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曹丕,曹叡
這三個有能力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是沒有反心的,至少連獨攬朝政都做不到,這個時候他是沒有篡魏的實力的。
等到曹芳繼位之后,司馬懿在擺平了曹爽之后,立刻把持朝政,成了權臣,死后其子孫繼續把持朝政,直到最后篡魏立晉。
而諸葛亮呢
在劉備死后,他就已然大權獨攬,劉禪且不說比之于曹丕曹叡,就是比之于曹髦也差了不少的血性。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庸主,偶爾還做豬隊友的領導,諸葛亮除了嘆口氣之外,便只有繼續北伐。
簡而言之,
司馬懿呢,是在沒機會篡位的情況下,熬,熬到了曹家精銳死絕,大權獨攬掌控朝野的時候。
諸葛亮呢,是在有機會篡位的情況下,撐,撐到了自己六出祁山,功敗垂成客死他鄉的結果。
而后人呢?
司馬家兒子輩的司馬昭是派手下殺了皇帝的,孫子輩的司馬炎是直接篡位的。
諸葛家的呢?
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也為了保劉禪,一起戰死在了綿竹了。
——————————————分割線
以上為原答案,很多朋友說我有些答非所問,我看了下,好像確實如此。
那麼就在這里個人淺顯的來討論一下問題吧。
為什麼司馬懿反了而諸葛亮沒反?
這個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是主觀原因——個人方面
從出身來看
司馬家族的背景要比諸葛家族要高,作為可以與潁川「荀氏八龍」媲美的司馬八達,可是每一個都在魏國擔任了職務。
曹丕時候的九品中正制實際上還是向士族開始妥協,而作為當時魏國最大士族的司馬家,自然而然的權力上升,到達了一個頂峰,司馬懿也開始有了篡魏的資本。
而諸葛亮少年喪父,作太守的叔父不久也被人頂替。
劉備招募他的時候,說的難聽點,諸葛亮就是個偷懶的農民,可以說諸葛亮并沒有司馬家那樣的雄厚的背景。而諸葛瑾和諸葛誕在敵國高位對于他而言不僅不是叫好事,反而更多的算得上是他的一個軟肋。
從出身上看,司馬懿就有著先天的優勢,而諸葛亮則處于一個絕對的劣勢。
個人角度方面
司馬懿出場是曹操強制征召的,為了不應召,司馬懿還裝過病。(司馬懿之所以不出場,有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漢室壽命已盡。從這點上便看出來他并不是荀彧那樣的忠臣,而是一個于當時而言有些離經叛道,有自己想法的人。)
即使在應征后,司馬懿依舊是頗為畏懼曹操的。
同時,他也是曹操手下里比較早就支持曹操稱王的人。
整體而言,一個想法反叛,個性獨立,而又不被信任,不背重用,同時還對領導存在著畏懼的家伙,反叛是在領導層衰弱之后的必然選擇。
而諸葛亮呢?
他本就是個布衣農民,劉備好賴不計也是正兒八經的皇叔,雖然兵敗連連,卻也是手下擁有著關張趙這樣的猛將,同時還有一票人馬,更深得民心的地方勢力。
這樣的人雖然算不上背景多優秀,但比之于諸葛亮,也是強上很多倍了。
就這樣一個人,不惜親自三顧茅廬,禮賢下士,并且一出道便給予高位。
根據人口和軍隊比例,相當于現在有個集團軍司令親自邀請你,還三次,而且你一出場就直接自帶參謀長兼政委的職務,你感動不感動?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劉備對于諸葛亮而言,絕對是最知己的那個人。
最后是難易程度
整個魏朝內部早已被士族滲透,而司馬懿也作為士族的代表,成為了所有士族的象征,一旦他上位,士族的利息可以得到最大保證。
而蜀漢這邊,荊州集團與益州集團的恩怨從蜀漢建立到滅亡也未曾調和。
同時諸葛亮作為一個荊州集團的代表,且是非士族的領袖,本身內部就已經對他有著巨大的爭議(若不是他同時是軍政一把手,且整個蜀漢再無第二人能與之媲美,只怕諸葛亮早就被弄死了。。。)
綜上所述,司馬懿是一個有著一切篡位的辦法并且有著無數人支持,本身也并不老實的,只需要一點運氣作為幫助的野心家。
而諸葛亮則是一個看似有著一切篡位的條件,實則不僅沒有這個想法更加沒有條件的報恩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