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地形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軍事學科。
古代將軍家學中,對于地圖地形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這個也就有所謂的必經之路概念。
所謂關隘,就是在必經之路上的某個節點,這個節點是避不開的。
或者說,避開這些節點所付出的代價,會遠遠超過其攻擊這些節點的成本。
其實,現代衛星地圖、地形圖很直觀的能感受到這些。
襄陽,也就是一個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
進攻長江防線,是一個必須的進攻點。
或者說,打下襄陽以后,其后續進攻會更容易。因為襄陽是漢江上的重要節點,無論是從關中出來,還是從中原,只要想利用漢江,就必然不可能繞過襄陽。
因為襄陽城正卡在最關鍵的節點上。
難得的兩個山脈中間的平地,更關鍵的是一條大河穿城過,而這條大河最后進入長江。
這里要在科普一個知識點,就是古代戰爭的后勤,其難度是遠遠超過現代戰爭的。
這里引用知乎 @醉劍狂生 的一篇文章:
古代軍隊糧食消耗
綜上所述,古代糧食的運輸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陸路運輸,哪怕是僅僅七天的路程,都會消耗近一半的運輸物資。而作為替代方案的海運雖然十分便利,但也有著種種限制。
所以大軍行進路線,一定要便于軍糧運輸,這個是最最最基本的條件。
回到襄陽的地理位置,如果自北向南進攻,其東線跨淮河、長江防線。而西線,最佳方式就是通過漢水,順流而下進攻武漢。
江漢平原就沒有天險了。
漢江是很好的運輸通道,順江而下非常方便。
如果不占襄陽,就要跨越山區,大軍本身行進困難,而后勤補給更是困難重重,這個也是任何一個軍事將領在考慮進攻路線時候必須要選擇的點。
這個是一個城市,那麼那些純粹的某個關口又是為什麼一定要打?
這里我們看看山海關。
在燕山山脈和大海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走廊,在這個走廊最狹窄的地方,就是山海關。
如果東北的漁獵民族要進攻漢文化圈農耕區,不過三條路。
繞行張家口,距離遠,也有張家口作為重要節點城市。
或者穿越燕山山脈中的數條小路,比如著名的古北口也只一個重要關口。
最近的,就是順著山海之間的狹長通道,過了葫蘆島,山海關就進入農耕區,路短好走,當然就要打下山海關。
所以,繞行,風險大,難度大,成功幾率太低。
歷史上有沒有成功案例?其實也有。
第二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的經典戰列。
考慮霍去病本身繞行也是避開的巴丹吉林沙漠,同時也是先到居延海,然后回擊酒泉。
霍去病屬于輕騎無負擔長途奔襲,一路走得草原路線,全騎兵,全精銳部隊,以戰養戰,沿途通過對游牧部落的掠奪來保證補給,并且還有天生的人形GPS加成,這個也是屬于戰術奇跡了。
這種戰術奇跡,后人幾乎不敢模仿。
就算是霍去病,其實也是為了奪占嘉峪關,控制河西走廊。
所以,那些自古以來的戰略要地,真就是不是說想避開就避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