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證明夏都就是二里頭的學者都是當年帶著國家任務去的,這從根本上就違背了考古的意義,考古最忌諱帶著結論找證據。
夏這個概念出現都是周,商代都沒有,更早時期存不存在一個前商的巨大文明,存在,但這是不是夏 不一定,無論直接還是間接證明都不能說世界上存在一個自稱夏的王國,并且一直傳遞了下來,但是祖國當初逼著國內學者闡述這個文明就是周代零散文獻里所謂的夏,并且由此說明我們民族就是從這開始的,這根本就違背這個學科,帶著結論找證據。
這個跟前幾天那個搞地質的說找到了大禹治水的證據一個意思,古代出現大洪水沒問題,你特麼大禹存不存在,他治理的地方在哪里,啥都沒有就能說我找到了大禹治水的證據,你們自己想想這種論文寫出來就是丟人。
而且現在陷入怪圈,就我們中國人就一定要什麼都比別人早,什麼都不能跟國外有接觸,不然一定就是跪拜洋人爹。
做學問,拿到什麼證據說什麼話,要表忠心可以搞思想工作去,別把科學搞得烏煙瘴氣
這問題過了一段時間,有了不少更嚴肅/嚴謹的回答,加上近期各方學者層面的更多討論,讓問題的爭議集中到了幾個比較關鍵的幾個點的不同認識上,并且形成了兩大派別。(到底有沒有夏代?考古學家持續百年的辯論有了最新版_閱讀周刊_第一財經 )這個孫慶偉老師的專訪可以說比較清晰的梳理了問題,所以借此更新一點點,不帶情緒的從‘考古學’學科本身角度說一下這個問題以及為什麼作為一個相關學人我更能接受許宏老師的思路。
其實這個問題如果單作為一個考古學課題出發,這個提法——承認或者不承認——其實都沒什麼大問題,說白了就是現有證據無法證實,一派認為以需要實物證據,即明明白白的文字記錄,去與歷史文獻中的‘夏’能對應才能把某一個古文明遺存稱作夏,另一派則認為文字本身不是考古學方法中證明文明的必要條件,即如果歷史文獻提到了夏,加上這個歷史文獻在其他時段的可靠性還不錯。
并且我找到了一個能在時間和條件上擬合史書上‘夏’的各種條件的文明,那這就可以叫它夏。
兩個說法都并非無懈可擊,比如對于許宏老師這一派,誠然文字記敘很重要,但文字材料的遺留充滿了偶然,不能排除就是完全沒留下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文字的不可靠性也有很多例子。其實搞過學術的都明白,對于這種比較復雜而材料又非常不足的問題,基本上所有的結論都不能說100%肯定,哪天都有可能因為一個新發現推翻一種理論,還不說確實很多證據就是湮滅在了歷史長河里,我們看到的本來就是幸存的片段。
所以就這個考古疑問本身來說,并不存在什麼站隊的問題,大家總能更傾向于某一種解釋,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進入公共討論的時候,這個問題的思考角度是值得探討的。
社會為什麼關注夏,因為夏朝是古人記錄中的起點,華夏華夏沒了夏這華到底算誰。所以這個問題在跳離考古的專業語境,進入公共討論的時候就產生了巨大社會問題,如果說夏都不能證實,那麼吹了那麼多年的5000年文明古國臉怎麼放,自豪感怎麼來?
其實我本身并不會覺得孫老師的說法有什麼,本來大家都在探討一種學術范式,即中國考古是否可以/應該因為自身文獻留存量大的特點有意引入更多文獻輔助考古學學科的研究。但是因為這個社會背景,這就成了我們的文獻材料是不是要被國際社會質疑,我們的歷史是不是/經不經得起/該不該考慮非中國的學術框架的質疑,升華一下是不是又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了,或者外國人可以吹自己我們怎麼就吹不得了?瞬間民粹化。
然后讓我們來重新審視一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一系列的說法,社會意義上是不是特別像修家譜——雖然我也不知道這幾千年戰亂怎麼確認的戶口,但是我姓x,我根據族譜xxx代就一定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我的族譜一定不會騙人,我一定是xxx后人。這種邏輯其實跟有罪推定是一樣的,書上寫了那麼我必須反駁掉所有書上夏存在的條件不然夏就存在,這個邏輯是有危險的。
我自然不是在說參與這些工程的學者學術水平有問題,而是這個題目出發點,尤其考慮到社會影響,還這麼提是不對的。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個出發點的危險。
歷史文獻因為對皇權穩固性有很大的意義,所以本朝對前朝夾帶私貨(不一定是有意的)和信息來源不準確性很常見,加上上古文字留存本身就充滿偶然,在這種情況下還以文字記敘作為一個重要證據去推論這種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結論,在我的觀點看并不牢固。
考古學之所以為考古學,而不叫歷史文獻實證學,就是有文字證明最好,沒文字證明我也能以某種學術范式去推論出一個文明的輪廓,因為書可以寫錯抄錯甚至故意錯寫,但是人生活的痕跡很難大規模造假。基于這個思路我自己認為一個嚴謹的考古結論應該是我沒有足夠證據就不應該去靠一個聽起來不錯的歷史記敘,而是應該清楚明白地說明,我們這個結果非常接近某種文獻,但是因為缺乏直接證據并不能保證就是文獻中提到的東西。
歷史因為本身學科和社會認同關聯大,他們愿意參與社會話語權爭奪就算了,考古從學科設置上就沒有這個功能性和需求,還是先把有什麼理清楚最重要吧。至于跳腳xxx國也這麼干過這種,你都知道笑別人了還要自己也跟著,作為吃瓜群眾起起哄就算了,學者也有臉這麼想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