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最跋扈的外戚梁冀要出場了,有多囂張呢?
舉一例
梁冀生性喜好飲酒,縱情作樂,為所欲為。其父梁商所親信的門客、洛陽縣令呂放,將上述情況報告梁商,梁商因此責備了梁冀。梁冀懷恨在心,竟派人在道路上刺死了呂放。而他又恐怕被父親發覺,于是把罪行推到呂放的仇人身上,并請求任命呂放的弟弟呂禹為洛陽縣令,讓他來逮捕刺殺呂放的兇手。結果,呂禹將呂放的宗族、親戚和賓客等一百余人全部誅殺。
這種人做了大將軍,可想而知朝政會變成什麼樣。
可惜順帝沒有時間來考察了,144年,順帝去世,年僅三十,順帝少時繼位,以弱擊強,鏟除了閻后集團,親政后又牢牢壓制了宦官勢力,肅清朝政,提拔了一大批正直的大臣,如果說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任命梁冀為大將軍
續竇家、鄧家之后,六大頂級家族的梁家也開始執掌朝政。
初時,梁后還相當倚重士大夫,任命李固為太尉,與大將軍梁冀參錄尚書事。這個權力相當大了,相當于把外朝三公之一的位置加上內朝關鍵崗位都給了李固。
李固,字子堅。漢中郡城固縣人,父親李郃官至司徒也做過三公。(注意這個背景,前面也說過,東漢高層已經慢慢板結化了)
順帝曾向大臣征集如何治國的方略,李固洋洋灑灑長篇大論,拿了策論第一名,主要表達了三點1、權去外戚,政歸國家,外戚只要加以賞賜,就足夠報答他的勞苦,權力是不能給的2、控制宦官人數,中常侍兩個,小黃門五人,削減他們權力,同時要求品德方正(其實就是不要來分權)3、回歸西漢傳統,由士大夫執政。(這句總算說出了士大夫的心聲,權力給我們就行了,士大夫集團在東漢過得并不如意,權力被光武帝肢解、之后外戚又壟斷了不少關鍵崗位,到了太監專權終于忍不住爆發了。
)
宮里的中常侍看到李固的上奏后都惶惶不可,痛恨李固,羅織罪狀,想要誣諂李固,好在當時是老好人梁商掌權,他庇護了李固。
按說梁家對李固真的不錯,梁商就任后,便延聘李固為自己的從事中郎。梁后執政后對李固也頗為倚重,凡是作惡的宦官,一律被排斥和遣退。
但是很快雙方就圍繞立帝問題徹底翻臉了。
順帝死后半年,145年,剛繼位的沖帝又在玉堂前殿駕崩。
此時帝位有兩個人選
1、年長的清河王劉蒜2、年幼的勃海王劉纘
三公九卿都認可清河王,李固對大將軍梁冀說:皇帝應當選擇年長,高超明智而有道德,能夠親自處理朝廷政事的人,請將軍仔細考慮國家大計,體察當初周勃所以選立文帝、霍光之所以選立宣帝的道理,以鄧氏家族和閻氏家族選立幼弱的前事為戒。
(李固把兩個被滅門的家族拿出來,就是在敲打梁家,不要再搞太后專權這套了,快點把權力交出吧)
梁冀與梁太后置之不理,仍舊迎接勃海王劉纘進宮。(面對絕對權力,誰能拒絕的了?如果立清河王劉蒜,新皇親政后梁后就要交出大權,一旦權力轉移,梁家的安全系數也會大幅降低,誰知道新皇會不會打擊報復呢?所以廢長立幼,那是必然之舉)
勃海王劉纘登基,為漢質帝。
估計是之前在封地時知道梁冀的名聲,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這是跋扈將軍!
