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劉伯溫不知道自己將會被狡兔死,走狗烹?聰明如劉伯溫,實在太清楚他輔佐的是一個多麼雄才大略、果于誅殺的君主了,所以他洪武四年就辭官跑路了。
辭官之后的劉伯溫遠離一切政治,低調得像只老狗,只飲酒下棋,一杯敬自由,一杯敬過往。閉口不談往事,只差在自己屋前寫上四個大字:勿談國事。雖然功勞已經被朱元璋刻意壓低了,但是他還是正兒八經的誠意伯,朝堂上一大批公侯將相實打實的前輩,被朱元璋稱為「吾子房也」的劉伯溫縱橫天下的時候,藍玉、胡惟庸等在如今朝堂上翻云覆雨的人物算個什麼東西。可如今,辭官后的開國功臣、誠意伯劉伯溫已經如驚弓之鳥到甚至小小一個邑令來拜訪他,他都驚起,口稱一介草民,然后跑了(原文見最后)。每次讀到這里,都感到悲哀。
但是就算這麼聽話,這麼恭順,這麼口稱一介草民的劉伯溫,依舊逃不過被朱元璋猜忌奪爵的下場,原因僅僅是因為胡惟庸誣陷劉伯溫要選一塊有王氣的地來做墳墓這種子虛烏有的事。
因此,碰到朱元璋,即使你知道自己將會被狡兔死、走狗烹,但無論你跑還是不跑,你辭官還是不辭官,結局都是一樣的,連劉伯溫這種不掌軍權的文官都被朱元璋時刻惦記著,那些掌兵權的王侯將相們就別想全身而退了,要麼被直接弄死,要麼被瓜蔓抄弄死。條條大路通陰司,掙扎是沒有作用的。也別想著朱元璋這種猛人會跟宋太祖一樣給大家好好說話,來個杯酒釋兵權,因為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最安全:死人。以朱元璋在軍隊中的絕對權威,無論想弄死誰,軍隊都不會有一丟丟異動,所以,為什麼不簡單高效的直接弄死?
明年, 洪武四年賜歸老于鄉。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剛嫉惡,與物多忤。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 ,微服為野人謁基,基方濯足 ,令從子引人茆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 《明史·劉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