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外戚干政這個現象從古至今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兩漢比較顯著罷了
在沒有科舉制的情況下,官員選拔是很容易被士族把控的,導致官員最后服務的對象不只有皇帝,還有士族領袖。這個對皇帝來說是很恐怖的。所以宦官、外戚干政是皇帝不得不施行的,用來平衡士族權力
而且不要以為外戚干政很差,對于皇帝來說,宦官>外戚>宗室>權臣(這里的外戚是指,成為外戚后才走上權力地位的,而不是先走上權力高峰再變成外戚的,后者更像權臣),前兩者的權力來源都是皇帝,皇帝被外戚干掉的可能性遠小于宗室權臣。反過來說,歷史上功高震主的權臣不篡位的,除了周公,丞相等少數幾人,都沒有善終的。而外戚,如果躺平的話,善終還是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