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問題中描述的事件,相比于分析女主出軌的原因與心理和給題主提出解決方案,我更想寫一篇回答給那些和我一樣因為看了這個問題而產生一些心理創傷和應激反應的旁觀者們。
首先,我們為什麼看完這個問題中描述的事件會感到心里無比的難過與痛楚?
因為一種巨大的無力感。
相比于其他的一些出軌事件,本文中的題主為了維護愛情與家庭幾乎已經做到我們大多數旁觀者自認為所能做到的極限,面對其他事件中被出軌者明顯做的不足時,我們還能安慰自己,沒事的,我能做的比他更好甚至好的多,這樣子的話我們的伴侶肯定不會像所看到事件中的一樣出軌傷害我們,但面對本事件中的題主,身為旁觀者的我們無法認為自己能比題主做的更好,甚至認為做到一樣都很難,在感情基礎上,從校服到婚紗整整十年,在家庭條件上,實現了財務自由且遠優于出軌方,在自身人品上,面對誘惑時堅守了自身底線,我們潛意識里的比較思維告訴我們,我們幾乎做不到如題主這般,而連做到這樣的題主都可以被伴侶背叛,那我們這些做不到如此的旁觀者會怎樣呢?我們會認為我們更有可能遇到這種事情,而且是我們傾盡全力也無法避免的,甚至傾盡全力后仍然遭遇背叛時的痛苦反而會是不盡力時的數倍,這種無力感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創傷和恐懼。
其次,在觀看本問題下面一些其他答主的回答和回答下面的評論時,為什麼我們會感到不適和難過?
因為這些回答與評論違反了人性中兩個基本的原則——等價交換和同態復仇。
題主用對愛情家庭的忠誠與堅守和優越的經濟條件去交換伴侶對愛情家庭的忠誠與堅守和賢妻良母,我們認為婚姻便是他們進行等價交換的憑證,現在題主的伴侶出軌而失去了對愛情和家庭的忠誠與堅守,違反了人性中等價交換這個原則,而一些回答和評論卻認為題主伴侶出軌是情緒與欲望得不到充分滿足的結果,也就是說他們認為題主和其伴侶是不等價交換,題主沒有充分滿足其伴侶的情感和欲望導致交換的失衡作為內因造成伴侶的出軌,與多數身為旁觀者的我們所認為的等價交換產生了矛盾沖突,這種矛盾沖突會使我們感到不適和難過,還有一些回答和評論認為雖然題主受到了傷害但題主伴侶現在被題主發現出軌后受到的不比題主小,甚至可能還遠超于題主,而且伴侶以前的行為是優秀的有功于題主的,現在應該功過相抵,所以勸題主不要報復伴侶甚至是小三,或者認為不報復就是最好的報復,這又違反了我們人性中所認為的同態復仇原則,這使我們更加感到不適和難過。
最后,面對這種違反我們所認為等價交換和同態復仇的一些回答和評論身為受到心里創傷和應激反應的旁觀者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有人性中的等價交換和同態復仇這種特性的存在是客觀的,而一些回答和評論認為的存在不等價交換與不進行同態復仇和我們認為是等價交換而違背等價交換必須進行同態復仇都是主觀的存在,甚至大機率我們順從等價交換和同態復仇的想法更接近事件的真相本身,由于物質世界中隨機性的存在,很多事情有可能并不存在因果關系,只是會隨機出現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之一,而從這種結果強行倒推原因會陷入自利心理和主觀心理的陷阱,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主觀原因,而這些包含主觀原因的回答和評論一旦發出,即使在其中添加「本回答與評論是基于問題描述的主觀想法和推測,希望題主理性參考或者說希望題主順從本心不受本回答的干擾」也是無用的,甚至由于人的逆反心理,題主會認為這種回答與評論更加真誠,受到其影響的幾率更大,也就說回答與評論一經發出,當事人看到后必然會產生影響與干擾,而身為旁觀者的我們認識到這些便擁有了撫平心理創傷和應激反應的良藥,也擁有了對抗使我們產生這些東西的最強法寶,至于無力感,由于人的認知獲取是不可逆的,當你知道了為什麼會產生無法擺脫無力感時,你便擁有了擺脫它的能力。
希望所有因為看到這個問題與問題下的一些回答和評論是產生心理創傷和應激反應的旁觀者們看完本篇回答能與我一樣擺脫它們,并從中獲得更大的心智力量。
關于利益
利益大體上可以分為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兩部分,物質利益對所有人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而精神利益卻各有不同,甚至很有可能別人認為的精神利益是你所認為的損害精神利益,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別人為了維護自己的精神利益就可能會去損害你的精神利益,但也正因為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別人不可能明目張膽的說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要損害你的利益,他們通常會通過一些話語去影響你,比如說,你原來的精神利益其實不是你真正的精神利益,而原來損害你精神利益的(維護別人的精神利益的)才是你真正的精神利益,所以你要乖乖接受我損害你的精神利益哦,又或者說,當你的精神利益已經受損的時候,他們會給你創造一個新的精神利益,并假裝好心勸說你,已經損失的利益回不來了,如果你再糾結于這些利益,新的精神利益也會失去哦,害不害怕?利益是一切問題出發的起點,也是一切行為達到的終點,分析利益,可以破除虛妄,去偽存真。
