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魏晉南北朝亂了那麼久,隋朝還能變得無比強盛?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1

ADVERTISEMENT

歷史如果從果推因,只能叫角度,而不一定是事實,事實上隋朝真的有,而且有了接下去的隋唐的昌盛與大治,也就是隋唐必定大治,也必定統一,是不是聽著像廢話,廢話就是正確,讓人無語的意思,分析問題要從因上找源,不能從果上推因,這只能叫邏輯推理,我們要問的是邏輯推理服從于什麼,服從于文化價值體系的當下抉擇,你干嘛出來打工,賺錢唄,那你不出來打工,就不用賺錢了?也就是怎麼打工,做什麼,在哪里打工,創業還是進工廠,都離不開那個念頭的原點,總得活著嘛,活著為了什麼———傳承,人無信不立,這個信主宰著我們朝著某個原點去奔赴!

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三國經歷了60年,西晉37年,東晉103年,五胡十六國經歷了135,南北朝169年!

ADVERTISEMENT

東漢末年據歷史記載人口大約5500萬人,到了南北朝消亡人口大約只有900萬人,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如果把黃巾起義當做漢末割據分裂的起點的話就是581-184=397年,近400年,什麼樣的國家與民族經的起這樣的折騰,我們應該要問的是為什麼最終他能回到大一統的原點,歷史不是只有這麼一次輪回與跌落,每一次王朝更替都會經歷這樣的亂世!

你代入到任何中國從古至今的朝代,你會如發現歷史是何其相似,在動亂的400年里,黃巾想干嘛,三國的君主們想干嘛,西晉東晉,南北朝他們這麼亂的目的是什麼,他們歸根到底是想統一,他們中沒有一個不想統一的,只是基于自己的地盤與實力,有得過且過的,有野心勃勃的,這才是根源的東西,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ADVERTISEMENT

宋朝的最后一個皇帝崖山殉國,為了什麼?有沒比活著更重要的事情,有的

老子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這話用白話翻譯就是:落葉歸根,歷史不能推測的是這落葉飄多少年,在哪里發芽,隋朝就是生根的時候,盛世的就是枝繁葉茂的時候,條件滿足了唄!

落葉歸根是自然法則,根是什麼?是法祖,西方的根是宗教信仰,你翻開歷史就會發現西方戰爭的那個源一定是信仰之爭,然后才能延伸到生存資源之爭,因為生存資源的缺失就來自于信仰體系的壓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是西方的祖是各種人格化的上帝,十字軍東征,以巴沖突,二戰德國被擠兌的根源也是宗教,中國的法祖是從敬天那里延伸的,道德經的源頭大概是伏羲的先天八卦,伏羲為中國的人文始祖,八卦,婚姻,文字,都是在他那個時代開始出現的,然后開始了炎黃子孫的延續,華夏5000年的文明,一路上無論遭遇什麼,都有個線牽著,那就是歸根,大一統,落地的那一刻這根就在了,最終一定會歸根,這是我們的基因自帶的價值體系,是高于生命的本源,因為人肯定是父母生的,這是價值傳承的必然性,而牽著這根線的是文字以及延伸的語言包含諺語以及土話,文化的本意是文化于心,這就是敬天法祖的由來!

ADVERTISEMENT

炎帝遭到了蚩尤的侵略,求救于皇帝,最終歸于皇帝,實現了上古時代的一統,引來了某種盛世,黃帝內經就在這個時候誕生的,盛世做什麼,文化歸統,延續文化與家庭的香火,接下去無論哪個朝代,只要一統,必定引來盛世,只不過受限于各自時代的局限時間長短不一,秦始皇統一文字,焚書坑儒,西漢的文景之治,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宋朝的仁宗盛世,元朝的至元盛世,明朝的永樂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有人這個時候按照邏輯推理馬上發現了漏洞,扯什麼伏羲氏,皇帝,炎帝,誰知道是不是,我甚至都可能懷疑其中的任何一個盛世,其實不在于歷史人物與事件的真實性,而在于你這邏輯推理的服從對象,你不是懷疑「歷史」的真實性,你是懷疑特定事件跟人物的真實性,我家族譜上寫著姜子牙,我看到很開心,哈哈,是不是不重要,我們祖先有那樣的信仰與豐功偉績,他們做什麼,為了什麼,你也必定如此,是這個影響了歷史的動向,如果你還沒明白,那就以現在的你作為原點,你小時候有樣學樣的由來,虎父是可能有犬子的,但做犬子一定不是他的本意,因為這不符合人三觀本身,一旦把這個人數擴大化,那個歷史的方向就會成為必然。

你不行,其他虎子行!

