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詔書是李斯和趙高用始皇帝的命令下的,在扶蘇眼里,那就是始皇帝賜死的命令。
其次,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秦法中本來就很重視孝道,比如著名的「非公室告」就有體現,這里再舉一例
免老告人以為不孝,謁殺,當三環之不?不當環,亟執勿失。
大概意思就是父母告發自己的子女不孝順,請求處死,無須經過三道程序。也就是說,在秦代子女不孝是犯法的。
再加上還有一條
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
這是趙高在勸胡亥一起矯詔時胡亥剛開始拒絕的理由(真能裝),至少可以說明當時天下是有這麼一種風氣,不接受父親的詔令就是不孝順。連胡亥這類庸才尚知,扶蘇又如何不知。所以他在面對「始皇帝」對他不孝的指控,或許一時是驚慌失措的,即使蒙恬已經提醒他再去復核,他也無心思考,再加上使者(李斯舍人)的一旁催促,可能更擾亂心神,所以才在慌亂中匆匆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