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這麼多皇后,沒有一個是漢軍旗的
清朝一向是先滿蒙后漢,漢人活著當上皇貴妃好像就這一個
慧賢皇貴妃高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慶恭皇貴妃陸氏也是乾隆朝的漢人皇貴妃
慧貴妃當了兩天皇貴妃,純貴妃當了一個月左右的皇貴妃,慶貴妃活著一天也沒當上
令貴妃的出身比慧貴妃可是低了不少,在朝中也沒有外戚撐腰
整個清朝,漢人(含漢軍旗)出身的,能做到貴妃的也沒有幾個
令妃的命已經是相當好了
她生前不能被冊封為皇后,這是客觀條件限制
乾隆很重視籠絡八旗,雖然他的后宮民籍出身的很多,但是皇后是絕對不行的
清朝的皇貴妃啊,一般來說是臨時性的職務
做一段時間之后,要麼上位,要麼上天
上天的多了,比如說雍正的敦肅皇貴妃,乾隆的慧賢皇貴妃。人都要死了,給個安慰。
上位的也有,乾隆朝的繼后,道光朝的孝全成皇后都是這種。皇貴妃本質上就是過度,之前的皇后死了,不能立刻立新的。先封個皇貴妃代理一下。
既沒上天也沒上位的,清朝其實也就倆。一個是順治的董鄂妃(皇后在位,上位不了),一個就是乾隆的令皇貴妃(自身條件限制)
至于說乾隆是不是寵愛令妃
史料不支持,甚至有些內容是反對的
慧貴妃家族在乾隆剛登基的時候就抬旗為滿洲鑲黃旗
純貴妃家族是乾隆四年抬旗入滿洲正白旗
繼后家最晚(嘉妃是朝鮮人的后裔,另說),但是也在繼后封后的時候抬旗到滿洲正黃旗(繼后家本來是下五旗的,抬旗到正黃旗)
魏家一直等到令貴妃去世以前才抬旗,這是不是太晚了點(令貴妃兩次抬旗,很罕見)
乾隆很重視籠絡八旗,對旗籍一向重視、
乾隆在抬旗上的態度是能反應一些問題的
我一向認為,皇帝立誰為后,讓誰管事,和寵愛沒有關系
皇后更多的是職務
而且,孝賢純皇后去世以后,冊封那拉氏的時候冊文上明確說是「持節、冊封嫻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
冊封那拉氏為皇后的時候,說的是:「冊命皇貴妃攝六宮事那拉氏為皇后」
冊封魏氏為皇貴妃已經追封為皇后時均沒有類似的表達
而且,清高宗實錄中有一個記載也很有深意,這是乾隆四十年令懿皇貴妃去世后的記錄
諭曰、皇貴妃薨逝。例應素服十日。今已擇于二月初五日。移殯靜安莊。所有初六日經筵典禮。仍照常舉行。至初七、八、等日。適屆恭祭社稷壇齋戒。其應行陪祀執事大臣官員。著于初七日起。即穿用常服朝珠。余仍穿足素服十日。
這種情況我也只見過這一次
令妃出身不好,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令妃非常受寵
但是,乾隆時期比她不受寵的,比她出身差的有的是
令妃最多是沒有證據證明受寵,跟婉嬪這種有明確證據證明不受寵的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
比愉妃這種升了妃位,但是實際待遇沒跟上的也要好很多
評論區有個貨不知道在哪本野史上看了點什麼玩意
令妃的家室已經考證的差不多了,本來是漢軍旗,後來三藩以后被撥到了正黃旗包衣管領
令妃可以考證的父輩都是純種的漢人
令妃本來是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乾隆十六年由包衣管領抬到包衣佐領
乾隆四十年由包衣佐領抬到鑲黃旗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