我舉這些盛世以及歷史是想說明,每一次動亂必定結束,也必然帶來盛世,只要漢字在,漢人在,這個事實就會一直延續,因為敬天法祖是刻在靈魂里的

每一個生逢亂世的梟雄,不論品行,文化,粗陋,殘暴,在這一點上從沒區別,統一天下為己任,可能自己實現不了盛世,就會給兒孫留下盛世的本錢,一直這樣!如果依然覺的這有點不靠譜,你只要問問父母奮斗為了什麼,推而廣之,你也能得出結論,如果你再深思一下,祭祖的真正含義,你就會明白,只要是漢人這片土地父母生育的,這個根就斷不了,因為代代會如此傳承與教育,即使父母早亡,所有一切的環境都會讓你如此認為,并如此做,這是終極的意義,所以隋朝的盛世是歷史的必然,只不過每一段歷史人物不同,進展不同,只有一種情況可能導致歷史改變,那就是文字與人同時消失,小日本當年曾經從文字上下過這樣的功夫!

中國有榮歸故里的傳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祭祖,小到貧民百姓,大到王侯將相,旁人羨慕與嫉妒都會忍不住說一句,他家祖墳冒青煙了,青煙是什麼,就是祖上有人成仙了,誰成仙了?三皇五帝唄,他們是圣人,他們敬天,而普通人是法祖,我想大概很多人會覺的我回答的偏離了,其實你只要不斷往里推測,你會自然這麼思考的,歷史在那個當下是偶然的,是不足以推測的,張角是起始點,劉備,孫權,曹操,司馬炎,司馬睿,劉淵,劉裕,苻堅,蕭衍,這麼多帝王,每一個在他們那個歷史的當下都認為自己是終結者,最終當然他們都不是,這就是偶然,楊堅的最終實現了一統當然是他本身的雄才大路,但其實前面的那麼多折騰的,到了他這里就成了某種必然,楊堅屬于偶然,但統一是必然,因為東漢末年落的葉,漂了400年,到了隋朝歸根了!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說猶太人有十剩一原則,也就是如果十個仲裁者決定了一個事情,剩下的第十一個必須反對,而且是竭力全力的反對,十一個人一定各自有私心,也各自使勁以一切手段,互相甚至可能死仇,但他們目的卻一定驚人的相似,這跟我們的歷史那個原點何其的相似,為了什麼?為了文明不斷層唄,因為當下的努力方向可能對,但結果未必如人意,敵人說不定特別強大呢,這個敵人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另外一種文明的侵入,剩下那一個是負責矯正的,只要還剩下一個,歷史就還能繼續輪回,就能生根發芽,楊堅就是剩下的那一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1
讀史讀到北周消滅北齊,宇文邕進入鄴城的那一刻,會突然有豁然開朗之感:中國大地的重歸一統,已經勢不可擋,水到渠成。雖然自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1
歷史脈絡:黃巾起義→廢史立牧→董卓進京→群雄并起→曹操平北方→三國鼎立→曹丕代漢→諸葛北伐→司馬氏代魏→西晉統一→八王之亂→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漢趙滅西晉→王馬建東晉→石勒稱雄→王敦之亂→蘇峻之亂→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1
因為由于ZZ正確的原因,穩定的大一統法家帝制等于強盛,幾乎成為每一個人的思想鋼印。所以有兩段歷史是經常被誤解的,一個是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1
大分裂與大一統的內因當然是矛盾大分裂是各種矛盾無法調和的產物,而大一統是基本矛盾被調和的產物,而混亂的南北朝就是這個調和矛盾的過程。要想推究隋唐強盛的由來,我們必須厘清是什麼導致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1
亂不代表著,就一定弱。不亂也不代表就不弱了。問題本身就有點問題,不過也可以從一些方面探討一下。首先,西晉末年,東晉剛開始那段時間,應該是最亂的。各路諸侯,民族政權都在打打打,希望在亂世能有一席之地。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1
北大的田余慶先生對于南朝政治有一個評價就是「皇權的變態」自晉氏南渡,江表政權建立伊始。中國大陸上南北兩個地區的各項制度就走向兩個方面。而北大的閻步克先生就做出了精準的評價「中國政治的出路在北朝」東晉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1
講個笑話,有個人吃了五個饅頭就飽了,然而他卻認為只有吃了第五個饅頭才飽的,前面四個沒有用,完全忽視這是積累的結果,你覺得這人可笑嗎?你要知道并不是到了隋就突然強盛起來,魏晉南北朝雖然中間只有短短的二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1