梁冀聽到以后,對質帝深惡痛絕,同時開始擔心皇帝親政后會對自己下手。
膽大包天的梁冀決定先發制人,他派人毒殺質帝,小皇帝彌留之際腦子還很清楚,派人急速傳召太尉李固。李固一進宮,就詢問質帝得病的來由。
小皇帝話還沒有說完,就駕崩了。此時梁冀聽聞消息,也趕了過來。
李固和梁冀對視良久后,一個心知肚明,但是沒有證據,另一個剛殺了皇帝,正惶恐不安,然后私底下達成如下協議
皇帝怎麼死的這件事情就算了,我們不追究你,但是新皇的人選一定要詢問三公九卿,你們梁家不得私下操作。(呵呵,質地就這樣白白死了,他以為叫來李固可以為他報仇,轉手就被當成籌碼交換了,士大夫的真實面目在那場黨錮之鍋將會展現的淋漓盡致)
心虛的梁冀召集三公、二千石官員和列侯,共同討論繼承帝位的人選。大臣們一致認為,清河王劉蒜血統既尊且親,應該立為皇位繼承人。
面對群臣的壓力,梁冀一時無法決斷,關鍵時刻,一個宦官決定了歷史走向。
中常侍:曹騰。
曹操大家很熟悉,曹騰就是他的祖父。
曹家過繼族子曹嵩(曹操的父親)為嗣。到了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尊曹騰皇帝,謚號為高。
曹騰夜里悄悄去見了梁冀,說將軍幾代都是皇親國戚,又親自掌握朝廷大權,賓客布滿天下,有許多過失和差錯,清河王劉蒜賢明嚴正,如果他當了皇帝,你想逃都沒地去了。只有擁立蠡吾侯劉志,才能保你榮華富貴(這些道理梁冀不懂嗎?但是由曹騰說出來分量就不一樣了,這代表宮里的宦官勢力支持你。曹騰這麼做也很聰明,既不得罪梁家,又有定策有功,果然劉志繼位后,曹騰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加位特進,曹家從此開始飛黃騰達)
梁冀底氣足了,說服了梁太后將李固免職。太后雖然欣賞李固,但是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面對梁冀強硬姿勢,司徒胡廣和司空趙戒等人都很畏懼,只聽大將軍你的命令!
清除了朝廷的反對聲后,劉志即皇帝位,梁太后仍然臨朝聽政,桓帝開始了長達13年的傀儡生涯。
而梁冀已經先后立了沖、質、桓三帝,專斷朝政近二十年,創造了外戚的一個新紀錄。
李固雖然被罷官,但是梁冀不打算放過他,由此引發了東漢歷史上很懸疑的一場政治事件。
案件發生在清河國,清河人劉文和南郡劉鮪相打算擁立劉蒜為皇帝,兩人光天化日下闖進官府劫持了清河國相謝暠,對他說:應當擁立清河王劉蒜當皇帝,由您當三公。謝暠詬罵他們,反而被劉文刺殺。
更離奇的還在后面,朝廷得知后,迅速發兵逮捕劉文和劉鮪,連基本的審訊的都沒有,就將其誅殺。
隨后,有關官吏迅速上奏彈劾劉蒜,說他意圖謀反,劉蒜因罪被貶爵為尉氏侯,并被放逐到桂陽(今湖南省郴州市)。
劉蒜懂了(兩個平民居然敢玩掉腦袋的活?而且在官府殺了當地的最高長官!官府的保衛力量在干什麼?為什麼謀逆大案卻不審判?有人要斬草除根啊)絕望的他自殺了。
但是事件并沒有就此結束,梁冀派人指控李固、杜喬和劉文、劉鮪等人互相勾結,請求將其逮捕治罪。
杜喬字叔榮,東漢時期名臣,與李固齊名。
受司徒楊震(安帝朝與四大門派斗爭的楊老夫子)征辟,為順帝朝著名的八使之一,案察天下,杜喬到兗州后,表奏李固政績為天下第一,李固得以升任將作大匠。
李固升遷太尉后,又先后推薦黃瓊、周舉等名臣。「至于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壻婚屬」(雖然外戚間接的取代了皇帝的位置,成為了官員推薦權的最大贏家,但外戚的人根本不可能填滿整個高級公務員編制。
大量的高官人事圈兒往往還是那少量的最頂尖豪族把持。東漢的頂級在一代代的官僚系統演化中,漸漸出現了互相提攜的父子提攜及鄉里聚集效應,鄉里聚集效應往往集中的出現在南陽、潁川、汝南等幾個少數州郡。門閥政治的雛形在這個時間段也開始慢慢勾勒出了框架與模樣。)
楊震楊秉父子,都官至太尉
李郃李固父子,都做過三公
杜喬,河內林慮(今河南林州)人,周舉, 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北)人,胡廣,南郡華容縣(今湖北監利)人,這些名稱都集中在南陽、潁川、汝南等幾個少數州郡
杜喬也經常和梁冀對著干,梁冀曾推薦自己一個心腹擔任尚書,但此人曾經犯過貪污罪,杜喬不肯答應。
梁太后一向了解杜喬忠直,不肯答應,梁冀便將李固一個人逮捕下獄。
李固被抓后,整個洛陽都震動了,李固的門生身戴刑具到宮門上訴,太后不堪其擾,馬上下令梁冀放人。等到李固出獄之時,京都洛陽的大街小巷都齊呼萬歲。(士大夫的力量有多恐怖!)
