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下的高贊答案真是讓人沒法看,明顯是看了些地攤文就來胡說八道。
還辛亥革命之后各階層對革命的態度有反復,這就是扯淡,我們作為亞洲第一個推倒皇帝建立共和國的國家,辛亥之后,搞皇權倒退的袁世凱和張勛無不是迅速身敗名裂淪為笑柄,比起其他國家皇權共和國反復拉鋸的情況,簡直可以說大勢所趨。
滿清亡了之后,只有極少數袁世凱張勛之類腦袋壞掉的野心家,才會和皇權扯上關系,而且這兩位迅速gg之后,就剩滿清宗室里的一部分宗社黨,一直致力于恢復王朝。這說明整個國家上上下下早就達成共識,皇權這個東西根本沒有任何根基了。還皇權下的漸進式改革,做夢去吧!
回到這個問題,要回答它必須先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滿清在太平天國之后,怎麼能續那麼久的?然后分析一下慈禧在這些續命因素中起的作用就行。
在一開始,我們就要說說大清朝第一續命功臣,我大清正一品、太子太保、海關總稅務司赫德。
王朝后期的直接死因一般都是財政崩潰——軍隊叛逃或士氣崩盤——叛軍或地方勢力做大三板斧帶走,財政未崩潰之前,起義軍和正規軍隊戰力差距是兩個層面,根本沒有機會。
但對滿清來說,財政崩潰問題根本不存在。就是因為赫德帶領的海關,每年給滿清收了三千多萬兩的關稅,到后期甚至達到了四千三百多萬兩,而且是直繳中央,根本不像厘金之類的收入都是地方督撫私分了。
赫德之前,大清的粵海關每年就收個一兩百萬兩的關稅,你看看這差距。所以滿清到死的時候都不缺錢,慈禧甚至有錢修頤和園這種大工程,正常王朝末年哪有這個錢,想修都沒得修,挪用都挪用不出來。
赫德正好死于1911年,半個多月后辛亥革命爆發,真可謂大清柱石與國同休。赫德之所以這麼賣力,一方面是他本人的能力,一方面是大英帝國需要滿清活著,作為商品傾銷地和阻止俄羅斯東擴的釘子。
大英爸爸對我大清的關懷,那是無微不至,缺錢派人幫你收關稅,缺兵給你出口武器軍艦、訓練士兵,還是不行就赤膊上陣,組織洋槍隊幫你鎮壓太平天國,自始至終大英都沒有滅亡大清的想法,只想榨點油水收下當狗。
奈何給你機會不中用啊,前期還好好的,借著英國支持,收復新疆,驅逐俄國勢力,打出了個同光中興。但甲午一戰,居然被小日本打出屎來,而且外交上還派李鴻章和俄國勾勾搭搭。菜到這個地步,還不老實,那就是作死。
在這個過程中,慈禧對日作戰作戰完全失措,而且默許了勾搭俄國的做法,另外在庚子年妄想憑義和團勢力向萬國宣戰,徹底讓大英爸爸放棄了這種腦殘。
辛丑之后,不到一年就和日本簽訂了英日同盟,換了一條新狗,大清做狗而不可得,斷了一根定海神針,慈禧在其中起的作用完全負面,算是給大清折了壽。
大清另一個支柱是底層百姓的愚忠,畢竟數百年天下,清廷還是有威望的。即便洋人在國內肆意橫行,百姓們也是反洋人不反朝廷,義和團口號都是扶清滅洋。
慈禧怎麼對人家的,前期看義和團有些力量,就拼命煽動,腦袋一熱向萬國宣戰,后期被趕到西安如喪家之犬,轉過頭來就指責義和團暴民,把鍋全推給義和團,下重手屠殺團民,討洋人歡心,合著就慈禧白蓮花唄。
因此庚子之后,朝廷威望被慈禧輸個底兒掉,不僅士紳階層對朝廷不滿明面化,搞東南互保,就是底層民眾也徹底失望。庚子之后,大量底層民眾開始加入各類革命黨,接受革命黨的宣傳,甚至各類底層會黨直接革命黨化,不得不說是慈禧的功勞,給滿清本就不穩的根基狠狠一腳。
大清最后一個支柱就是士紳階層,這批人其實最希望滿清搞君主立憲和平改革,尤其清末新政之后,朝廷似乎有振作傾向,士紳們是更加期盼。但士紳們的期望不在慈禧身上,而是光緒身上。
光緒這個被軟禁的皇帝,當時在以梁啟超康有為為首的立憲派宣傳下,已經成了天下立憲威望所系,甚至可以說光緒帝一人之威望,頂的上整個滿清朝廷。尤其在梁啟超成立政聞社之后,這種傾向達到了巔峰。
政聞社雖說現在不怎麼有人知道了,但在二十世紀頭十年,那影響力是相當大,我們復旦的創始人和第一任校長馬相伯都是政聞社的骨干,他們一度把革命黨趕得山窮水盡,大家都準備去立憲,沒人去革命了。
這樣一個對我大清忠心耿耿的團體,如果發展壯大肯定有利于大清續命吧,慈禧怎麼對待呢?很簡單——查封,革命黨都頭疼的政聞社居然被慈禧自己干掉了,就因為不喜歡光緒上位。
正應了那句話,你愛大清,大清愛你嗎?
查封政聞社之后的三個月,慈禧就死了,順便毒殺了滿清皇室最具威望的繼承人光緒,真可謂臨死之前給我大清的棺材上再釘一顆釘子,你就說她是個革命黨臥底都不為過,真的非常黑色幽默。
立憲派眼里,光緒帝本人能力其實無所謂,但他是個政治招牌,代表了朝廷對立憲的態度。從這方面看,慈禧干掉光緒在士紳那里的得分肯定是負分,硬生生斷了滿清續命的最大可能。
從上面的分析就知道,慈禧對滿清續命的因素都是負面影響,她如果啥都不做,說不定滿清會續的更久。當然,續的更久會導致矛盾更深,革命更加激烈,滿清皇室未必能保住性命。
慈禧唯一的天賦點是權利斗爭和獨斷專行,治國理政完全是扯,不添亂都算不錯,不用說現在,當時的人就已經看透了。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曾對曾國藩說過一段著名的話,「國初創業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所以他預言滿清崩盤之后連個偏安的局面都不會有,最多不超過五十年肯定藥丸。慈禧喜歡「威斷」,就是獨斷專行,反而易受蒙蔽。
曾國藩當時還沒單獨見過滿清中央首腦,對這番斷語還很懷疑,但過段時間他被慈禧親自接見后,立即信了這話。因為他發現,慈禧是「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這樣的人喜歡獨斷專行,那不就是人菜癮大,只會添亂。
慈禧是個「才地平常」+「威斷」的人,做事頗有些肆意妄為,所以才能做出向萬國宣戰的超級騷操作,一百多年前的人都看得明明白白,結果現在的人給她洗成英明神武,也是超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