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這種低品質的提問還能上熱搜榜!歷史普及任重道遠啊
第一,漢朝后,中國是真正意義上政治秩序的大崩潰,思想文化的大衰退,從東漢的名存實亡,到隋朝的統一,整個大分裂時期近400年,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瓦解,這是中國分裂最長一段時期,中間摸索完成了包括到不限于,儒家的部分揚棄,民族的融合,政治官僚制度的進化,和人口的南遷,為更普世和更多元的政治秩序做好了準備,到了隋唐大帝國時代,中國完成了政治秩序的整合,一度盛極一時,但是由于文化視野不足,治國邏輯不夠多元,官僚能力不足,最后崩潰了,但是唐朝以后嚴格的說,對儒家的官僚體系,草原民族已經有了高度認同感,而中原百姓對誰當皇帝沒有血統意識,只有了文化認同,所謂的五代十國很多都是血統上的異族完成的,為何呢,因為隋唐都是一個在鮮卑人政權基礎上建立起來了混合型王朝,有天然普世價值觀,我們熟悉的大遼奉唐朝為正統,帝王陵墓和唐朝極為相似,可見你要認為遼和大宋是南北朝,也是可以的,
第二,為何宋更像大一統,因為宋完成了思想秩序的重建,儒家在宋完成了2次創新和整合,空前強化了宋朝的官僚體系,制度性的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而在文化和經濟上宋古代社會中和中國在世界更像范圍內的絕對巔峰!但是無論是宋還是明都沒有完成政治秩序對唐朝的繼承和發展,既如何同時統治草原和中原,所以這2個王朝都是穩定有序,但是擴張不足,
元倒是有點像唐朝,尤其軍事秩序上的強勢很像,但是草原王朝如果不太懂農耕就無法很好的漢化,合理平衡中原和草原的發展
最后只有清朝很好的繼承了唐朝政治秩序邏輯,完成了制度平衡,同時完成了宋朝的文化繼承,完成了領土的全面繼承,把多元中國的文化區域全部并入治下,因此作為文化復興的宋配上一個大一統的稱號
Q———分割線-—
所以五代十國是啥,那更像是三國前群雄并起的局面,而由于當時江南足夠強大,所以所以割據勢力有了政權特性,但是他們很多都沒有稱帝,那是從時間上看,從官僚體制復雜性上看,給一個整體冠名是客氣的說法而已
而后面為啥東漢后面有三國,因為當時豪族社會的崛起還沒找到穩定的政治秩序體制,所以建立秩序的還是豪族的漢朝邏輯,走不下去,西晉短暫統一更是一種偶然,看看司馬家的水準就知道根本玩不下去,後來疊加了胡人加入,民族融合和普世價值再次融合,找到了北魏-西魏-北周的政治軍事模式才完成統一,
而五代十國,無論是人才選拔模式還是官僚體制,還是對胡人的價值認同都不存在障礙,唐崩了之后,大一統深入人心,這種大逃殺模式必然要在中原先找到一個能完成統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