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以后,為什麼沒有形成三國或者南北朝,而是更碎片的五代十國?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4/01/12

ADVERTISEMENT

三國也好、南北朝也好,都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混戰和兼并之后,才達成的狀態。而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國,是混戰和兼并之前的狀態。

那麼為什麼這一次,沒有發生長期的混戰和兼并呢?

這是因為,三百年前,隋文帝楊堅所制定的制度,奠定了中國未來一千年的大一統格局,所以自隋朝以后,中國就很難再出現南北朝那樣的分裂動蕩。

而要講隋朝制度的形成,咱們還要將時間線,推回到三國初期。

從東末三國,到隋朝初年,這四百年間,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動蕩的時代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

為了防止大家對漢朝末年到隋朝初年的這段歷史不熟悉,我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朝代更替的時間線。

首先,大家都知道的,漢末之后,分魏、蜀、吳三國,後來晉朝取代了魏朝,并且統一了全中國,史稱西晉。

ADVERTISEMENT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晉朝南渡,進入了東晉時期。

再之后,東晉被劉宋取代,中國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

這期間,南朝經歷了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個朝代;北朝的經歷則更為復雜,五胡亂華后,北方長期由游牧民族統治,先是鮮卑人所建立的北魏王朝,擊敗了其他競爭者,統一了北方,一百年后,北魏分裂為了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取代,隨后,北周滅掉北齊,重新統一了北方。

至此,我們才來到了主人公楊堅所處的時代,北周和南陳對立的時代。

其實,漢末以來的這四百年年間,曾有數不清的英雄豪杰試圖結束這場動蕩,重新統一全中國,但是毫不例外的全都失敗了。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魏武帝曹操,在統一北方后,曾試圖南下滅吳,進而統一全中國,但最終卻在赤壁大敗,自此再也無力南下。

ADVERTISEMENT

再比如,已經走了九十九步的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所建立的西晉王朝,是繼漢朝之后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但西晉只是實現了國土上的統一,并沒有更新配套的政治制度,解決國內的分裂隱患,所以,短短五十年后,剛剛統一的西晉王朝,就迅速分崩離析了。

隨后,五胡亂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期間,也曾出現過很多能征善戰的游牧民族統治者,企圖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統一全中國,比如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秦世祖苻堅,比如北魏時期的太武帝拓跋燾,但是最終,都毫無懸念的失敗了。

與此同時,北方長期由游牧民族統治,南方長期由中原民族統治的格局,導致了南北方在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國人對統一的認同感越來越低,統一全中國的難度進一步加劇。

ADVERTISEMENT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的主人公楊堅出現了。

他憑借強大的武力統一了全中國的領土,為國家贏得了暫時的和平。

但是,咱們前面說過,西晉也曾實現過短暫的國土統一,但是短短五十年后,就再度分裂了。所以,當時擺在楊堅面前的,是一個四百年沒有答案的難題——如何防止國家再度分裂。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1/12
用唐宋變革論可以解釋。晚唐五代,是中國中世時期的道統崩潰后,中國政治倫理在近世浴火重生前的轉型陣痛期。唐朝的強盛被傳頌得比較多,但唐朝的社會變革,和頂層改革,卻被臉譜化、傳奇化的唐玄宗一朝給掩蓋了。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1/12
這個問題問得太有槽點了,我給你們比較一下這兩個歷史時期,你們就知道槽點在哪了。假如你用朱溫代唐來作為五代起點的話,那麼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1/1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理科生們不知道歷史上那麼多有意思的故事和八卦,這不遺憾嗎!比如「五代十國」,好像很多人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1/12
一個朝代滅亡,是被新的朝代取代還是分裂為兩個亦或是三個還是更多,這是沒有范式的,那麼繼唐之后和繼漢之后還是繼晉之后,實際上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三國是經過很長時間軍閥割據后奠定的三家基業,南北朝更是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1/12
三國前頭有群雄逐鹿,南北朝之前的東晉時代,可是被稱為東晉十六國呀。五代十國不過是從上到下權力紊亂的東晉十六國罷了。而且按照南宋某些人的史觀,所謂五代十國完全可以改叫「殘唐十三國」,因為后唐亡國的次年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1/12
謝邀。這不是三國了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1/12
北方的情況暫時不提,主要講南方,單純地講述南方經濟的發展,并不能完全解釋碎片化割據出現的原因。從唐朝到五代的南方經歷發展,我覺得要分成三個階段,在安史之亂前,南方經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太湖流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1/12
幾個高贊回答都說的很好,史實層面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補充的,這里我就提供一個「保守主義歷史觀」思路。(秦暉先生的歷史觀是典型的保守主義歷史觀,不要一提到保守主義歷史觀聯想到某教主。)歷史解釋在我看來無所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1/12
看看唐末藩鎮割據的地圖:再看看五代十國(后周)時期的地圖:這兩個地圖看出什麼區別了沒?自從安史之亂,唐末藩鎮割據之后,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1/12
首先,五代十國非常短暫,其實比東漢黃巾起義到魏蜀吳建立的時間長不了多少。其次,唐朝滅亡后形成了新的三國,遼、宋、西夏三足鼎立。但是因為唐以后,漢人王朝再也沒能統治漠北,所以后世不認可遼是一個割據勢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1/12
一個社會系統,由不同的力量來主導秩序的建立,會產生不同的社會生態。我們中國因為地理的原因,產生了諸多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是這些地理單元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具備完整的封閉性。想想環地中海的那種格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1/12
用田余慶先生的話說,從宏觀來看東晉南朝和十六國北朝全部歷史運動的總體,其主流畢竟在北而不在南。只是北方民族紛爭,一浪高過一浪,平息有待時日,江左才得以其上國衣冠、風流人物而獲得歷史地位,才有門閥政治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1/12
內因:南方富裕了,可以支持供養更多割據政權。外因:北方王朝頻繁更替,無法對南方形成足夠的威脅。先說內因。所謂五代十國,北方中原地區仍是相對統一的朝代,真正較前代更為割裂的其實只是南方。在五代以前,南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1/12
這問題不成立。五代十國對標的,不應該是三國與南北朝,而是三國之前的東漢末年,以及南北朝之前的五胡十六國。首先,三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之前袁紹袁術曹操孫堅以及各路諸侯打成一鍋粥的時候,那碎片化的程度,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1/12
唐朝的皇權在其晚期就已經衰敗得不成樣子了,地方諸侯做大,對皇權蔑視者甚多,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黃巢起義能夠成功,離不開地方豪強的坐視,而唐朝滅亡只是少了一張皮,露出了軍閥豪強地方做大的現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1/12
滅亡只是記錄了一個時間節點,實際東漢滅亡從董卓離開洛陽去長安就已經差不多了。曹操公元196年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了12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1/12
其實沒那麼多的口水,還討論到唐宋之變和人身依附瓦解上去了。更好笑的還有道統論……我真就白眼一翻。一句話,你唐的正朔沒有南渡。你以為朱溫弒君之后你唐就亡了?拜托,往北看看,晉陽城頭上,李唐的紅旗可還飄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1/12
簡直,這種低品質的提問還能上熱搜榜!歷史普及任重道遠啊第一,漢朝后,中國是真正意義上政治秩序的大崩潰,思想文化的大衰退,從東漢的名存實亡,到隋朝的統一,整個大分裂時期近400年,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瓦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1/12
任何一個事物的發生,都有其歷史的根源的。這可能也是我們應該要讀歷史、建立歷史觀的原因。五代十國的產生,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時期。這個時期,開始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其一,是兵制的變化,募兵制代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1/12
多圖預警!隋唐五代史大事年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