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的。李重潤不死,李顯繼位,他太子之位很穩的。但是呢,歷史沒有假設。李重潤死后,韋后的局是一個死局。
效仿阿武可能是韋后唯一生路,但這條生路也是一樣走不通的。
因為她親兒子早亡,也沒給她留下親孫子。
所以,她當了皇后也只能看著李顯的庶子上位。
作為一個無子的皇后,她先天不具備效仿武則天的條件,后天她沒有明德馬皇后的心態,去認李顯的庶子當己子。相反,她跟李顯庶子們處得都不太好。意味無論哪個庶子上位,他們一旦把自己的位置坐穩,大機率都會處理掉韋后。
李重福在李顯上台之后,他一直被韋后擠兌。
因為韋后懷疑當初是他向張家兄弟告密李重潤在家說武則天和張家兄弟閑話的事情,導致了李重潤的死。但是,這事情肯定沒有實錘。有實錘的話,韋后和李顯估計早整死這個庶長子。
其實,這事情吧,韋后怨李重福,不如怨武則天。因為下令殺李重潤的人是武則天。這事情記載,兩唐書是一致的。
李重福在這個事件當中,最多就是一個告密者。何況,告密這事情根本沒有實錘啊。其實,韋后懷疑李重福的點,無外乎是因為李重福的老婆是張易之的外甥女。但是,這并不說明啥的。說真的,張易之的外甥女,外甥又不是少的。楊國忠,還是他的外甥呢!
僅因這層關系,沒有實證,韋后就把自己的怨氣都撒在李重福身上,去擠兌他也挺沒道理的。
然后,李重俊原本也沒做什麼得罪韋后的事情,她和安樂公主看李重俊不順眼也很莫名其妙的。
難得庶子是原罪?但這個事情,追本溯源還不是李顯年輕的時候,他花心造成的嘛。畢竟,小妾是李顯納的。李顯不跟這些小妾或者外宅婦發生關系,這不也不會有這些庶子女嘛。
說白了,韋后怨庶子,不如怨李顯。她的悲劇人生又不是那些庶子造成,完全是李顯的造成。
李重俊莫名其妙成了李顯的替罪羊,被嫡母和安樂公主排擠,他有怨氣很正常。最終他不服,選擇謀反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韋后的一些系列操作,對李重俊真的很不友好。就算他什麼都不做,可能也會韋后整下台的。
韋后對李顯的庶子的態度,跟賈南風差不多。
李重茂年紀小,他跟韋后的關系倒是沒有大矛盾,但人家有自己的親媽,真坐穩位置沒道理不給自己的親媽發待遇。外加,他跟韋后可能也只是沒有明著鬧出過矛盾,真正私底下的關系也未必好。畢竟,兩個庶兄的例子在前,加上安樂一直鬧著想要當皇太女,這不免也讓他跟韋后的關系多隔一層防水布。
怎麼說呢,韋后無法跟李顯的庶子相處好,就注定了她在這個死局里面,沒有什麼翻身的可能。
其實,李顯死得晚,對韋後來說,未必是一個好事情。李重俊政變雖然失敗,但他成功做掉武三思父子,側面削弱韋后的實力。也讓韋后意識到自己和庶子的矛盾已經變得不可調和了。
李重俊死后,李顯只剩兩個兒子。庶長子李重福跟她本來就矛盾很深,韋后確實可以做到讓李顯不立這個庶長子,但她無法做到讓李顯去安樂公主當皇太女這樣的事情。
因為皇太女這種挑戰宗法的事情,現實當中阻力非常大,其可行性很低很低。李顯本人沒點頭啊。說白了,李顯活得長,最后還是肯定傳位給庶子。
李重茂年紀小,母族沒什麼背景,他自己聲望也不高,他在親政之前,是不會跟韋后發生直接翻臉的。但他到了一定年紀,能夠親政了,那他對韋后的態度就不太好說了。
畢竟,韋后不是他的親媽。
然后,他被立太子,又不能算是韋后之功。因為李重福在神龍元年是被貶官外放的。那會兒他就有罪在身,失去被立太子的資格。
李重俊死于謀反,他的遺腹子自然也沒用資格被立嗣。李重茂作為李顯唯一存活,且沒有罪名在身的兒子,他繼位就是一個必然了。
然后,他跟韋后有沒有矛盾。其實,也是有矛盾的。因為安樂公主鬧著做皇太女這事情,最直接影響到的人是他。這麼說吧,李旦父子固然看韋后和安樂不順眼,但李顯的庶子內心不會看韋后和安樂有多順眼。
李顯活得長,活到李重茂成年的話,那麼李重茂繼位之后,韋后和安樂公主的生活會怎麼樣,真的是一個未知數啊。
關鍵,李顯活得足夠大,李重茂是成年繼位的話,顯然他是不需要有太后臨朝輔政的。就算李顯留一個遺詔讓韋后輔政,成年的李重茂一定會買帳嗎?
這個,不好說吧。如果他不買賬的話,那韋后能拿什麼壓制他呢?
朝權?韋后搞不定李旦父子、搞不定太平公主,就不可能拿到全部的朝權。李重茂成年繼位的話,他也不可能完全沒有支持派。
母權?韋后又不是李重茂的親媽。雖然嫡母的身份在古代確實蠻值錢的,但有漢光武帝將呂后的牌位遷出太廟的例子在前。漢章帝的皇后竇氏對漢和帝算是有擁立之功,但和帝正式上台,可沒對竇氏家族的清算可沒有手下留情。
所以,李顯就算活得長,韋后的結局都不一定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