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延長了還是減少了清朝壽命?
查看全部 49 個回答
回答1
2024/02/16

ADVERTISEMENT

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前面的二十多個答案都是錯的。連基本的歷史常識都不懂,張嘴就來。

以當時的環境看,慈禧的決策是符合絕大多數官紳階層利益的。

簡單的梳理一下當時的國情。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雖然開放了幾個條約口岸,但那幾個口岸的總人口和內地的廣闊農業區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以恭親王為首的洋務派,慈禧基本是支持的,因為他們比較溫和,開制造局,辦新式學堂,派遣公費留學生。這些都很開明的。當然慈禧搞恭親王,那是內部權力斗爭,說白了恭親王雖然才能大,但不太馴服。相比恭親王,李鴻章用起來更順手。

至于後來的康梁,怎麼說呢,心是好的,但過于一刀切了。因為康梁的變法,是受通商口岸的啟發,想要實行像英美這樣的體制,也就是聯邦議會制,各省高度自治,中央三權分立,設各級議會。

ADVERTISEMENT

(這里光緒帝真的令人敬佩,作為一個封建君主會支持康梁這樣的變法,他為了國家真是豁出去了,怨不得康梁稱他為千古圣君。)

戊戌變法聽起來很美,問題是它只適合已經西化的條約口岸,但廣大的中國農村是不適合的。

如果當年康梁變法只在條約口岸,其他地方先維持原狀,以后根據情況慢慢來,這個慈禧是不會反撲的。但他們卻想大清的所有地方都要變法。。

很多地方經濟基礎根本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各地不但不執行,還紛紛上奏要求廢除變法,也是情理之中,并不是他們頑固。

但他們也犯了同樣的一刀切錯誤,也就是條約口岸也必須恢復原來的祖制。。

所以這方面慈禧和康梁都有錯,現在的歷史教科書往往以慈禧代表舊的康梁代表新的,就說慈禧是反動的康梁是進步的,這個太片面。

ADVERTISEMENT

慈禧總的來說,是支持進步的,前提是溫和。

後來的辛亥革命有力的證明了英美那一套是不能硬套在農業國頭上的。

孫中山長期流亡海外,對中國國情基本無知,盲目的強行的要把英美那一套套到中國身上,你看把中國折騰成啥樣?

任何的進步都是要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條件,采取不同的體制,漸進的發展,不能急進,不能一刀切。

慈禧時期的中國,要比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國要好。可以看看魯迅對閏土父子兩代人的描寫。用當時人的話說:「原以為前清的生活已經是最低水平了,但來到民國才發現,她離最低水平還有一段距離。」

清朝亡了以后,中國社會各個階層都出現了對辛亥革命的質疑和反彈,這同樣說明問題。

袁世凱稱帝

張勛復辟

白朗起義。注意,白朗起義可是底層百姓的起義,打起了恢復清室的大旗,意不意外,魔不魔幻?

ADVERTISEMENT

~~我是統一回答評論區的分割線~~

在這統一回答評論區的幾個問題,順便跟大家閑聊下自己對晚清這段歷史的認識。

第一個,很多朋友會提到毛主席,看來他老人家真是繞不開的人物,即使是談晚清。。

他老人家是農村包圍城市起家的,那我們就順便來談談晚清的社會構成。拋開條約口岸和租界不談,晚清上面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官僚體系,這一套班子主要生活在城里,下面是由科舉選拔出的紳士領導的傳統農業社會,他們主要生活在鄉鎮或農村。

中央:皇帝、軍機處、六部、總理衙門

地方由大到小:總督、巡撫、道台、知府、縣令。

也就是說,清庭的官員只能到縣。問題是當時的中國是農業社會。絕大多數人口生活在以集鎮為圓心的農村。而且清朝實行回避制,也就是縣令是外地調來的,還人生地不熟。

那麼他處理問題就要依靠衙役和紳士,否則他很快就會被撤職。

清朝是將集鎮和鄉村的管理權下放給紳士。(紳士是有功名的地主)

這個下放權力是非常大的,按今天的話說,經濟上紳士有包稅權(包稅就是官府把各種稅賦承包給紳士來收)。軍事上有組織團練權。政治上有審理一切民事案件權,甚至大部分刑事案件,都由紳士處理,而不是官府。紳士可以自行逮捕、囚禁、拷打農民,甚至殺死農民。(還記得孔乙己被舉人老爺打斷腿嗎?還記得南霸天家里的水牢嗎?)

