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回答你的疑問。
第一,晚明軍事實力巔峰不在萬歷三大征。
晚明軍事實力巔峰在嘉靖末期-隆慶時期-萬歷前十年。
這幾十年才是晚明作戰能力的巔峰期,進入三大征時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多鎮多兵種大規模混合作戰協調能力大幅下降。
第二,萬歷朝實際上進行了六場相當規模的長期戰爭,對明朝這個快要二百五十歲的老東西的國體消耗不小
除了為人熟知的三大征之外,萬歷時期為了徹底捏碎已經在正北和西北形成大片巨幅勢力范圍的土默特人,又或者可以說是「大明金國」,進行了長期作戰。
尤其是環繞青海河湟,甘肅,寧夏的西北延邊三大虜,進行了相當規模的動員和征剿,連康區的藏民都發動起來了。
另有針對蒙古左翼諸萬戶在察哈爾部領導下的南下東進運動,進行了長期對抗。
在察哈爾諸萬戶的推進下,原本的朵顏三衛藩籬解體。
因此在東北的局勢絕不只是面對一個豐臣秀吉,還要面對圖門札薩克圖汗,布延汗。
李如松即死于布延汗的大軍圍攻之中。
最后自然是明緬戰爭,這個倒是相對影響較小,確認了明朝對中南半島西部權威的喪失。但是把強盛一時的東吁王朝給打解體了,攻下了曼德勒,俘虜了緬王叔。
第三,明軍不是薩爾滸之后就立刻變弱的,戰力大幅下降怎麼也得等到熊廷弼滾蛋,賀世賢被內奸所殺,柴國柱因病退休之后。
在薩爾滸期間不用說了,明軍在薩爾滸時,精銳部隊的訓練水平和作戰素養比八旗兵還是高一點的。
弱的是將領團隊和經略的團隊。他們在管理協調能力上,與努爾哈赤的團隊有很大的差距。你要單說軍人,這一時期八旗兵并不比明軍里五花八門的精兵強。
哪怕在薩爾滸之后,第一次沈陽會戰,賀世賢出蒲河北,柴國柱出奉集堡東,都能打敗當面八旗。賀世賢和麾下家丁親隨更是沖垮正白旗的白甲巴牙喇。後來撫安堡又再次突擊八旗精銳的巴牙喇護軍,斬首116級。
你說它弱還是強,你說它弱吧,沈陽會戰能打退攜薩爾滸大勝之威的努爾哈赤。還能沖殺八旗精騎巴牙喇。
你說它強吧,它薩爾滸確實輸了,而且很快之后就更慘。
明軍表現一步步衰退到谷底,應該是從熊廷弼被趕走,柴國柱因病退休,賀世賢被內奸所殺之后開始的。
整個天啟朝大部分時間都是一敗再敗,尤其是孫承宗時期,戰力更是淪為笑柄級別。
一直到崇禎中期才算是被農民軍給鍛煉出一批又可以和八旗剛正面的人。
明朝的火器當時這麼先進,還有專門的【神機營】很有戰斗力,為啥還是抵擋不住清軍的攻擊呢? - 永樂大帝明成祖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508914074/answer/2296043679
詳情看這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