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部下個個能征善戰,怎麼就預料不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3

ADVERTISEMENT

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是洪武,意為洪大的武功,朱元璋從淮右布衣成長為一代帝王,離不開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一批名將的支持。

在明朝開國六公爵中,馮勝是唯一長期統領朱元璋親兵的明初名將,負責保護朱元璋的人身安全。

ADVERTISEMENT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馮勝跟隨兄長馮國用投奔朱元璋,馮國用建議朱元璋攻取金陵作為根本,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倚重。六年后,馮國用去世,他的兒子馮誠尚且年幼,馮勝承襲兄長職位,統領親兵。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馮勝被封為宋國公,食祿三千石,位列第五,位于李善長、徐達、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之后,排在鄧愈之前。

吳元年(公元1367年),馮勝跟隨徐達、常遇春攻克張士誠的都城平江,被提升為大都督府右都督,此時的大都督府已經是當時最高軍事機構,馮勝在大都督府的地位僅次于朱元璋的外甥、左都督李文忠。

此時,徐達、常遇春均在中書省任職,不過他們常年征戰在外,實際上沒時間處理中書省的政務,相當于是虛職,而馮勝在大都督府的任職卻是實職。

ADVERTISEMENT

洪武五年,朱元璋徐達、李文忠、馮勝兵分三路征討北元,「大將軍達軍不利,左副將軍文忠殺傷相當」(《明史·馮勝列傳》),只有馮勝大獲全勝,斬獲頗豐。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六月,馮勝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被冊封為吳王妃。

ADVERTISEMENT

十三年前,朱元璋在應天自稱吳王,他能冊封朱橚為吳王,封地為杭州,可見對這個兒子的喜愛。

由于杭州是朝廷財賦重地,洪武十一年,朱橚被改封到北宋的都城汴梁,此時已改名為開封,「錢塘財賦地,不可」(《明史·諸王列傳》)。

值得一提的是,朱橚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建文初,以橚燕王母弟,頗疑憚之」(《明史·諸王列傳》)。

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病逝,從此,馮勝在明軍中位列第一。洪武二十年,馮勝被任命為征虜大將軍,率穎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北征,統兵二十萬,成功招降納哈出二十余萬部眾。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馮勝被賜死,他的兒子均不得繼承爵位,「賜死,諸子皆不得嗣」(《明史·馮勝列傳》)。

馮勝與朱元璋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他為何會被朱元璋賜死呢?

一、被朱元璋委托以心腹之任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克集慶路,改為應天府,不久被小明王韓林兒任命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七月,朱元璋下令設置帳前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掌管親兵,任命馮國用為都指揮使。

帳前都司是江南行省直轄的機構,從二品,統轄駐守應天的各翼元帥府,下設秦淮翼元帥府、五翼元帥府等機構,朱元璋的嫡系在帳前都司占絕對優勢,常遇春曾在五翼軍任職,充當朱元璋的侍衛,「常遇春為中翼大元帥......宿衛帳下」(《明太祖實錄》)。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閏五月,陳友諒大舉進攻應天,朱元璋率兵抵御,令馮勝、常遇春等人率三萬帳前五翼軍埋伏在石灰山,「勝攻其中堅,大破之」(《明史·馮勝列傳》)。

可見,帳前都司的兵力至少在三萬以上,他們負責鎮守應天。通過帳前都司,朱元璋把應天牢牢控制在手里,保證了他以后對主力隊伍的絕對控制,由此可見這個職位的重要程度和朱元璋對馮勝的信任。

後來,馮勝跟著朱元璋親征陳友諒,攻下安慶,進克江州,北上安豐救小明王,圍攻武昌,幾乎與朱元璋如影隨形。

洪武元年六月,馮勝被任命為征虜右副將軍,在北伐明軍中,僅次于徐達、常遇春,高于湯和、楊璟。

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把徐達召回應天,令馮勝駐守慶陽,節制諸軍。馮勝認為關陜已經平定,于是帶兵返回京師,朱元璋大怒,嚴厲斥責。

