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你們太拿慈禧當回事兒了,一個王朝的壽命,還真輪不到她來左右,這跟他是男是女沒關系,關鍵問題是他不行,慈禧換到康熙那會兒,估計鰲拜都當皇帝了。
也不用管光緒舉的什麼大旗,立得什麼大旗,進步與否,關鍵一條,一個過繼來的小孩兒想奪權倒是真的。從一個刁鉆角度來看,梁啟超康有為的變法,跟國內一頓造電動車的風向又何其相像,給政策,撥銀子,能上位,為什麼不干,態度稍微軟化一點被兩邊識別成墻頭草還是掉腦袋的命運。
一個單親媽媽,領養個孩子,十八九了,家里沒依靠外面沒勢力,跟他媽說,媽你不行,我當家,你作為一個二手母親,什麼感想,你說得對,但是你想干的必然不切合實際,切合了實際,就不用你跟我叫喚,幕后垂下來的簾子,也早就沒了用處。
關鍵核心,你光緒不行啊。慈禧再不濟,把這恭親王,總還能說兩句話,光緒上去,說什麼,變法,動既得利益者的飯碗,怕不是直接要被自己人平推。
如果非要用進步的標簽去解釋戊戌變法,沒問題,但是單純從帶頭人的角度看來,一沒錢二沒權三沒槍,憑什麼變法,憑什麼進步,靠鳴人嘴遁大清螺旋丸?
延續王朝壽命的前提,糧草和武力。糧草肯定是不差,賠那麼多錢。武力就很難搞了,拋開人家手里的毛瑟,估計滿全國找能上馬砍的人都沒幾個。錢沒能轉化成戰斗力才是關鍵,才有了各地組織鄉勇。
廢八股,興西學,轉化戰斗力,培養朝廷新勢力,緊密圍繞在光緒周圍,但是這招兒又跟足協很像,找外國教練,把自己認為的苗子送到外國留學,過程和結果又都很像,換來換去,怎麼樣勒,一屆不如一屆。
經濟改革這塊,其實也是用農業反哺工業,跟我們改革時候所做的一個道理,但是這事兒你跟今天的人能說明白,你跟保守派就說不明白,我每天躺著,第二年農民送來吃的和銀子,換成你是,每個月按月收房租,每天刷刷抖音,我跟你說model3咱造一個,大趨勢,你說買一個拿過來玩兒玩兒,新鮮兩天,就把趨勢給忘了,但是喝點酒吃點花生米,就把趨勢想起來了,一上頭吹一宿,一覺醒來,接著收租,接著刷抖音。
軍事實力的提升重點,之所以發展經濟,各種造船廠全都上,不還是為了船堅炮利。
官場改革,其實改個屁老鴨子,你懂了你圣母皇太后的根基,能不弄你麼。
別說代表什麼階級的利益,刨出去地主官僚身份,單說你要讓新人上來,替換我的心腹,別說大臣,就說你是個公司總監,換你手下的經理不跟你打招呼,你干不干。
人好不好用且不說,跟我都不是一條心,我用你,敢用麼,動作還沒做,人心先亂了,沒見到回報,先把我兜兒掏空了,我還能跟你玩兒麼。
在回到前面,慈禧沒直接給光緒干掉,都算給皇家留了顏面。
溫和改革又不是亂搞,但是在改革過程中,沒見到慈禧有什麼特別的建樹,不說非要往T恤上印小雛菊趕潮流,她也不看唯品會,沒有淘寶,什麼都看不見,什麼也不知道,在她的角度上看,光緒逆子,太平天國是鬧事兒的,洋人是壞鄰居。慈禧她沒有那個視野,就算絕頂聰明,也沒辦法閉著眼睛走鋼絲,認知歸認知,誰也不能未卜先知,從她各種動作上看,一個女人,沒了兒子,群臣虎視眈眈,洋人又來欺負自己,自己領養的兒子也欺負自己,全都很被動,很被動,其實挺可憐,但凡有個名正言順的誰誰誰,騎著白馬挺身而出,也不至于這樣,我想,慈禧上位之后,基本上就認命了,有一天過一天,但是如果你讓我感覺到害怕,我就弄死你。
我們總是用意識形態去給每個角色按上立場,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誰也不比誰格局高,推動歷史不是誰的責任,但必然會有人挺身而出,去年孫中山,今年李中山,后年劉中山,也不過是順著歷史發展的脈絡吹了口氣,每個人使勁兒的地方還都會按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收成怎麼好怎麼走,管你什麼主義,管你什麼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