問題多,它自然就亂;問題都解決了,按組織的話說,就是萬眾一心建設新隋朝,新唐朝,自然就強盛了。南北朝的歷史價值實際上是被大大低估了的。南北朝所解決的問題應該是中國歷朝歷代最多的,沒有南北朝,也許就沒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1
你覺得隋朝突然強盛,是因為你把朝代割裂的看了。然而這個強盛并不是「突然」的,實際上北朝的逐漸變強的局面從北魏漢化改革后就開始了。后面北周統一北方,此時已經經過了一百年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上層不斷的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1
決定強不強的,最主要看人口。北魏的漢化,融合了胡漢,又積極鼓勵人口增長,人口基數大大增加。北魏到魏孝明帝時,全國人口三千多萬,已完全不輸給大一統的西晉,晉武帝太康年間的全國人口數。以一半的國土達到同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1
隋唐的形成,我認為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漢朝遺存。第二部分是南北朝的鄔堡探索。第三部分是北魏北周積累。第四部分是唐朝創造。漢朝遺存第一部分的蟄伏期很長,從西漢時期就開始了。這點其實不用細說。鮮卑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1
中國歷來都很強盛,關鍵在于高層能不能完成整合。近代中國一直被認為軟弱好欺、東亞病夫,可是1949年完成整合之后立即在朝鮮暴揍世界最強的美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1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少看答主專家公知瞎吹,多看史料。漢鼎盛人口六千萬+,280年銳減到560萬。而明永樂年間也才不過六千余萬。盛唐貞觀之治極限不到六千萬,隋朝史料鼎盛在五千萬到五千五百萬之間,直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1
因為南北朝都不弱,隋的祖宗北魏,北周,北齊就不弱。反而是隋拉了,把北朝的臉丟光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1
魏晉南北朝五百年,真正混亂的也就西晉滅亡、五胡十六國不到五十年的時間,到了南北朝之后,南北之間的局勢基本穩定,南北之間的戰爭雖然頻繁,但真正受戰亂波及的地方是兩淮之間的交戰地帶,河北、江南基本不受戰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1
在B站看安州牧的《風云南北朝》系列視頻,直觀感覺就是北朝后期的戰爭,北周滅齊、楊堅平定三總管叛亂、對突厥作戰、渡江滅陳,都有勢如破竹之勢。576年10月宇文邕出兵,12月即攻破北齊重鎮晉陽,577年1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1
《論魏晉南朝地方政權的軍事化》.史學月刊. 2002,(04).作者簡介:陶新華,四川大學 歷史系,四川 成都 610064 陶新華(1969- ),男,四川大學歷史系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杭州師院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1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隋朝的統一是民意所歸。而且隋朝的強盛,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短命王朝開創千年功績。隋朝的楊堅不但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南北朝這個超級混亂的時代,還確立了科舉、三省六部,這些后人用了一千多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1
來看一份184~589之間的年表。184:東漢185:東漢186:東漢187:東漢188:東漢189:東漢190:東漢191:東漢192:東漢193:東漢194:東漢195:東漢196:東漢197: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1
400年時間養出來的蠱能不強麼?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