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以后,為什麼沒有形成三國或者南北朝,而是更碎片的五代十國?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4/01/12

ADVERTISEMENT

半個世紀的五代十國時代之后,實際上形成了將近兩百年的三國(1038-1227)局面和近三百年(960-1234)的南北分裂局面。

這里可以觀察下東漢,唐,西晉末年的動亂情況,東漢184年黃巾起義,起義被鎮壓后各地方實力派開始進行兼并戰爭,到220年力量對比均勢,進入三國時代,這用了36年時間,60年后,低開發度低人口的南方被北方超越,最終南北一統于晉。兼并戰爭時期類似于五代十國。

西晉的崩潰起源于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但由于西晉本身開國時間很短,其統治力量還未完全腐朽,因此得以在南方重建國家,但也僅限于南方,此時中國北方和西南進入了混亂狀態,在100多年后北方的整合才得以完成,又經過150年,北方力量逐漸超過南方,最終北朝一統。

ADVERTISEMENT

唐朝的衰亡則很典型,874年的農民起義擊碎了一切,包括唐朝廷賴以生存的平衡機制,后面的就是我們熟悉的軍閥混戰,這一混戰時期直到后周建立基本結束,前后也有80多年。

所以五代十國對應的碎片化年代應該是三國正式開始前的混戰時代,西晉崩潰后北方的碎片化年代,真正的三國南北朝應當對應于宋遼西夏的對峙時代。

當然,相隔400年的時期對比起來其實是很牽強的。第二次三國南北朝局面與第一次有很大不同,這次的分裂中傳統漢地范圍大體保持一統,三個國家的對峙主要發生在傳統漢地的邊界地帶:東北與西北。并且近世與中古時代也有許多不同,總之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于題主的問題,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南方的經濟和人口雖然自安史之后又有了長足發展,對北方雖未有巨大優勢,但自保的基礎已經有了,下一次南方能反攻北方得等到400年后的洪武北伐,那時南北方的力量對比已經徹底逆轉。

ADVERTISEMENT

2.安史之后唐朝廷對于南方的安排使其成為一個財賦重地,有一定軍事實力,且唐末農民起義自南方發起,但在北方到達[高·潮],北方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

3.唐朝廷對南方的區劃安排給了南方藩鎮自保的空間,但除了吳(南唐)外的其他政權均自保有余,爭雄則實力不足。

4.北方爭霸的時間過長,給了南方政權生存時間,五代十國中的主線是晉汴爭霸,大致從884到923年,前后40年時間,晉系短暫勝利之后旋即再次崩潰,這次還牽涉了更北面契丹人的力量,直到后周時期,北方情況大體穩定,這時才有空騰出手來進行統一的操作。

5.解決唐代歷史遺留問題需要時間,雖然在唐代末年朝廷和傳統藩鎮都衰落到了很卑微的程度,被新的力量所取代,但「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初入場的兩位玩家都沒有把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以至于很快覆亡,后面的玩家吸取了一點教訓,但又很快退下舞台。