所以清朝表面的統治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實際統治者是廣大紳士階層。按西方史學界的話說,清朝是一個上面集權,下面代議制的王朝。

清朝就像一部老爺車,雖然已經過時,但卻是經典款。

在那時候的中國,誰能得到廣大農村的支持,誰就是真正的中國的主人。

慈禧得到官紳階層的支持,那她在康梁、孫中山面前,就是戰無不勝的,這也是她能統治中國近五十年的原因。

除非有一個人,能把被紳士牢牢統治的農民發動起來,才會對慈禧真正構成威脅。當然,這個人,大家都知道的

第二個,關于康有為、孫中山。

首先說孫中山先生,他就像很多華僑一樣,是越離開祖國越熱愛祖國的人,是那個時代最虔誠熾烈的救國者,這也是能支撐他一路失敗,一路堅挺的原因。

再說康有為,不知道今天康有為先生的畫風怎麼就如此不堪了?

康有為是廣州官紳家庭出身,從小受到正統儒家思想的訓練,他自己又酷愛讀佛教經典,是一位道德修養很高的紳士。

他的家鄉廣州作為第一批條約口岸,又是兩次鴉片戰爭的戰場,這對他的影響是我們沒法想象的。

因此康有為的理想往往走的更遠,遠超同時代人,甚至現代很多人。他渴望建立一個沒有性別壓迫,沒有等級壓迫,沒有民族壓迫的大同社會。

康有為正是一個生活在黑暗社會,卻懷著普渡眾生宏愿投身變法運動的杰出思想家、活動家。

縱覽他的一生,很像孔子,都是帶著一群熱衷政治的弟子,東奔西走,都有弟子在運動中遇害,又都一生不得志。

即使到了49年以后,我們也是尊稱他康南海先生的,不知道今天是哪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誤導輿論,黒這樣一位人杰?

最后一個問題,關于光緒帝變法是不是為了爭權?

這個真是厚黑學的歪曲了。

光緒帝和清朝歷代帝王不同,他不是上一代皇帝之子,像嘉慶是乾隆之子、道光是嘉慶之子等等。他既不是同治之子,也不是咸豐之子,他能夠作皇帝,完全靠他的姨母慈禧。

他自小入宮,能夠在宮中真的像個皇帝一樣生活也要仰仗姨母慈禧的羽翼保護。

所以現在有人揣測光緒帝早就有爭權野心,這個就是農夫覺得皇帝也該有金鋤頭的幻想。正相反,光緒帝事慈禧如母,無論出于血緣還是自己帝位的合法性,這都是合理的。

厚黑學的人根據自己的幻想,揣測帝黨后黨之爭,這也是無稽之談。在康有為之前,光緒帝是沒有黨羽的。如果說翁同龢這位老師也算光緒帝的黨羽的話,但翁同龢卻是慈禧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先是慈禧的人,然后才由慈禧安排成光緒帝的人,這也能算帝黨嗎?

但是當康有為面圣之后,一切都改變了,他的弟子大量進入朝廷,形成了帝黨。也就是說,帝黨后黨之爭,并不是宮廷斗爭,而是意識形態之爭,是事關中國往何處走的路線之爭。

這里面可能讀者會有疑問,為何光緒帝會信康有為的那套「狂言」。

原因就是光緒帝和康有為是真正的知音。我們捋一下他倆的思想脈絡就能發現,他倆雖然生長環境不同,卻出奇的相似。

康有為早年學習傳統儒家、佛家,後來如饑似渴的學習一切他能找到的西方著作,甚至經常去香港買書求學。

光緒帝早年也是接受正統儒家教育,但是一次偶然機會,他接觸到了西方的著作,頓覺眼界大開,也是如饑似渴的找來所有他螚找到的西方著作學習。可是這事傳到慈禧耳朵里,慈禧就像今天的家長沒收孩子課外書一樣,沒收了光緒帝所有的西方著作。

但這個事情,慈禧越堵,反而越激發光緒帝的叛逆心理,對西方的向往越強。所以當康有為在朝堂上慷慨陳詞時,所有的軍機大臣、內閣學士們都以為是瘋言瘋語時,唯獨光緒帝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不足為奇。

