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年,我們在看春秋歷史之際,大多數人會有一種印象,那就是總覺得周天子過于愚昧,把大多地盤「拱手相讓」給像楚、齊、秦等這樣具有狼子野心的諸侯,而給自己留下了疆土范圍卻很小,為什麼反而是這些功臣后代或者說爵位很低的諸侯,卻擁有遠超那些公爵侯爵的領土呢?
其實這情況得分前后期,在后期是這樣,可在早期并不是這樣的。其實周王室把封國弄大,并不是出自自己本意,只是到了後來局勢慢慢開始變化了,而這變化也是它自己在當時所不能掌控的。
而要徹底明白其中緣由,我們就得將周的前后期歷史還有其轉折點詳細的捋一遍。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周朝取代商朝之后,周朝分封制,將土地分給他的子弟,也就是王室子弟、功臣宿將、古代帝王后裔,按這個排列順序,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周王室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本家人,宗室子弟一定是要被封到最好,最棒的地方,而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所分到土地,必然是不如前者的。
事實上,查查資料我們也可以看到,在西周,周王室自身的領土依舊是非常大的。
在歷史上,隨著西周定都鎬京,黃河以西的地方全是周王室的,可以說整個西周時期,身為周天子壓制諸侯是絕對不存在任何疑問的,畢竟整個黃河以西是一個什麼概念?
那里有秦川之地有關中平原有數以千計農田還有數以萬計人口,靠這些周天子壓制當時被分封出去的諸侯是綽綽有余的,根本不存在任何諸侯,可以直接和西周周天子掰一掰手腕,那些個諸侯想都不敢想。
而且分封制,如上文提到的,比較照顧宗室子弟,對那些功臣其實并不怎麼樣,送給那些功臣宿將的都是一些蠻荒之地,那些地方要麼還沒被開發,要麼干脆就在敵人手上,我把這塊地給你,但是這塊地還在別人手上,你告訴我想要啊,行啊,自己拿去。
被分到這種遍地是蠻夷的地方,沒辦法,不拼命拓展,根本就站不住腳,久而久之,地方就大了——蠻夷都被干掉了嘛。
而那些受到照顧的子弟卻因為在中原地帶,并不是沒有生存空間,他們活的很好,但是沒有發展空間,久而久之,與那些被封在偏遠地區的相比起來,雖然他們的實力倒沒有變的越來越低,但是這麼一比較還是會顯得實力低下到令人發指。
這些中原的諸侯往往只能在后期茍延殘喘,就算偶然冒出一個有點勢力的諸侯國,比如鄭國,也只能局限于那一畝三分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強盛往往只能如曇花一現一般,迅速的衰落下去才會是常態。
周王室為什麼把那麼大的地盤搞得那麼小?
其實嚴格來講,也怪它自己。
他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小朋友們最喜歡聽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給我們一種不能經常狼來了經驗教訓,教導我們要誠實守信。
可是事實上,這個故事嚴重失實,當時周幽王之所以會發生身死國滅這種事情,完全是因為內外勾結,當時的周王室實力依舊強盛,周王的頭號打手,便是所謂的天子六師——周六師、殷六師,牢牢的握在周王室的手中。
并且在當時周王的領土非常的廣闊,因為本身周王室的老家就在西岐,周王也就是周幽王,他因為寵愛妃子,于是廢了王后和王后所生的公子,而這個王后是申國的女兒,申國這個國家可以說是周王王后專業供應國,好幾代人都是和周王室進行通婚,因此,這個國家的實力是很強的,并且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周王室的公卿,也經常能自由出入周王室境內以及可以調動周王室的部分軍隊。
周幽王因為老婆和孩子問題激怒了岳父,于是岳父申王就立儲問題與周幽王沖突不斷升級,為什麼岳父可以肆無忌憚的和周王進行沖突升級呢?因為這件事確實是周幽王做的不對,做的很不對,一點都不符合他們周王室自己制定的宗法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其實是互為表里的,中學課本寫的非常清楚,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制。
結果你周王自己率先不遵守這個規矩,這可就要老命啊,那麼多諸侯都看著呢,今天你周王可以不遵守你家自己自己的規矩,以后你憑什麼要求其他人遵循你的家規呢?這種規矩一旦被破壞后,貴族之間關于繼承權的內部矛盾將會非常尖銳,嚴重影響內部團結和穩定。
因此,在當時的整個周王室內部支持周王岳父兼周朝公卿的申國國君的大夫并不在少數,接下來的故事就是這樣子的,由于周王一意孤行,陷入絕望的公卿大夫和諸侯打算借外力來逼周王就范。
可是在聯系外力的時候出現了誤差,西邊犬戎很不上路子,說好的大家故意放水勾結犬戎只是為了威嚇一下周幽王,結果犬戎認真了,一路殺進了鎬京,周幽王死掉了。
這可真是意料之外,當時的公子也就是後來的周平王,在秦國人的祖先的護送下,才勉強逃出生天,為了嘉獎這個人,于是後來的周平王大手一揮,用他家祖傳的那畫大餅手段,將已經淪陷掉的整個西邊(包括他老家西岐)全部贈送給了這個功臣,準他去建秦國了。
所以秦國就是這麼來的,還是那種熟悉的套路,給他一塊已經不屬于自己統治的地方,這塊地方已經沒有任何被周王室控制的跡象,有的是窮兇極惡的蠻夷,你能不能在這里站穩腳跟,完全看你本事,就這樣。
若咱們什麼資料都不了解,完全從賬面的數據看,會覺得這周王室真的傻的很,居然一口氣把整個關中平原整個秦川大地一口氣全給了秦國。
實際上真實情況是,在當時來看秦國就是作為一個擋住犬戎入侵的排頭兵,希望他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扎穩腳跟,為往東邊跑的周王室爭取時間。
後來周王是一路往東跑,終于遇到諸侯的支援,在秦國和鄭國以及晉果的干預和幫助下,周平王成功的東遷洛邑——成功的拋棄了祖宗之地。此后,西周就此退出歷史舞台,東周或者說春秋正式拉開序幕。
西邊沃野千里和大量的人口,這確實是帝王之業,秦國後來站穩腳跟,正是依靠這帝王之業開疆拓拓土,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而舍棄了原先的大片土地,權威掃地,沒有可靠的后援力量,終究變成一條喪家之犬的周王室,才有了我們後來所熟悉的印象——周王室屬于自己的土地很小,只能在那些大諸侯的夾縫中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