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正常人不會覺得吳三桂要降清。
大順開的條件是直接封候,給糧。要知道當時劉宗敏也不過就是個侯啊,糧更是硬通貨,有糧養兵就有了更大的政治資本。此外,他爹等一家老小也在大順手里。而滿清那邊給的什麼條件?一句話「封以故土,晉以藩王,使之子孫世代永享富貴」,然后呢?沒了。降清,吳三桂得到的只有多爾袞的承諾,和他已經投降了滿清的那些親戚們、老同僚們的保證。除此之外沒了。
我這里就不提吳三桂及手下常年跟滿清作戰,雙方有多少仇怨了。畢竟,漢奸這種玩意兒,對特定的對象,一向都很喜歡:糾結歷史毫無意義。
吳三桂是個正常人就不應該投降滿清。
然而他并不是。
可惜了,李自成是個正常人,甚至是個好人——當初,鄉親們欠債,李自成擔保,結果債主討債時,作為鄉里有力人士,李自成沒有站在當權者一邊暴打鄉親們催債,而是自己被人綁在縣衙門口,可能就注定了他不是一代雄主的料。
以一個正常人,甚至有點好人的思路去揣測一個天生的反賊,那是猜不透的。
至于說什麼陳圓圓的,還是歇歇吧。這里引用知乎某位大佬的回答(可惜找不到原貼了):吳三桂這個人,君父有困難,他背叛君父待價而沽,爹媽在大順手里,他背叛大順投靠滿清,兒子在滿清手里,他背叛滿清自己造反……這種人,誰相信他為了個歌姬就沖冠一怒,這思路,可真就是歌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