在光緒帝和康有為這方面,大家千萬別被《走向共和》騙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2/16
本問題下的高贊答案真是讓人沒法看,明顯是看了些地攤文就來胡說八道。還辛亥革命之后各階層對革命的態度有反復,這就是扯淡,我們作為亞洲第一個推倒皇帝建立共和國的國家,辛亥之后,搞皇權倒退的袁世凱和張勛無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2/16
說這個,必須提到辛酉政變啊,不會一個個覺得肅順等人的顧命八大臣是守舊派,就他慈禧姘頭恭親王是洋務派吧曾國藩,左宗棠等一干漢人地方大員全是肅順提拔的,南方團練的西方軍火引進也是肅順帶頭開始做的,辛酉政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2/16
謝邀哪里有什麼真正的清朝,不過只有八旗的清朝而已。與漢唐宋明等等朝代不同,漢唐宋明這些朝代,大多是皇帝與士大夫或者世家共天下,清朝卻是皇帝與八旗共天下。在康熙朝的時候,漢族士大夫還覺得,這不過是改朝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2/16
我對高贊答案的價值觀定義挺無語的。是不是真的有人覺得,所謂「重用」,就必須是劉備對關羽諸葛亮那樣,毫無戒心的把所有至少相關權力全部交付才叫重用?所謂「忠誠」,是不是得像關羽諸葛亮對劉備那樣,不管外面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2/16
清朝的壽命跟慈禧沒有半毛錢關系,甚至跟中國的關系都不是很大。清朝之所以出現同光中興,本質上是因為英俄博弈(也就是著名的「大博弈」)中,英國需要一個幫手來堵住俄國向東和向南擴張的前進方向。俄國往南,印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2/16
如果你是慈禧,面臨兩條路。第一是指望嫡系八旗子弟和綠營抵擋太平天國。好處是只要成功,清中央政府還具備說一不二的權威性,不足是成功率比較低。第二是允許發動地方武裝力量抵擋太平天國,好處是成功率比較高,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2/16
想了好久,發現掉入了思維誤區,簡單梳理一下就是,慈溪太后的治國手段是高(延長壽命)還是低(縮短壽命)此時的慈溪太后面對的問題有1.太平天國2.列強入侵1和2緊急程度對比一下可知此時太平天國是想滅亡清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2/16
如果沒有「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清朝大致會在嘉慶末正式走進亡國的節奏里,然后在咸豐年間滅亡。被打開國門,卷入世界市場后,洋人的到來,一系列的變化,哪怕起因是為了更容易掠奪中國財富,客觀上也都在為滿清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2/16
來個更好玩的回答:當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城,大清即將滅亡之際。有個京城防衛官叫:王懿榮。這家伙自殺時,在書桌上放了一塊類似于骨片石頭的東西,后被認定為甲骨文。通過研究甲骨文,眾人得知了在4000多年前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2/16
,雖然我吐槽九妹和熹妹對比的答案,但是這個回答下面的某些熹妹粉們是不是過于惡臭了,熹妹拯救我大清???????我要被你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2/16
肯定是延長了。1860年以后,清朝的精英階層已經徹底明白了,自己與西方的差距問題,那是非常大。不學西方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學習西方,那是清朝絕大部分精英的共識。所以有了洋務運動。大量的工廠開始興建,從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2/16
延長了,之所以很多人指責老太婆搞亂中國,是因為你們站在民國/果黨/共和國的角度去看,卻忘了老太婆是滿清人,要看清老太婆的種種操作,首先得做到兩點:1.放下對滿清,女人的成見,心平氣和地看待那段歷史。別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2/16
說延長的一律反對。其實,看一個朝代存續或是滅亡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是不是有另外的政治力量能夠取代它。其他都是扯淡。如果光緒主政,天下可以說幾乎沒有,有也會煙消云散,而慈禧主政她會孕育出這股顛覆她的政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2/16
慈禧延長了滿清的壽命最終讓滿清徹底死透了。慈禧忠實繼承了前代君主的遺志,維護滿人的統治。那個年代,「滿清」之「滿」已經爛透。「同治中興」全靠曾國藩,李鴻章幾條漢家忠犬。太平天國鎮壓下去后,教科書般實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2/16
延長了,不是載灃瞎搞,大清不會亡慈禧太后的權力大來自于三方面:最高道德、牽扯平衡及巨型國家價值認同的最大公約數。1、不失德,也就是道義制高點。古代造反在皇帝不失德的情況下,鮮有成功的案例為什麼,因為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2/16
民國之所以更差了,至少一半的鍋是慈禧的。首先慈禧簽下了兩個巨額賠款的條約,本息十幾億兩,還到波茨坦公告才算結束。每年巨額的還本付息,掏空了中國每一點希望,從此中國就像案板上筋疲力盡的半死的魚,刀俎加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2/16
可以說既沒有延長也沒有縮短。她只是做了一個合格滿清架構下君王應該做的事情。因為她的公公和丈夫,是有清以來最不懂洋人的皇帝,和嘉慶還知道嚴密關注進入中國沿海英國船動向不同,道光和咸豐是真不知道洋人厲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2/16
慈禧作為洋大人的狗來說,屬實是好狗——這就延長了清朝的壽命。但是,她還是不夠恭順,要不然她可以做的更好。首先各位要清楚,古代封建王朝的通知根本是什麼?不是什麼狗屁天命,不是什麼民心——而是強大的,直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2/16
好像是延長了,我們只知道慈禧中止了戊戌變法,但是不知道戊戌變法到底干了什麼。若干年后,曾經參與變法的嚴復評價康有為時,只是冷冰冰的說了如下幾個字:上負其君,下累其友;書生誤國,庸醫害人。慈禧本人一開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2/16
我得替高贊回答,以及另一個次高贊回答掰扯掰扯倆人的是非問題。1.慈禧確實支持過恭親王。根據《清穆宗實錄》記載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初一,兩位太后連發兩道諭旨,一是授予恭親王議政王兼軍機大臣,一是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