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還是運輸,從古到今,運輸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從秦朝開始就有秦直道,就是為了方便遠征與運送物資
在古代,一個將領會不會打仗,關鍵就看他是否會設置補給線,從補給線路的水平,就可以看出一個政權及其將領的綜合水平,沿途的關卡既是為了防備后防,又是保證補給線的通暢,很多戰役都是圍繞補給線展開的,把運輸這條主線抓住,對于很多軍事斗爭就能看的特別清楚
不光士兵物資糧草補給需要良好運輸,軍隊運動也要有速度,古代騎兵的重要性不在于沖擊力,而在于騎兵的速度。步兵經過特殊訓練與裝備是可以完勝騎兵的。戰爭講究的就是能聚能散出其不意,騎兵的運動能力和偵查能力,很大程度上就能占據戰爭的主動,能快速運動的力量是具有很大威脅性的,古代就經常修筑城池來防備游牧民族
為什麼總會有糧草問題,就是因為運輸總是出問題,要麼就是路途遙遠,要麼就是沒有辦法很好保護線路或者遭遇敵襲,那個時候海洋要比陸地更加快捷,所以歐洲大航海,從荷蘭開始,歐洲國家開始打遍全球,就是因為借助海權優勢構筑貿易網和運輸線,打造全球體系,很大程度上,海洋彌補了陸地上后勁不足的缺陷
糧食是來用不是來儲存的,關鍵就是要在對的時候用到對的地方,儲存是次要因素,運輸是最主要的因素,在陸地上,運輸沒有辦法發揮海洋上的功效
在古代,你不要固態的看一個政權儲備多少糧草,你要考察一個政權,它的糧食體系是否運轉健康?是否能夠在任何時候滿足一定的效率?這樣就可以擺脫固態的歷史評價,從制度的角度去看,一個政權的興衰
終于到了近代,鐵路發明出來了,引發了陸權復興,讓大陸軍國家可以快速整合兵力物資輸送到任何一點,可以說這個時候海權國家已經沒有辦法與陸權國家抗衡了,因為人是陸地生物,制海權本質上是為制陸權服務的,陸地國家通過革新運輸,已經能夠很大程度上整合陸地空間了
戰爭總是立足于平台,不同的時代,戰爭的平台不同,在今天,戰爭的勝負取決于你能否在任何時候集中足夠多的工程師與程序員,在一個平台內進行集中突擊,這就是今天的糧草問題
不要以為糧草充足了,我們古代的政權就能夠打天打地,能夠擺脫近代以來被殖民的命運了,這恰恰是被今天的宣傳蒙住了眼,連門都沒入
重要的是背后的體系問題,是制度上的不同產生的質變,不要讓思想浮在表面上,不要再沉迷于古代的經驗,現在已經是深水區了,你要勇于面對現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