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女性,但是我很想答這個題。不請自來哈。
我的一些咨詢者,男性,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深深的絕望,深深的無力感,甚至里面有一些是抑郁癥患者。
其中有很多是正處在婚姻危機中,家都不想回的,鑰匙一放進家門鎖孔里,就迎面撲來一陣深深的壓迫感,那扇門里面是責罵,是控制,是哭訴,是否定,是雞飛狗跳,是不被理解。
本來家應該是最溫暖的地方,進屋有笑臉相迎,孩子的擁抱,為什麼變成了抑郁的源頭?
男人到40,尤其是這一代的80后,說中年男人不為過吧,很多是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背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在公司挨領導罵,回家挨老婆罵,腹背受敵,焦慮壓抑失眠,過著沒有尊嚴的生活。枕邊人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人,最理解自己的人,卻說著最難聽的話。
還有一部分被無形控制了x生活,夫妻關系不和諧,老婆因為生氣,覺得自己勞累沒有被體諒,長期看老公不順眼,不讓碰,深深傷害著男性的自尊心,無處發泄無處訴說。
性這個事情,于男于女是有差異的。女性一般把性看作情感的催化劑,表達的是親密,而男人是把X生活當作解壓的方式的。很多拒絕X生活的女人,就喜歡來一句「天天想的都是這些破事」,誰聽了不覺得羞恥,不覺得難受傷自尊呢?
中年男人,很多在內耗巨大的婚姻里,越來越回避,不愛溝通,越來越沉默,最后發展成了抑郁癥。不溝通不是不想溝通,是因為反饋過于負面,說出去的話不是被嘲笑就是被打壓,還溝通個什麼呢?有些人在咨詢室里滔滔不絕說到最后哭出了聲,是真的不會表達不會溝通嗎?好幾個來訪者的原話:「習慣不說真心話了,親近的人會擔心,不親近的人會看笑話,我只能自己扛著自己消化。
」
雖然我是個女性,但我覺得這個社會應該給予男性心理健康更多的關愛和包容,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這些老掉牙的傳統觀念早就該改改了。無論男人女人,首先是一個人,只要是一個人就會有脆弱無助的時候。女性一般會有一兩個知己好友傾訴對象,并且現在社會都比較關注產后抑郁之類的女性心理健康了,而很多男性,沒有傾訴對象,受了委屈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不敢告訴老婆,因為會被罵沒出息,會被瞧不起,會被說成不像一個男人。
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想要被愛也會受委屈的小孩,誰又應該比誰更堅強呢?
就這一代,男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很多問題的,小男孩就不能哭,就要隱藏脆弱,憑什麼不能哭呢?一個人只有小時候得到了足夠的愛和安撫,他才有強大充足的能量去面對以后的未知,去堅強,去擔起責任。
而一個從小不被允許脆弱的男人,他實際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負面情緒的,他只會覺得負面情緒很羞恥,憋在心里不說,堆成了情緒垃圾,自顧不暇,哪里還有能量在婚姻里還要去照顧另一個人甚至好多人的感受呢?
