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領域,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人們總是非常輕率的評價他們看不懂的作品,將其中的智慧視為冷血,勇氣看做愚蠢,溫柔當成軟弱,通透貶為涼薄。
按照他們的標準,張愛玲這位作家,可以說就是這麼個「冷血、愚蠢、軟弱并且涼薄」的人。
她冷血,所以《傾城之戀》白流蘇為愛慶幸殘酷戰爭爆發,但你若看出了她冷血下隱藏的智慧,就能明白這是因為她洞悉了那個世道底下女性的無望,既然興亡苦的都是百姓——那麼讓一個人得到幸福也是可貴的。
她愚蠢,所以《第一爐香》葛薇龍甘愿賣身供養薄情戀人,但你若看出了她愚蠢下隱藏的勇敢,就能明白她對于清醒的墮落的了然,她用愛情當借口妝點自私和虛榮,卻又大方的扯掉了一切遮羞布——她嘲諷卻又憐愛著這種勇敢。
她軟弱,所以《茉莉香片》中屏風鳥傳慶最終放過言丹朱,但你若看出了他軟弱下隱藏的溫柔,就能明白她哪怕控訴時代和傳統,也依然讓這可悲鳥兒擁有人的尊嚴,沒有徹底毀滅他的一切人格——這是她作為作者,對一個筆下人物最深的憐憫和善良。
她涼薄,所以《紅白玫瑰》振保輾轉花叢卻依舊茫然不幸,但你若穿過這涼薄,看到底下的通透,就能明白她是想借此告訴讀者們,兩全其美之事從不存在,當你放棄幸福時,幸福也會放棄你,這是客觀事實,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盡管她很清楚,人們依然不會放棄嘗試。
所以她才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因為她太聰明,太勇敢,太溫柔,太通透,和渾渾噩噩憑借本能生存的世人相比,她顯得太過清醒,她從來不只是試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還很清楚即便我們知道了也不會改變,她很清楚這一點,也就沒有多余的奢求,所以她筆下的文字總顯得有那麼一絲諷刺,可如果她真的滿心嘲諷而沒有任何真誠,那麼她又何必多費這些口舌,多做這些安排呢?
所以說,有問題的并不是她,而是看不懂她,誤解她,又不負責任的評價她的人們。
然而,這種人并不少見。
其實這也非常容易理解——比如有的人,他們看書,但其實并沒有真的在看,或者說是看了但是就像沒看一樣,深刻的思想,復雜的人性,細膩的通感,詭秘的哲學,對這些人來說完全是不可理解的,他們只能以自己作為普通人的認知去看待一切高深的思想和邏輯,并且得出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結論。
比如毛姆無恥又厭女,莫言小說簡直像是黃書,川端康成總寫亂倫關系有傷風化,太宰治人如其文都是廢物,張愛玲筆下全是渣男賤女,而曹雪芹創造的賈寶玉,居然死活不考科舉,果然是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他們看《白鹿原》,只會對田小娥的風流下賤浮想聯翩,看《茶花女》,只會嘲笑阿爾芒對妓女付出真心,看《第一爐香》,只會嘆息葛薇龍的天真癡情,看《月亮和六便士》,覺得蘭德就是個腦子有問題的神經病。
他們就好像我們的爺爺奶奶,看電視總喜歡問一句,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在他們看來,一個人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人,他們理解不了更復雜的人物,更復雜的故事。
他們雖然確實看過了這些書,但其實只能看明白個表面情節,對于書籍反映的幽微人性,思想斗爭,社會矛盾,卻完全是一無所知,毫無概念。對這些讀者,我其實建議他們不要再去看這類純文學書籍了,既浪費時間,也不能讓他們得到什麼收獲,反而會覺得自己的三觀被挑戰,看的很不舒服。
他們應該去看點《心靈雞湯》,《說話的藝術》之類的工具書,更容易幫助他們陶冶情操,獲得精神收獲,要是一定想看小說,也可以去看看《射雕英雄傳》《情深深雨蒙蒙》等通俗小說,那樣又紅又專,積極向上,為國為民,比較符合他們偏向實用和傳統道德的口味,就不必在這兒,跟張愛玲們死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