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種觀點,早就過時了,哪怕是在所謂的「國際認同」中,也過時了。
感興趣,可以搜索「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際上為什麼會有這種觀點?是因為,西方學術界一直以「文明三要素」——文字、冶金術和城市,作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如果依據這樣的標準,中華文明的歷史將縮短至3300年。
然而,所謂「文明三要素」,是符合世界文明進程的客觀標準麼?
在世界幾大原生文明中,中美洲瑪雅文明沒有冶金術,南美洲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文明形成的標準,有待學界進一步挖掘。
結合全國多地遺址發掘成果材料,兼顧其他古老文明的特點,探源工程提出了認定進入文明社會的三方面標準,即:
1.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
2.社會分工和社會分化不斷加劇,出現階級;
3.權力不斷強化,出現王權和國家。
從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兩河流域的石砌神廟,再到古代中國的青銅禮器,盡管彰顯的載體和形式不一,但各大文明起源地都共同出現了王權和國家這一制度文明。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之名亮相世界級舞台。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杰出貢獻。外國專家評價:「良渚的發現,讓我們對中國早期文明的認識提前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