我前段時間翻查一些家暴的資料,我知道有不少家庭是女性家暴男性,那是真打啊,老婆各種彪悍啊,手里有什麼就用什麼,都是有血有肉的身軀,難道男人挨打就不疼嗎?可是男性心理健康很少有人去關愛,被老婆打,說出去還要被嘲笑,說什麼受虐狂,老婆打你你要跪著挨,甚至有一些男性被家暴的案例,警察都不看一眼。
翅膀上沾滿了血,回家之前還要擦拭干凈,擠出一個笑容,面對孩子/老婆/老人,要把他們全部護在已經傷痕累累的羽翼下。所以我很理解,一些男人把自己關在房間玩玩游戲,關在車里聽聽歌,那是屬于他們自己極其寶貴的私人空間啊。
中年男人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每天一醒來,身邊全是需要依賴他們的人,他們卻無人理解,無處傾訴,眼里沒了光芒,如行尸走肉。這些人里面,有許多都是年少時開朗樂觀的少年啊。而時間與精力的匱乏,他們也沒有精力去放松,去學習,去認知,去改變,多少人被硬生生逼成了回避型人格。
為了身上的一份責任,還得一直這樣活著。
———————————
臨睡前寫的一篇文章沒想到這麼多評論,有點驚訝。看了一圈評論,有人懷疑我是男的…本人女,已婚已育,結婚七年,小孩五歲半,和所有的女性一樣要帶小孩還要工作。關于女性的苦,我前面的答貼已經寫了很多了,這是第一次站在男性角度答帖,說一些這個群體想說的話。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客觀站在任何人群去同理去共情是很有必要的,但這不代表我支持鼓勵男性的怨念,任何人的生活低谷,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走出來。
我自己也是一個妻子/母親/女兒,我也要經營我的生活和婚姻,引導我的老公良性溝通,關注我兒子的心理健康,給我在乎的人提供情緒價值。生而為人,得拋開只站在自己立場思考問題的局限性和狹隘性,從上帝視角客觀地去審視問題看待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我沒有女權也沒有男權,很中立很客觀,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睡之前刷到這個問題了,就想起了那些男性咨詢者,那些抑郁癥患者,突發靈感寫了篇文章而已,沒有和女性對立,畢竟兩個性別互相對立毫無意義。這個世界永遠都有二八定律,你想幸福,就去做那個2,把婚姻經營好,把自己的認知和價值做完善,而不是隨著大流的8去指責抱怨。有些人那個言論啊,一股子深深的怨氣和惡意真的是慘不忍睹…
其實婚姻危機,最好的走向還是自知,自省,做自我改變自我完善。自己做出了改變和調節,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夫妻關系也好,親子關系也好,這個世界上只有流動的愛的能量,才可以創造正向價值。而流動的愛哪里來?先把自己經營好,自愛而后愛人。男女通用。
什麼時候認知框架到位了,什麼時候幸福就向你招手了。什麼時候你能站在對方角度去體諒對方了,什麼時候你就能得到體諒。人都是先被接納和包容,才能走向療愈和改變,而指責只會引起叛逆和疏遠,這是人性。而接納和包容,是指海納百川的容人之量,不是一味的委屈妥協和忍讓,是建立在你的原則和底線之上的。無底線的妥協和忍讓只會換來自己更深的怨念,希望大家好好品一品這其中的區別。
有些人沒必要長篇大論來辯證你的正確性,我見過那麼多陷在婚姻泥潭中的男男女女,我可以站在不同立場思考問題,你說那些女人的苦,我又怎會不知?我寫男人的苦也寫女人的苦,而我今天答的是「中年男性的悲哀」,不是「男人有多對不起女人」,答題不審題,這在考試里是得不到分的。
真正優質的理性思維是可以正辯也可以反辯的。
謝謝大家的信任,以上。
————————————
可能很多人看了這些東西心里不舒服,確實不舒服,沒有哪一個人的覺醒和成長之路是舒服的,二八定律亙古不變,八在抱怨和憤怒,二在自省和改變。很少有人可以坦然面對,坦然承認自己有些事情做錯了,這意味著要把自己的價值觀不斷地推翻再重建,很痛苦,我理解。誰都更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換了一個角度,確實難以接受。
動一個人的奶酪他都會和你拼命,更何況被動搖價值觀和本性呢?但,我們要的就是這種不舒服啊,只有涅槃,才能重生,才能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不是嗎?要什麼?每個人都想要過好自己這一生罷了。我們不能支配和控制他人,寄希望于他人帶給我們幸福,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就好像很多家長沒有辦法和小孩道歉一樣,覺得自己永遠正確。我們三十多歲的人,既是父母也是兒女,你站在父母的立場覺得自己作為家長永遠正確,那你站在兒女的立場去看待你的父母,你認為你的父母就真的永遠正確嗎?那你肯定知道,父母也做錯了很多事而不自知,甚至知道了也絕不承認。同理,婚姻出現問題,沒有哪個人是無辜的。我們不能雙標,我們要跳出當局者的身份,站在各個緯度,去客觀公正地看待人和事。
我也絕不敢說今天的我的觀點就一定正確,可能一年后再回頭來看自己寫的這些東西,發現很多認知又錯了,很正常。只有不斷修改自己的認知框架,不斷修改自己的行為模式,才能過好這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