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6年,40歲高齡的令妃生下了最小的兒子永璘,乾隆就迫不及待地抱著她說:「我忍了好幾個月了,終于可以讓你侍寢了!」153年后一場震驚中外的盜墓案,揭開了乾隆不立令妃為皇后的原因。
溥儀從報紙上得知孫殿英盜了自己祖宗的陵寢,已經是盜墓案發生的幾個月后,他痛哭不已,便派了清朝的遺老載澤去善后。
載澤帶人到裕陵后,現場一片狼藉,慘不忍睹。陵墓中的陪葬品已經被全部帶走,而乾隆和妃子的尸身漂在水中,已經無法分清誰是誰了。
載澤讓人把水抽干后,在石床西邊兩棺之間,又發現了一具尸體。這是一具女尸,穿著黃袍。
走近一看,在場的人驚呆了!這具女尸竟然體貌完好,看上去五十多歲,皮膚和毛發都還在,一點沒有腐爛的跡象。
臉部因為泡水的關系,出現了紋路,牙齒沒有脫落,而且面帶微笑。
為什麼乾隆和其他妃子的尸體都已經腐爛了,唯獨這具女尸卻完好如初?
後來經過專家的研究,發現這具女尸的體內含有劇毒——朱砂,這是尸體之所以能夠保存完好的關鍵。
那麼這具女尸究竟是哪一位后妃呢?經過專家的一一排查,證實就是魏佳氏令妃娘娘。
當初與乾隆合葬的有五位后妃。
第一個是乾隆的的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死的是37歲;
第二個是惠賢皇貴妃高佳氏(《延禧攻略》中的高貴妃),死的時候不到40歲;
第三個是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如懿傳》中的富察.禇英,皇長子永璜的母親),死時30歲左右;
第四個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延禧攻略》中的嘉嬪),死的時候43歲;
最后一個就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令妃娘娘,死的時候49歲。
通過外貌的比對,裕陵里出現的這具百年不腐的女尸就是令妃娘娘。
那麼令妃娘娘的身體為什麼會有劇毒朱砂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令妃實在太受寵了!
由于乾隆的過度寵幸,她在10年間為乾隆生下了6個孩子,皇十七子永璘也是乾隆最小的一個兒子,令妃生他時已經是38歲的高齡了。
即使是每次剛生完孩子沒多久,乾隆就要讓她侍寢,對令妃的身體損傷很大。年輕的時候還沒覺得有什麼,上了年紀后,很多毛病就找上門了,經常這痛那痛,還引發了各種并發癥。
或許是為了止痛,令妃才服朱砂。朱砂是重金屬,毒性很強,長期服用會導致死亡。同時,重金屬防腐,所以令妃才能在下葬百年后,尸身不腐。
在后宮中,嬪妃可以有很多個,但皇后只有一個,「皇后」不僅僅是一個位份,背后還牽涉到政權。
乾隆為何在令妃在世時不立她為后,而是在嘉慶帝即位后才追封她為后,肯定是乾隆綜合考慮后的結果。
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愛」。
我這麼說你可能不相信。如果你有了解過乾隆的感情故事,或者有看過《延禧攻略》,就能知道,乾隆一生都在追求一份純粹的感情。
我們知道,乾隆與他的第一任皇后,也就是他的原配富察皇后,感情非常深,富察皇后在他心中就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可惜富察皇后卻因為兒女先后夭折大受打擊,英年早逝。
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性情大變,在極度悲痛之下,做了一些非常極端的事情。
由于皇后是在東巡時去世的,乾隆堅決要將她病逝的那艘大船運進紫禁城。但船太大了,進不了城門,乾隆甚至想要把紫禁城的大門拆掉。
幸虧有官員想了其他辦法,否則他就要成為大清朝第一個拆自己城門的皇帝了。
他還命所有官員行100天孝,在此期間,有很多大臣被訓斥甚至被罷官,連三朝元老張廷玉也不能幸免。
最慘的要屬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因為在喪禮上哭得不夠傷心,被乾隆大加訓斥,當面宣告他們失去了儲君的資格。
可以說,富察皇后的死,讓乾隆低落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令妃也是在這一年,才真正地走進乾隆的心里。
