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的。
看到那麼多人決定永遠也不原諒,我感到一絲痛心。
不原諒,傷害的永遠不會是你的敵人,而往往是你的親人,你的戰友。
因為越親近,越容易辜負。
你感到「心靈受傷」,因為你覺得ta們本該做到,卻沒做到。
尤其在發現別人的父母做得到,別人的國家做得到時,你就更有理由對自己的親人與戰友施加批判。
但問題的解決不可能放在「改變對方」上。
你覺得ta們本該做到的,是你覺得的,你想得到,是你的義務,是你要承擔的責任。
是你要鍛煉愛人的能力,知道從何處說口ta們會流下淚水,因為感到你真心實意的理解而軟化態度。
是你要尋找各種方法幫助ta們成長起來。
是你要身先士卒,知道人要做出如此巨大的改變需要付出多少艱辛,才不會怨恨ta們的踟躕不前。
只有你真正去愛一個人,哪怕被誤解被無視也沒有放棄,你才知道,有時正是你用心去愛著的那個人,指責你辜負了ta,給ta造成了傷害;你無奈,但仍要決定愛ta時,你就懂了人為什麼要學會原諒。
因為人的愛永遠是笨拙的,磕磕撞撞的,不盡完美的,但這已經是比沒有更好的了。
ta們沒做到我想要的程度,不怪ta們,這要怪我。
怪我對你提出了給你造成太大負擔的要求,沒有體諒你的難處。
怪我誤判了你真實的付出,以至于輕易地拋棄和貶斥你的努力。
怪我也還不成熟,不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連累你一起受傷。
改變只能從自己開始。
首先,你要理解對方,正面解讀對方的行為。
事實上,我們對周圍人多麼愛自己有著巨大的誤判。
別人真實的付出,和你感受到的ta們的付出之間,很可能有巨大的差額。
多一點正面的解讀,你越可能接近真實的ta。
正面解讀是一種需要持續鍛煉的能力,一旦你對某人某事產生了反感,都要停下來想一想這件事如何正面去解讀。
一方面,往往越是你不認可的地方越有可能成為你的認知局限。另一方面,你手中正面解讀的牌越多,為別人考慮得越多,別人越會嘗試尊重你的意見。
正面解讀的實操方法詳解:
真的會有人有某種天賦卻被埋沒一生嗎?
如何成為那種一點就透,悟性很高的人?
正面解讀以后,你們的關系有大機率會緩和很多。
越是怕受傷,越是相信別人是出于不愛才做出如此行為。這種策略看似連最細微的惡意都能幫你防住,但實際上是對愛的嚴重背叛。
你有沒有想過被你如此斷言的對方很可能會心如刀絞?哪怕ta不愿意在你面前表現得如此脆弱。
不妨試著先授信,先選擇相信對方是一個理智、善良、有愛的人。人的身上其實什麼面都有,你越質疑對方,就越激發對方的冷漠面;越相信對方,就越激發對方有愛的那一面。
你會發現,其實人都挺可愛的。
你夸ta幾句,ta就自己把刺收好了。
關鍵你要看到ta人格閃光之處。相信ta有,只是你能力不足尚未找到——或者你心態不正不敢承認。
如果對方有缺點,不要急切地要求對方改變,先要改變的總是自己。
你要判斷你的愛與信是否足夠讓ta接受你。
教訓人,是人自己認的老師和上天的專權。不要以為自己「更有能力」、「更成功」、「更年長」、「是男女朋友」、「是親人」,就理所當然地有了這份權力。
這份神圣的權力要憑著你的愛與信去取得。不是你的道理更完美自洽,就可以自居正義,可以無視這道防線的。
你也要意識到你的建議永遠只能是有品質的錯誤。
你要承認你的觀察總是有限的,你不知道對方的過去、也不能斷言對方的未來,因而總對自己出口的判斷懷抱謙卑。
你的目的并不是教訓對方,要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才肯罷休。你是希望對方的生命能得到更大繁榮,不忍看到ta一再碰壁,才選擇將話說出口。
因此對方態度的一絲軟化,就已經是你的勝利;對方對自己的一絲反思,就已經是你的滿足。你并不必要讓對方對你的話奉若神旨才以為「改造完成」。
看到了一些回復,說幾句。
我知道,道理總是容易說的,真的身臨其境,誰又能沒有痛苦,沒有掙扎?