關于復仇
對于一切損害自身巨大利益的事情原因的分析,應該在事情發生之前和復仇之后,事情發生前是指對有可能損害你的利益但還沒有發生在你身上的同類事情,復仇之后是指對損害你利益的人進行合法的,能最大程度維護自身利益的復仇之后,因為只要你的復仇是合法的,能最大程度的維護自身利益的,那它就基本是是合適的、同態的復仇,相反如果你先分析所謂的原因,可能會減弱復仇的力度,導致達不到同態復仇的程度,原因是大部分人有一種強烈的因果心理,別人損害我的利益,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在某方面犯了錯。不要因為復仇而感到道德上的羞恥,即使復仇時你和損害你的利益的人做出同樣的行為,你和他們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順序很重要,你不是出于想要損害他人利益去做這些行為,而是為了懲罰做出這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人,如果出于懲戒的同樣行為要承受一樣甚至更多的道德譴責,那麼還是那個理由——趨利避害會使人進行先手行為,反正先手不吃虧嗎,后手一樣會被譴責,甚至更大的譴責——所謂的你這樣和他有什麼區別,那我不如先下手為強。
當然,如果你認為你的精神利益是「自己被他人損害利益后不進行同態復仇的寬容,這種原諒可以讓你更愉悅」,那也很好,那麼喜歡損害他人利益的人更應該選擇與你交往與生活,這樣可以得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他得到了利益,你得到了原諒的愉悅,其他選擇復仇的人減少了遇到傷害自己讓自己花費精力去復仇的人的機率,這簡直是多贏,而且對于一件做了收益很大,損失很小甚至沒有的事情,大家會怎樣?人們會傾向于反復去做這樣的事情以謀求利益最大化,這樣選擇原諒作為精神利益的人還能不斷享受這種愉悅,也進一步降低其他人的風險。
關于修行
修行應該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修行需要時間,修行不是空中樓閣,地基都沒有就想直接登上頂層?哪有這樣的好事?平時絕口不提修行,也不去做與修行相關的事,一旦出了事或者受了傷害,就以修行為借口麻痹自己——別人對我造成的傷害是我修行的一部分,別人損害我的利益,我不去復仇選擇原諒是通過了修行的考驗,何其可笑?修行是一種斗爭和博弈,是一種長期不斷與天、與人斗爭并且變得善于斗爭的過程,不是你遇到事情、面對傷害嘴上說說然后以此為介甘當鴕鳥,埋著頭說「這也是一種人生修行啊」,還有一些人,自己達到某種狀態,還不能確定這種狀態的有效性,都經歷了幾十年甚至更久,中間自己絕大部分的狀態并不是最終狀態,卻喜歡勸他人一遇到事情就直接按照最終狀態去做,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不理解要先量變才能后質變,渴望通過一次事情、一種傷害來達到修行上的「頓悟」都是幼稚的,把這種傷害當成修行的害處影響更是巨大的、深遠的。
關于時間
時間的力量是偉大的,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可不是說說而已。從生理基礎上,人所感知的受到巨大的傷害往往是人自身分泌的某種物質(例如某些激素)對人身體的影響,然而這種物質的分泌一般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遞減的,當時間達到了一定期限后,特定物質分泌對人的影響會因為人體自我的負反饋調節而恢復正常,痛苦會減弱最終消失。從精神意識上,人所感知到的巨大的傷害往往是自我的精神共識被破壞,這種被破壞的精神共識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忘卻,而且人還可以建立新的精神共識,然后通過時間的力量去與舊的共識做斗爭然后代替或者擊敗舊共識以達到消除痛苦的目的,時間是最好的良藥,這句常見的話重要性往往被嚴重低估了。
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