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得太有槽點了,我給你們比較一下這兩個歷史時期,你們就知道槽點在哪了。
假如你用朱溫代唐來作為五代起點的話,那麼后梁開國是907年,北宋開國是960年,北宋滅北漢是979年。
然后曹魏篡漢是220年,司馬篡魏是266年,西晉滅國是316年,然后北方五胡十六國一百多年,再然后才是南北朝。
發現問題在哪了麼?
問題就在于「魏晉南北朝」與「五代十國」在時間長度上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好嗎?你認為五代十國碎片化,那麼請問難道早期三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就不碎片化了?你不能從一個幾百年的時間長度里拎出來相對比較完整的時期,然后跟只有幾十年長度的五代做比較,問為什麼五代更碎片,這是沒道理的。假如你非要比較一下這兩個歷史時期的異同,你首先應該問的是:「為什麼魏晉南北朝會分裂這麼久」(實際上,這確實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好了,槽我吐完了,下面講點干的。
實際上,五代十國看上去更碎片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的分裂。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基本上一直都是一個統一的政權,所以等到了五代這,南方裂成好幾塊看著就比較詭異。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開發度不同啊親!
漢代南方的開發程度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你以為孫策據有江東是整個江南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麼?不是的,孫吳政權的精華就在長江沿線,當時南方大片地區還處于未開發狀態。
嶺南地區直到宋代都是典型的「欠發達地區」,所以根本的問題在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方根本沒法分裂成那麼些個小國……你看看南漢的地盤,在魏晉時期那有幾個人?
在南北朝末期,北周滅北齊時大概有戶三百五十九萬、口近千萬;北齊有戶三百零三萬,口近兩千萬。那麼南陳呢?
戶五十萬。
所以傳統概念中的「江南富庶」不是整個長江以南都很富庶,而是江南地區的蘇州揚州等幾個地區非常富庶,其他地方屬于被代表、被平均的那個。劉宋大明8年時揚州有24萬戶,人口總數接近當時劉宋總人口數量的1/3[1],唐代耕耘了幾百年,才慢慢把南方經濟發展起來的。
在開天時期,天下還是這個樣子的:
你再感受一下這個人口密度
然后到了北宋時期,這個人口密度終于算是上來了
所以說五代給人一種「更加分裂」的感覺,從本質上來說是因為南方的開發度高了,住的人更多了,經濟也更發達了,所以就能夠同時出現好幾個小國了。三國時期孫吳還在賣力地開荒拓地,甚至從南方深山老林里抓野人去屯田,而到了唐代末期這些野人的后代終于成為了農民(當然,也可能是死光了,換了一波人),能夠愉快地建個小國了!
相比之下北方的兄弟們就比較悲慘一些,一千多年了該怎麼內卷還怎麼內卷,該怎麼互毆還怎麼互毆。
啊,果然是一個歷史時期的出現,不僅取決于當時人們的努力,也要看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