不過考慮到他戰功卓著,沒有治罪,只是把賞賜減了一大半。

十二月,王保保趁明軍南返,從甘肅帶兵進攻蘭州,于光從鞏昌率軍來援,結果被擒,不屈而死。

朱元璋決定反擊,洪武三年正月,馮勝跟隨徐達征討王保保,在沈兒峪將其擊敗。

這年十一月,朱元璋封馮勝為宋國公,誥詞是這樣寫的:「勝兄弟親同骨肉,十余年間,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明史·馮勝列傳》)。

馮勝隨侍朱元璋多年,已然成為他的左膀右臂,深受信任,難怪會被比作骨肉至親。

此時馮勝的職位仍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正一品。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二,馮勝奉命疾馳回京,六天后,藍玉被拘押。

馮勝在京師親兵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朱元璋讓他此時返回京師,很可能是出于信任。多年前,胡惟庸案發生前,朱元璋也曾調李文忠坐鎮京師。藍玉案中,不少受牽連人員被晉王朱棡就地抓捕。

二、被收大將軍印,朱元璋偏袒藍玉

馮勝的戰斗力有多強悍呢?或許從洪武五年的這場戰役可見一斑。

洪武五年,馮勝率領西路軍向河西走廊進發,攻擊西北元軍,五月抵達蘭州。馮勝派傅友德率五千精銳輕騎,閃電般直驅西涼,攻克永昌,進至埽林山。馮勝親率主力穩健推進,與傅友德合兵后,六月進抵甘肅,接著攻下亦集乃路,最后進至瓜州、沙州而還,高歌猛進,掃蕩了北元甘肅行省全境。

洪武二十年六月,馮勝抵達遼河東岸,挺進到金山西側扎營,納哈出見到朱元璋派的招降使者后猶豫不決,馮勝越過金山,屯駐至金山東北,對納哈出的部眾形成強大的震撼力,其部將全國公觀童投降,馮勝趁機派人招降,派藍玉準備受降。

藍玉盛情款待納哈出,席間,脫下服裝讓納哈出穿上,納哈出誤認為是對自己的侮辱,用蒙古語告訴部下伺機脫身,常遇春長子常茂的部下能聽懂蒙古語,告訴了常茂,情急之下,常茂抽刀砍傷了納哈出,幸虧都督耿忠護著納哈出去見馮勝,才及時穩住了形勢。

納哈出在松花河的十幾萬部眾聞訊后陷入恐慌,紛紛逃散,馮勝令耿忠安撫納哈出,又派觀童招撫潰散的部眾。

回師途中,都督濮英所率負責殿后的三千騎兵,遭到逃散的納哈出部眾突襲,損失殆盡。

馮勝上傳捷報的同時,對女婿常茂激變之事也秉公上奏。

可是,有人告發馮勝「多匿良馬,使閽者行酒于納哈出之妻求大珠異寶,王子死二日強娶其女,失降附心」(《明史·馮勝列傳》),常茂也揭發馮勝的過失,再加上濮英的戰死,朱元璋一氣之下,收回大將軍印,讓馮勝回鳳陽,「勝自是不復將大兵矣」(《明史·馮勝列傳》)。

九月底,朱元璋任命藍玉為征虜大將軍。

藍玉舉止失當,沒有考慮到納哈出的感受,導致後來一系列事件的發生,朱元璋不僅沒有懲罰,還把讓他擔任大將軍,可能是有意扶持太子朱標的勢力,為朱標日后繼位做準備。此時朱標二十二歲,朱元璋五十九歲。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是皇太子妃常氏的親舅舅,是朱標的鐵桿支持者。

三、獲封太師,位列群臣之首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九月,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被冊立為皇太孫,此時朱允炆十五歲。

十二月,朱元璋加封馮勝、傅友德為太子太師,李景隆、藍玉為太子太傅,馮勝此時位列百官之首。不久,馮勝率傅友德去山西、河南練兵,「諸公、侯皆聽節制」(《明史·馮勝列傳》)。