這一年,魏佳氏被晉封為令妃。而令妃之所以受寵,是因為她與其他妃子不同,鬼靈精怪又善解人意,當然長得也不差。和乾隆在一起,總能搞些小情趣小驚喜,所以乾隆就很喜歡往她那里跑。
而皇后,作為六宮的表率,常常需要端著個架子,還經常要自詡「有勸誡皇帝的責任」,繼后輝發那拉氏就是這樣的,天天在乾隆耳朵邊苦口婆心,甚至斷發勸誡,最后被乾隆收回皇后寶冊,打入冷宮。
除了「愛」之后,乾隆不立令妃為后,也是為了保護她。
1、首先,令妃是一個漢人,母家姓魏,包衣出身。
「包衣」雖然也是八旗旗人的身份之一,但他們在身份上,其實是貴族的奴仆、奴隸。
在清朝入關之前,各部落所獲俘虜,就編入「包衣」,分屬八旗。令妃的祖先,原先是生活在關外的后金地區,清軍入關后,被編為漢軍八旗。
隨著幾代君主的更替,原本出身卑微的奴才有的早就做了官,令妃的父親魏清泰在她入宮前,就是內務府總管,後來令妃入宮后,也是當的宮女。
直到後來,令妃被寵幸,封妃后,乾隆才將他們家族抬入鑲黃旗,賜「魏佳氏」。
所以令妃既沒有高貴的滿蒙血統,也沒有顯赫的家族給他撐腰。清朝歷朝歷代沒有一個皇帝立過漢人女子為皇后的,一旦立令妃為后,勢必會引起朝廷滿臣和漢臣之間的矛盾,不僅對政局不利,也會給令妃帶來麻煩。
2、其次,為了保護皇儲。
乾隆在晚年自稱「十全老人」,就是他一直致力于證明自己能做一些前朝皇帝做不到的事情,「立儲」就是其中一件事。
在乾隆之前,沒有一個皇上是嫡長子出身的,都是庶出,乾隆就要做這第一個。
他一生有過四次立儲,前兩次是富察皇后生的兩個嫡子,永璉和永琮,在他們出生的時候,乾隆就說要立他們為太子,看他給取的名字就知道。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小的孩子擔不起這麼大的福分,這兩個皇子,一個9歲得了風寒,一個2歲得了天花,雙雙夭折。
第三次是五阿哥永琪,結果五阿哥也在25歲時英年早逝。
乾隆就納悶了,怎麼只要自己說要讓誰當太子,誰就會死?之后,他在立儲方面就小心翼翼了,在乾隆晚年時,剩下的皇子已經不多,挑來選去,也只有十五阿哥永琰最為合適接他的位置了。
這次,他不敢公布了,而是乖乖地學他爹雍正皇帝,把繼位詔書放在太和殿「正大光明」匾后面。
如果他宣布令妃為妃,那「秘密立儲」這事不是又成了公開的秘密嗎?
在繼后輝發那拉氏的皇后寶冊被收回,打入冷宮后,令妃就晉封為皇貴妃。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乾隆也沒有再立過皇后,而是讓令貴妃處理六宮事務。
可以說,除了「皇后」的名分之外,令妃什麼都有了,在乾隆所有的嬪妃當中,她應該算是最幸運也是最幸福的。
1、她的晉升之路堪比坐火箭,無人能及。
13歲入宮,19歲被乾隆寵幸,22歲升為妃。對于很多后宮的女子來說,可能她混了一輩子,都不見得能混到這個位置。而令妃,從一介宮女到妃位,只用了3年,還是沒有生下一男半女的情況下。
乾隆賜給她的封號「令」,在后宮妃子當中也是獨一份的,「令」有聰明、智慧、美好的意思,由此可見乾隆對她的賞識。
2、她生育數量是所有嬪妃中最多的,她的兒女也很有福氣。
乾隆的后宮中,有名分的嬪妃總共有41個,總共生育27個兒女,而令妃一人就生了6個,占了1/5,可見乾隆對她的寵愛。
令妃總共生過4個兒子2個女兒,其中2個兒子夭折,另外兩個兒子,一個是嘉慶帝永琰,一個是慶親王永璘;兩個女兒,一個被封為固倫和靜公主,要知道,在清朝,通常只有皇后的女兒才能封為固倫公主,可見乾隆對令妃的偏愛。
3、令妃雖然沒有封后,但乾隆卻讓她享受到了皇后的待遇。
乾隆先是把她的家人抬入滿洲鑲黃旗,這種待遇一般只有皇后才能享受的待遇。
在晉封為皇貴妃后,令妃身上佩戴的珠寶首飾,也都是皇后才能佩戴的。
在她去世后,按照位份,她的儀仗應該比皇后少19件,乾隆卻增加至76件,只比皇后出殯的儀仗少了一件。
生前,乾隆沒有立她為后。但在正式宣布嘉慶帝即位后,乾隆還同時將令妃追封為「孝儀純皇后」,是清朝唯一一個漢人皇后。
縱觀令妃的一生,在爾虞我詐的后宮中,她算是過得順風順水的。在她的有生之年,幾乎可以說是集萬千帝寵于一身的,既有寵愛又有權力,兒子還當了皇帝。
所以當不當皇后對她來講已經不重要了,畢竟,富察氏當了皇后卻英年早逝,輝發那拉氏當了皇后,結局卻異常凄慘,死后除了皇后外連封號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