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大征,是挽留帝國最后臉面的一系列戰役,正是因為三大征贏了,帝國的分崩離析才晚了幾十年,如果崇禎不作死還能再晚幾十年,通常國家矛盾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對外戰爭是最好的出路,比如日本,沒有清國的賠款也撐不了兩年,畢竟日俄戰爭除了名頭以外并沒有多少實質的利益所得。這也是三大征的結癥所在,打空國庫缺沒有帶來相應得收益,蒙古,西南和朝鮮都是屬于難以投資的地區,打仗單純是為了國家邊疆穩定,對于小農社會來說并沒有什麼經濟上的刺激,對國家甚至是副作用。
至于明軍 ?戰斗力,這和萬歷三大征其實沒什麼關系,給足糧餉,在東亞這個地界上八旗是第一支能正面打敗明軍的部隊(大戰略而言),而且明末戰爭品質非常之高,某種意義上講八旗就是經過技術強化的明軍,就是這樣明軍精銳對上老八旗也能交出1:1的交換比,打崩八旗的戰役也不在少數。
明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在全局上有一個總的戰略方向,盡管局部戰役上能有建樹,但是打一波少一波,和八旗那種達成戰役目的就能快速發展的事態差太多了,久而久之就變成戰爭潛力的差距,就好比國共戰爭,五大王牌單拉出來搞斗獸棋,解放軍打起來都很吃力,早期還要繞著走,但是到最后都被優勢兵力吃掉,屬于一次性兵力,對整個戰爭走向沒有實質性幫助。當然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天降偉人也沒用,任何國家軍隊失去了國家的保障,戰斗力再強也就失去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