但你用痛苦、不甘、憤恨干了什麼?用于報復嗎?要在最后給對方一刀,好讓ta知道ta錯得離譜?用于防御嗎?再給自己的心加上鋼鐵硬的一層,從此對愛和對恨一樣防備?
你知不知道,就是你的痛苦、不甘、憤恨撐得起你不斷地去尋求答案,去承認錯誤。它們是人類寫入基因的動力機制,生來就為此而用。
如果你最終選擇了逃避,你的痛苦將毫無意義。
你的痛苦不會是什麼感動人心、令人潸然淚下的劇情故事,講出來也不會得到你以為該有的同情,反而要受到別人看祥林嫂似的目光。你固然能聚集到一群人彼此共鳴,可不會有人對你的故事真正感興趣。
因為大家要的是英雄,而你身上沒有真正的英勇。
說點高興的。
化敵為友是世上難得的高興事。
每一次情感危機,你都可以由衷地感到高興。
這說明潛伏在水底的炸彈終于可以撈上來好好研究研究了。
想到每一個炸彈都可以讓你多一個維度看這世界,你難道不感到興奮嗎?不期待嗎?
你不知道你眼中的世界有多少盲角,就靠著這些炸彈讓你開開眼了。
如果對方同樣抱此想法,那就更好了。
你們雙方都是實驗研究員,效率加倍,防護效果加倍。
都是同事,出了事ta可能還先來護著你。
「辜負」?「心靈傷害」?一笑而過。
真正的朋友,沒有一個不曾是你的「敵人」。
你們本就不可能不經波瀾而擁有強大的感情粘合力。
浪多大,情誼就有多堅固。
沒有浪,就不知道怎麼加固基地,不知道怎麼防蟲防濕,感情一直維持在Level. 1,還敢聯機去打Level. 99的大怪獸?
如果你有打敗大怪獸的夢想,就請好好升級吧。
命運會不斷地給你出這道考題,直到你考過為止。
你會選擇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
對于你所憤恨的,如何消化你對他的憤恨、消解你自己的攻擊沖動,那是一個漫長的心理構建過程,自然有全部制怒自控的功課。
你去努力的做這番功課,矢志不渝的克制自己的攻擊欲望和消解自己的憤恨心,就是對對方的愛。但不要誤以為你需要詞卑意謙,低聲下氣,曲意逢迎。你的合法權利你有權合法運用,在你的合法權利之內拒絕服務于對方的意愿,是你正當的權利,是受世界允可的應許。無論如何,在你的權界之內行使你的自由是不會觸怒上帝的。舉個例子來說,你可以一聲不吭的拉黑,可以不予回應,可以拒絕服務,可以拒絕行便利,可以在你的自由裁量范圍之內作出對對方不利的判決。對方將這些定義為「攻擊」,只是一種不正當的定性,本身只是一種對自身侵犯的正當化,在上帝面前沒有分量。作為這「沒分量」的證據,你會發現這種「自入人罪」的行為在哪里都不受支持——支持這種行為的社會會自我毀滅。
但是——注意這個但是——但是,上帝盼望你在你有權做的一切之中,盡可能的容讓和寬免。一分不讓,你沒有過錯。讓得一分,就是愛。請相信,對于那些欺壓人成性的色厲內荏之輩,基于個人自由的拒絕就已經是很大的「攻擊行為」了。他所指望的「起碼態度」要比這條線低得多。于是你完全可以在「完全順從攻擊者的期望」和「權界之內一分不讓」之間取到任意中間態度,從而達到既讓對方不敢輕慢,又已經實質的有愛的兩全之美。這個空間不但存在,甚至當你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你還會發現它簡直可以說廣闊的很。不但可以足夠你游刃有余了——甚至夠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但我仍然建議你以上帝為重,在你的心靈能承受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從「權界之內一分不讓」盡力向內走遠一些,多免一些人的債。
并且將這種承受力作為自己長期追求的目標。——如何做到愛你的仇敵?
在堅持逐漸松懈、記憶逐漸淡化、又要重復原來的掙扎之時,重新去看。
這個歷程早已被明明白白地寫出來。
方向也明明白白被指出來。
選擇就在一念之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