梁冀聽到消息后,大為驚駭,他害怕李固會東山再起,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重新彈劾李固和劉文、劉鮪相勾結的舊案。大臣們畏懼梁冀的權勢,不敢頂撞(玩真格的,又縮了)。
于是李固和杜喬再度入獄,梁冀這次決定一勞永逸,直接將杜喬逮捕下獄處死。
梁冀團滅了李固、杜喬后,外戚和士大夫的較量也落下了帷幕,大權在手的梁冀開始了「封神」的13年。梁氏前后共七侯,三皇后,六貴人,兩個大將軍四方進貢先入梁府,皇帝還得排在他的后面。百官升遷,先要去梁冀府上謝恩,然后才敢去尚書台走程序。
大臣要是得罪梁冀的全部干掉京兆尹陳龜為度遼將軍,與梁冀一向有怨恨。梁冀就誣陷陳龜通敵,陳龜知道自己一定會被梁冀所害,于是絕食七天而死。東郡太守侯猛,剛剛接受任命時,沒有去謁見梁冀,梁冀就找了一個罪名將他腰斬。安帝的嫡母耿貴人去世,梁冀向耿貴人的侄兒、林慮侯耿承索取耿貴人的珍寶玩物,但沒有得到手。于是梁冀惱羞成怒,誅殺耿承及他的家屬十余人。
東漢還姓劉嗎?其實已是梁家的天下了!
150年梁太后駕崩,熟悉漢朝政治斗爭規矩的都知道,太后一走,標志著外戚的末日即將到來,之前的竇家、鄧家無不如此。
然而恒帝表現的很安靜,反而增封大將軍梁冀食邑一萬戶,連同以前所封食邑,共三萬戶。同時賜予梁冀入朝之時,可以不必小步疾行,帶劍穿鞋上殿,拜見皇帝時,禮賓官只稱他的官銜,不報姓名。
為什麼恒帝不動手呢?
因為外戚也進化了,吸取之前竇家、鄧家倒台的經歷,梁冀特別重視和宮內宦官的關系,為此還搞出了一個烏龍事件。
恒帝朝,小黃門曹節等在宮中當權,梁冀就開始和曹節等結交。結果引發另外三個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的忌妒曹節,向順帝誣告說:「梁商等準備征召諸王的兒子前來京都洛陽,圖謀廢黜皇上,另立新的皇帝,請將梁商等收捕治罪。」
順帝腦子很清楚,大將軍父子是我所親信的,一定沒有這回事。
張逵等知道他們的讒言沒有被順帝采納,生怕梁商報復,于是假傳圣旨,在宮中肆意逮捕其他宦官。順帝聞訊大發雷霆,將張逵等人逮捕下獄,受此牽連的還有多位朝廷大臣。
梁冀重視宦官得到了巨大回報,這才有之前曹騰的效忠。
再加上皇后也是梁家的,宮廷禁軍和皇帝最親近的侍衛都有他的親信,全方位的監管使得恒帝根本無法相信身邊的任何一個人。
恒帝一想到之前質帝是怎麼死的,就不寒而栗。
直到159年,梁皇后去世,牢籠總算有了一個缺口。但是梁冀步步緊逼,馬上安排鄧猛入宮做了貴人。
鄧猛的父親鄧香是鄧太后堂兄的兒子,鄧香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宣帶著鄧猛改嫁給了梁,梁紀是大將軍梁冀妻子孫壽之舅。
梁冀打算把鄧猛認作自己的女兒,改名梁鄧猛。但是遭到了鄧家的堅決反對,好不容易有翻身的機會,憑啥果子被你摘了,尤其鄧猛的姊夫、議郎邴尊反對聲音最大(面對權力的誘惑,鄧家都敢于和梁冀硬碰硬了,所以皇帝只要敢對外戚下手,不愁找不到盟軍,可惜士大夫太軟弱,這才給了宦官機會)
梁冀多跋扈!馬上開始對鄧家展開清算,直接派刺客將邴尊殺死,緊接著就準備殺害鄧猛女的母親宣。
幸運的是,宣氏與中常侍袁赦是鄰居,當梁冀派遣的刺客爬上袁赦家的屋頂準備進入宣家時,被袁赦發現逮住了。
本來是一顆重要旗子的梁猛這下徹底反水了,宣入宮向桓帝申訴,恒帝既驚且懼,擔心梁冀撕破臉面陰謀廢立,于是決定提前出手。
恒帝單獨招呼專門伺候他的小黃門史唐衡跟隨他上廁所(宮內到處都是梁冀的眼線,只有廁所這個地方最安全,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是夠憋屈的。)
恒帝問道:左右侍衛,和梁家不投合的,還有誰?