洪武二十六年正月,在朱標去世的沉重打擊下,朱元璋身患熱癥,生命垂危。

若是當時朱元璋沒熬過來,馮勝無異于首位托孤大臣。也許,在最無助的時候,朱元璋還是選擇了相信隨侍多年的馮勝。

四、因猜疑被賜死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馮勝的女婿周王朱橚被朱元璋責令遷往云南,原因是:擅自離開封地到鳳陽。當時,馮勝在鳳陽,也許,朱橚是去看望岳父的。

不久,朱元璋改變主意,讓朱橚留在京師,兩年后返回開封。

朱橚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植物學家,其著作《救荒本草》、《袖珍方》、《普濟方》流傳至今,影響深遠。朱橚可能對皇室權力的爭奪興趣不大,不過,他這次不謹慎的舉止後來可能讓父親疑心他和岳父馮勝有所圖謀。

朱橚并非塞王,在藩王中的實力并不突出,之所以引起朱元璋的忌憚,或許是因為他是燕王朱棣同母所生的親弟弟,而朱棣于洪武二十三年出征乃兒不花大獲全勝,逐漸成長為實力最強的藩王。

馮勝對北方的明軍十分熟悉,北平、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都指揮使司的兵力都曾聽從他的指揮。

秦王朱樉、晉王朱棡與朱棣形成制衡。朱樉正妃是北元驍將王保保的妹妹,次妃是衛國公鄧愈的女兒,而次妃鄧氏已被朱元璋賜死,「偏妃鄧氏,因妒忌被責,自縊身死」(《太祖皇帝欽錄》)。

