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呂公在家鄉惹了惹不起的人,所以逃離家鄉,跑到了沛縣。沛縣令和呂公就算是好朋友吧,沛縣令看在呂公女兒長得漂亮的份上,收留了呂公。沛縣令的好朋友舉家遷到沛縣,在當地是個大事件。倒不是因為呂公是個了不起的人,關鍵是大家又可以借機巴結沛縣令了。沛縣令為呂公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而他本人卻不出席。衙門口的官吏和地面上的名流都帶著賀禮來對呂公表示熱烈歡迎。當然這個賀禮是要交給沛縣令不是呂公。摟錢,沛縣令是認真的。
本質上其實是沛縣令利用這個事件斂財,順便把呂雉弄來當個妾,這就導致呂公壓根不關心誰給多少錢。反正錢多錢少都不給他,操這閑心啥?
但是,呂公要在沛縣混,就得結交沛縣的大人物。
那麼說誰是大人物?呂公初來乍到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唯一能判斷的就是誰給的錢多,誰就是大人物。當時蕭何負責收錢記賬,給錢過千的,屋里就坐。給錢不足一千的,院子里就坐。劉邦到了之后,見記賬的都是衙門口的熟人。于是聊了幾句之后,蕭何聲稱劉邦賀萬錢,讓劉邦進屋坐,蹭吃蹭喝的劉邦在帳房先生蕭何的掩護下號稱「賀萬錢」而大搖大擺的進入了貴賓包間吃飯。呂公在屋里聽到之后,當時驚呆了。一個亭長就能賀萬錢,說明這個亭長不簡單,是當地的大人物。于是呂公親自接見劉邦,請他進屋坐。
劉邦低調點吃自己的飯不就完了,人家偏不,不管在做的諸位是什麼身份,劉邦都跟人家自來熟,再加上他輕佻的打招呼方式,讓呂太公誤以為劉邦是沛縣的大佬。
蕭何見呂公跟劉邦聊得火熱,感到有些許的不安。為啥呢?蕭何說劉邦賀萬錢,那是給劉邦一個面子。這話讓呂公聽,但是呂公是不查賬的,所以皆大歡喜。到時候賬本上只要不寫劉邦出錢過萬,沛縣令數數錢數和賬本對的上即可。而劉邦一分錢不給還能進屋坐,面子上已經有了。但蕭何怕呂公被誤導好心提醒:「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那意思就是這人說大話行,辦事沒譜。
但急需擴充實力的呂太公見劉邦未婚,不顧蕭何的勸阻,非要把呂雉嫁給劉邦,希望劉邦能在沛縣罩著呂家。在呂太公看來,給沛縣令當個妾,不如給劉亭長當個正妻,這樣他在親家面前會有更多的話語權。就這樣,呂雉稀里糊涂的嫁給了劉邦。
呂公堅信,劉邦絕對不簡單。呂公的夫人覺得呂公秀逗了,沛縣令之所以收留呂公,他也是為了呂雉。
如今呂公居然把閨女給了劉邦,簡直是瘋了。呂公的回答很簡單,粗俗的翻譯一下就是四個字:你懂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