唐衡回答說:中常侍單超、徐璜、小黃門史左悺、黃門令具璦,都對梁家放縱驕橫有所不滿,只是不敢開口。
于是桓帝將其它幾人也叫來,桓帝和五個宦官共同盟誓,反梁聯盟正式成立。
這次暗殺失手梁冀也很慌,宮內的單超(梁冀一直以為單超是自己人)一直沒有消息,善于陰謀的梁冀嗅出了危險的氣息,他決定派一個心腹去摸摸底。(梁冀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朝局,滿朝文武中再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對他構成威脅。
威權到了極致,往往放松警惕,行事做人就不會像當初那樣縝密,如果還想保權力,謹慎的話就直接入宮換掉所有有問題的宦官,再不行就直接撤換皇帝,政變著是不會給你時間慢慢觀察的,之前幾次政變都是一夜間就換了掌權者)
恒帝等人正在謀劃之時,中黃門張惲突然入宮住宿,具璦知道機密泄露,建議恒帝逮捕張惲,立刻動手。
于是恒帝召集各位尚書前來,揭發了這件事,同時發布了三條命令
1、所有代表皇帝和朝廷的符節全部收集起來,送進內宮。(保證從皇宮里傳出來政令的合法性與唯一性)
2、派遣尚書令尹勛持節統率丞、郎以下官吏,命全都手執兵器,守衛省閣。(獲取宮內的武裝力量)
3、派遣具璦率領宮內所有可以調動的禁軍封鎖宮門(控制司馬門截斷皇宮內外的聯系)
(看過和帝、順帝兩場政變,大家對政變的關鍵要素已經很熟悉了吧,武庫、司馬門、皇帝》軍隊。1、有武器才能武裝起大量的戰斗力,皇宮除了衛尉軍外,是沒有兵器的。2、控制司馬門就截斷了皇宮內外的聯系,3、拿下皇帝和玉璽,虎符等合法性印鑒。
4、有了詔書、有了武器,你所掌握的軍隊才真正具備戰斗力)
宮內的梁家心腹因為得不到梁冀的指示,不敢對皇帝動手。
恒帝隨后迅速派遣司隸校尉張彪率兵包圍府第,因為事發突然,梁冀毫無準備,一看大勢已去,當天雙雙自殺。
恒帝將梁氏和孫氏家族,包括他們在朝廷和地方的親戚,全部逮入詔獄,不論男女老幼,全都押往鬧市斬首,尸體暴露街頭。沒收梁冀的財產,收入共計三十余億,全都上繳國庫,減收當年全國租稅的一半。
梁冀覆滅帶來一個很大的影響,受牽連的公卿、列校、州刺史、二千石官員,被誅殺的有數十人。太尉胡廣、司徒韓縯、司空孫郎,都因阿附梁冀,沒有去保衛宮廷而被指控有罪,以減死罪一等論處,免去官職,貶為平民。
整個朝廷,為之一空。
(誰讓你們不幫皇帝呢?),幫桓帝奪回皇權的的太監集團開始填補中央乃至地方的重要崗位,當太監的手腳甚至伸到了士大夫的基本盤時,巨大的階級仇恨終于被激發了出來!士大夫集團爆發出了驚人的戰斗力,東漢第一政治大案即將轟轟烈烈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