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兒媳婦,我將來也會是婆婆,但在這個問題上,我自認為我做得很好。
不管是在娘家,還是在婆家,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我始終覺得老人做飯不挑剔,吃得慣就吃,吃不慣就走,但吃了人家做的飯就一定主動洗碗,沒有誰應該伺候誰。沒有孩子之前,我們和婆婆一起住,基本是要麼老兩口做,小兩口收拾,要麼小兩口做,老兩口收拾,四個人都上班,每個人都有工作,都有收入,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家庭有貢獻。我們一直很好,也沒產生因為家務的矛盾。
我來例假肚子疼,我婆婆有點風濕,他家基本默認男人洗碗,但這個時候,我和我婆婆也從沒閑著過,要麼打掃桌子殘羹冷炙,要麼掃地拖地收拾周邊,每個人都去忙,不多久都完成了,有足夠的時間干這干那,誰都不委屈,誰都不難過。
後來,有了寶寶,吃飯一直是輪著的,因為孩子一般早點吃,總得有人陪著他,我們就先吃的快吃,吃完帶孩子,晚吃的慢吃,吃完收拾桌子碗筷,其他人幫忙。至今也沒發生矛盾。
現在有孩子再加做家務,有時候會顯得忙亂,而孩子也會有時候選擇性愿意和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玩,我和我老公沒商量過,但彼此已經形成默契,在婆家,他主動幫著老人做事,我主打陪娃。在娘家,我主動幫著爸媽做事,他主打陪娃。從沒商量過,但我們已經這樣形成了習慣和默契。為什麼這樣,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家的孩子更適合老人的習慣,而孩子,對于爸媽都是一樣喜歡的,所以,我們一般都是自家孩子陪著自家父母干活,更容易心疼,也更容易體諒。結婚多年來,我公婆和我老公從沒覺得我懶,從沒覺得不干活過,一直覺得我很勤勞,有時候我感冒或者特殊時期,他們從來都說你休息會,去躺躺,我們收拾,為什麼?因為這是長年累月人品素質和行為習慣的體現,一家人過日子不就是該這樣嗎?
我一直覺得,不管是婆家,還是娘家,不能只享受別人的服務,因為沒有人應該服務你,憑什麼父母該伺候你,憑什麼公婆該伺候你,好的孩子應該體諒父母的辛苦,體諒公婆的不易,我兒子只有21個月,每次吃完我都會讓他把碗放到桌子上,自己把小椅子拿到固定的位置。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什麼繁重的體力勞動,多分擔點,家務活累不著人,在這種事上糾結,這樣的家庭能幸福嗎?一個人的不幸福,可能就是連鎖反應,其他人都跟著心情不好,何必呢?
我一直覺得,能用勞動換來幸福,是最容易的,也是提升家庭幸福指數最好的辦法。像這種問題,我其實內心是很鄙視的,多洗個碗,能累死人嗎?
我要是題主這個情況,吃完飯,我會主動洗碗或者收拾,順便說一句,爸媽辛苦了,**(老公名字)咱倆分工干,你老公也會跟著你一起干,你公婆也會對你有好的感受,反而會不讓你倆干,你老公覺得你懂事,還會這麼暗示你嗎?
這個事真的給我敲響了警鐘,在教育孩子上,我一定要繼續沿用我父母對我的教育,用勤快換來自己的懂事,換來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