殺,李顯一系全線潰敗。可見,李顯一系更多的是輸于內斗,李重潤的死,導致皇后和太子內斗不斷,李顯在位五年,連一個穩定的繼承人都沒有留下,反觀李旦系,五兄弟感情之好是被史書點名表揚的水平。而如果李重潤活著,韋后總不會去針對自己的兒子,安樂公主又有什麼資本和親哥哥爭呢?如果李顯夠狠心夠無情也夠理智,就應該在李重潤死后,除掉韋后,全力培養一個庶子作繼承人。
因為韋后和李顯庶子的矛盾無法調和,那麼必然要除掉一方。大部分皇帝會選擇舍妻保子,而李顯選擇了妻子。可惜最終既沒保住妻女的性命,甚至連自己這一系的皇位也丟掉了。
而韋后一生的不幸也從嫁給李顯開始,李顯被廢后,韋后全家被流放廣西,父親韋玄貞不久病死,母親崔氏因為不同意把女兒嫁給當地的蠻人首領而被殺害,四個弟弟全部死在了流放地,一家子最后只有兩個妹妹逃出。韋后本人在流放途中生下了女兒安樂公主,也就是說她被流放時已有孕在身,韋后如果身體素質差一點,可能就死于生產了,但她挺了過來。在房州熬了十幾年,李顯都差點熬不下去想自殺,是韋后阻止了他,畢竟這個男人是她日后翻身唯一的希望所在,盡管這個希望相當的渺茫。十幾年后,李顯終于又被復立為太子,韋氏也又一次當上了太子妃,眼看一家人就要熬出頭了,可獨生子李重潤和女兒李仙蕙又被殺。
舊唐書記載,是李顯在母親武則天的巨大壓力之下,親自殺了兒子,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韋后不瘋就不錯了。李顯復位后,追謚李重潤為懿德太子,李仙蕙為永泰公主,給予了一雙兒女及其奢華的葬禮,但又能彌補得了韋后的喪子之痛嗎?李重潤死后第九年,韋后在唐隆政變中被殺身亡,可以說李重潤的死直接導致了韋后的悲慘下場。站在韋后的立場來看,她前半生遭受了如此之多的痛苦和折磨,父母兄弟都因李顯而死,她又怎麼能甘心把皇位給庶子呢?而且以唐朝皇帝的「孝順」程度,庶子繼位,她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嫡母,哪還能有容身之處?她效法武則天,也是因為她真的被權力打壓過,她也太能體會沒有權力的痛苦,因為沒有權力,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父母兒女慘死而不能救。
可惜她既沒有武后的能力,也沒有武后的運氣,最終只能成為史書上一個淫蕩弄權,弒夫篡位而不成的丑角。千年后,在各類影視作品中繼續充當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