ADVERTISEMENT

這些遺留問題的最終解決得要到宋代,宋人們反思了前代,最終確立了「祖宗之法」,由唐入宋的歷程徹底結束,中國歷史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代。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1/12
用唐宋變革論可以解釋。晚唐五代,是中國中世時期的道統崩潰后,中國政治倫理在近世浴火重生前的轉型陣痛期。唐朝的強盛被傳頌得比較多,但唐朝的社會變革,和頂層改革,卻被臉譜化、傳奇化的唐玄宗一朝給掩蓋了。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1/12
這個問題問得太有槽點了,我給你們比較一下這兩個歷史時期,你們就知道槽點在哪了。假如你用朱溫代唐來作為五代起點的話,那麼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1/1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理科生們不知道歷史上那麼多有意思的故事和八卦,這不遺憾嗎!比如「五代十國」,好像很多人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1/12
一個朝代滅亡,是被新的朝代取代還是分裂為兩個亦或是三個還是更多,這是沒有范式的,那麼繼唐之后和繼漢之后還是繼晉之后,實際上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三國是經過很長時間軍閥割據后奠定的三家基業,南北朝更是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1/12
三國前頭有群雄逐鹿,南北朝之前的東晉時代,可是被稱為東晉十六國呀。五代十國不過是從上到下權力紊亂的東晉十六國罷了。而且按照南宋某些人的史觀,所謂五代十國完全可以改叫「殘唐十三國」,因為后唐亡國的次年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1/12
謝邀。這不是三國了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1/12
北方的情況暫時不提,主要講南方,單純地講述南方經濟的發展,并不能完全解釋碎片化割據出現的原因。從唐朝到五代的南方經歷發展,我覺得要分成三個階段,在安史之亂前,南方經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太湖流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1/12
幾個高贊回答都說的很好,史實層面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補充的,這里我就提供一個「保守主義歷史觀」思路。(秦暉先生的歷史觀是典型的保守主義歷史觀,不要一提到保守主義歷史觀聯想到某教主。)歷史解釋在我看來無所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1/12
看看唐末藩鎮割據的地圖:再看看五代十國(后周)時期的地圖:這兩個地圖看出什麼區別了沒?自從安史之亂,唐末藩鎮割據之后,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1/12
首先,五代十國非常短暫,其實比東漢黃巾起義到魏蜀吳建立的時間長不了多少。其次,唐朝滅亡后形成了新的三國,遼、宋、西夏三足鼎立。但是因為唐以后,漢人王朝再也沒能統治漠北,所以后世不認可遼是一個割據勢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1/12
一個社會系統,由不同的力量來主導秩序的建立,會產生不同的社會生態。我們中國因為地理的原因,產生了諸多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是這些地理單元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具備完整的封閉性。想想環地中海的那種格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1/12
用田余慶先生的話說,從宏觀來看東晉南朝和十六國北朝全部歷史運動的總體,其主流畢竟在北而不在南。只是北方民族紛爭,一浪高過一浪,平息有待時日,江左才得以其上國衣冠、風流人物而獲得歷史地位,才有門閥政治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1/12
內因:南方富裕了,可以支持供養更多割據政權。外因:北方王朝頻繁更替,無法對南方形成足夠的威脅。先說內因。所謂五代十國,北方中原地區仍是相對統一的朝代,真正較前代更為割裂的其實只是南方。在五代以前,南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1/12
這問題不成立。五代十國對標的,不應該是三國與南北朝,而是三國之前的東漢末年,以及南北朝之前的五胡十六國。首先,三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之前袁紹袁術曹操孫堅以及各路諸侯打成一鍋粥的時候,那碎片化的程度,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1/12
三國也好、南北朝也好,都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混戰和兼并之后,才達成的狀態。而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國,是混戰和兼并之前的狀態。那麼為什麼這一次,沒有發生長期的混戰和兼并呢?這是因為,三百年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1/12
唐朝的皇權在其晚期就已經衰敗得不成樣子了,地方諸侯做大,對皇權蔑視者甚多,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黃巢起義能夠成功,離不開地方豪強的坐視,而唐朝滅亡只是少了一張皮,露出了軍閥豪強地方做大的現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1/12
滅亡只是記錄了一個時間節點,實際東漢滅亡從董卓離開洛陽去長安就已經差不多了。曹操公元196年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了12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1/12
其實沒那麼多的口水,還討論到唐宋之變和人身依附瓦解上去了。更好笑的還有道統論……我真就白眼一翻。一句話,你唐的正朔沒有南渡。你以為朱溫弒君之后你唐就亡了?拜托,往北看看,晉陽城頭上,李唐的紅旗可還飄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1/12
簡直,這種低品質的提問還能上熱搜榜!歷史普及任重道遠啊第一,漢朝后,中國是真正意義上政治秩序的大崩潰,思想文化的大衰退,從東漢的名存實亡,到隋朝的統一,整個大分裂時期近400年,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瓦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1/12
任何一個事物的發生,都有其歷史的根源的。這可能也是我們應該要讀歷史、建立歷史觀的原因。五代十國的產生,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時期。這個時期,開始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其一,是兵制的變化,募兵制代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