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問題可以訓練反向思考。
如果你是「貴人」,你會去幫助、提攜什麼樣子的人呢?
可能,是對「貴人」本身有用的人;
可能,是與「貴人」三觀一致的人;
可能,是在某些際遇或者形象氣質上與「貴人」有相似的人;
可能,有一些「才氣」或「特征」與其他人不同的人;
問完這個問題,再繼續問下一個:
如果你是「貴人」,你會怎麼從面對的無數普通人中記住幾個人?需要什麼樣的環境或者表現?
其實還是可以繼續問下去。
比如,如果你是「貴人」,你在提攜他人的過程中能獲得什麼利益或者情緒價值?
比如,如果你是「貴人」,你會有哪些逆鱗,只要某些人做了某些事情你就會放棄提攜此人?
這樣一直問下去,其實你會發現,遇到貴人這個事情其實是有一些規律的。
非常有可能的,這些遇到「貴人」的人,本身就是一種隱性競爭下的優勝者,他們有一些特質,會導致他們遇到「貴人」的幾率遠大于其他人。
而且也非常有可能的是,這些人的這些吸引「貴人」的特質,本身就會慢慢的使得他們脫離窮人的行列。
把這些規律想清楚,認知通暢,你就會明白,遇貴人不是個純運氣問題。
這不是命運,如果你以為他是命運,那麼只是你不懂規律。
還是那句我說過的話。
認知之外,就是命運。
但還有句話我沒說,也成立。
認知之內,人定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