晉王朱棡的岳父、永平侯謝成因藍玉案獲罪被誅,世子朱濟熺的岳父傅友德于洪武二十七年被賜死。

而信國公湯和已于洪武二十七年病重,無法站立,于次年八月去世。

馮勝于洪武二十八年二月被賜死,或許是因為朱元璋的猜忌,「太祖春秋高,多猜忌」(《明史·馮勝列傳》),他想給皇太孫留下一個穩固的皇位。

馮勝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也曾對馮勝信任有加,不過二人最終還是漸行漸遠,不由得讓人心生嘆息。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3
其實很多人都搞錯了幾件事情。(根據評論修正一下小錯誤)1、名氣這種東西多是后世吹出來的,他們多數心里還是知道自己是有多少斤兩的。這些后世之杰,很多在當時也只是無名小卒,并沒有像今天一樣被封神。不要說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3
不用說帝王政治了。以前,很多外企華人技術精英或運營精英,一個比一個賽聰明,被國內高薪挖過來,當時國內老闆就像三顧茅廬對待諸葛亮那樣恭敬他們。「哇靠,我遇到明主了」。精英們感動得涕淚橫流,誓死要鞠躬盡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3
1.朱元璋的一生當中,除了最后幾年,對手下人是非常善意仁慈的。朱元璋絕大部分殺掉的功臣,都是在年老以后發生的,其中主要是在太子朱標死后。而在此之前,朱元璋對底下功臣集團的待遇,都是很好的。所以客觀上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3
誰說劉伯溫不知道自己將會被狡兔死,走狗烹?聰明如劉伯溫,實在太清楚他輔佐的是一個多麼雄才大略、果于誅殺的君主了,所以他洪武四年就辭官跑路了。辭官之后的劉伯溫遠離一切政治,低調得像只老狗,只飲酒下棋,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3
因為兔死狗烹本來就不是中國歷史的主流。豬明開國前上一個這麼干的人活在1500年以前,讓他們怎麼預判?大秦開國,文臣首推李斯,武將首推王氏祖孫三代王翦王賁王離,兔死狗烹了嗎?東漢云台二十八將,只要不造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3
因為誰也沒預料到朱元璋的唯一繼承人大明太子朱標會那麼早就去世了。這對于朱元璋來說無疑是噩耗,對于大臣來說也是。好比一棟大樓沒有了承重柱。只能臨時把孫子提上來。得,這盤棋還得重新放子,可是朱元璋等不起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3
取得諸葛亮地位的人(我是說輔佐幼主、權高位重),很大機率上都是滿門抄斬。但是并不妨礙人們都想取得這種地位,更不妨礙人們坐在這種位置上,就覺得自己能如何如之何。為什麼諸葛亮不效仿司馬懿家族架空皇帝?當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3
題主,假設你現在在國際大公司任職高管,一年薪資幾百萬,各種節假日休息一天不差。現在讓你離職去路邊開個小賣部,你干不干?!對那些人來說,放棄的可遠不止幾百萬美金,那可是生殺予奪的權力。而眾所周知,權力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3
因為普通人,大多數被各種文學作品洗腦,再加上自己不愛思考,所以造成了政治人物都是黑暗的這種想法,皇帝作為最大的一個政治人物,自然是黑暗中的黑暗,皇帝殺了大將,殺了功臣,自然是政治傾軋,自然是為了滿足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3
別看史書上動不動就是皇帝如何如何,命令這個干啥,命令那個干啥,開國皇帝特別是平民皇帝,沒有爹給他贈送權威和資源,都是靠自己去拉攏人的。將軍大臣們很多都是前期帶資進組的,俗稱股東。沒有他們的鼎力支持和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3
徐達 洪武十八年病死 年五十四常遇春 洪武二年暴疾死 年四十李文忠 洪武十六年病死 年四十六鄧愈 洪武十年病死 年四十一湯和 洪武二十八年卒 年七十李善長洪武二十三年 初免死 后以胡黨論處死 年七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3
也許這個結果最開始的時候連朱元璋自己也沒想到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3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公司生產醫療器械的最資深的軟件工程師要被裁員了。他為什麼不去創業,打敗母公司,自己當總裁呢?很簡單,軟件寫得好跟公司開得好是兩碼事!一個醫療器械的公司,不僅要有軟件,還要有硬件,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3
漢初殺的很多不是功臣,是諸侯。唐初只殺了謀反證據確鑿的。宋初更吊,基本都沒殺。一代代趨勢向好。有這三代前車之鑒,換誰能想到明初這麼狠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3
我就簡單點說。皇帝的刀沒下來前,你能知道你是陳平張良蕭丞相,還是韓信彭越九江王?不止是當局者迷,旁觀者也未見得知道皇帝陛下是怎麼想的。更關鍵的是你人已經在這艘船上了,船也開了,你跳得了海麼?天下已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3
又來得罪人——只有沒長大或者長不大的小屁孩才問這種問題……都知道賺錢再多也是會死的,會招人嫉妒的,何必辛苦賺錢呢?都知道造反風險是很大的,失敗是會死人的,何必去造反呢?都知道學習再好,也是給資本家打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3
誰又能想到朱元璋完全不講武德呢?以往的大一統王朝,對待功臣多少還講點原則。功高震主不可怕,只要你不作死,懂進退,少攪合朝堂政治斗爭,大機率還是能善終的。然而這一切在洪武朝全都不管用了。當官得死,歸隱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3
普通人讀歷史,之所以感覺歷史寫得像童話,就是因為不過腦子,習慣性地把歷史人物貼上標簽。最經典的就是,一部分是好人,一部分是壞人;打天下的時候忠心耿耿,坐天下的時候狡兔死,走狗烹。殊不知讀歷史要結合客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3
朱元璋啊,在太子死之前,幾乎沒殺過多少功臣吧,如果朱標沒死的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3
預料到了又怎麼樣?當時天下就那麼幾個大平台。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離開朱元璋,連狡兔死走狗烹的資格都沒有。只有敵國叛將的資格等著你。不是說看透了朱元璋就能怎樣怎樣,那是國中生的弱智想法。在朱元璋這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