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普通人,大多數被各種文學作品洗腦,再加上自己不愛思考,所以造成了政治人物都是黑暗的這種想法,皇帝作為最大的一個政治人物,自然是黑暗中的黑暗,皇帝殺了大將,殺了功臣,自然是政治傾軋,自然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欲的殘暴手段,這些人的屁股自然而然的就坐在了那些被殺的所謂功臣那邊。
殊不知,所謂的功臣,往往都是禍害世間的高手。在戰爭年代,需要依靠這些人的手段去擊敗敵人,所以他們活得很滋潤。戰爭結束了,需要努力建設,這些人就不一定適應了。
「殺功臣」這種事情,其實并不是很普遍。比如劉邦為什麼要殺功臣?因為一大半功臣,都還抱著列土封疆的先秦思想,當他們發展到一定程度了,殺還是不殺?作為普通人,我覺得還是殺了好,否則禍害的是大家。
功勞不是免死金牌,一個人立了功,但是他們的生命還沒有完結,他還會做很多事情,這些事情有好有壞,做了壞事就需要付出代價。而功臣們,前半生是不用講什麼規矩的,是破壞者。后半生,需要講規矩,需要變為建設者,這種轉變并非那麼容易。比如一個大將,戰爭時期搞點什麼暴力事件、殺個把人、搶劫點什麼物資、當個土皇帝根本不算事。動不動就虐待士兵,甚至擁兵自重,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他能打勝仗,只要他還沒有直接造反,一般都是可以容忍的。然后勝利了,這個大將自然是功勛卓著,一躍成為開國功臣。這時候,他的地位似乎比過去更高,權力似乎比過去更大,因為升官了嘛。那麼,他過去干的那些事情,是不是還可以繼續干干呢?甚至是否還可以變本加厲呢?對于他們來說,既然升官了,既然熬出頭了,既然勝利了,那麼再多攝取點利益,再多享受一下人上人的愉悅,似乎是很正常的需求,然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想法會禍害天下。
普通人因為缺少政治知識,又不愛思考,他們經常會把一些問題看得很簡單。比如就有人認為那幾個功臣既然立下了大功,多給他們點利益也無可厚非。但是功臣不只是一個兩個,而是龐大的,基本上涵蓋了當時所有官僚的一個利益群體,只是通常只有少數人因為各種原因被人記住了而已。而在一個國家剛剛建立的時候,正是百廢待興,如果這幫人功臣都抱著利益的心態做事,那麼結果可想而知。另外,從歷史規律來看,一個王朝的興衰,就是與各種既得利益的傳承密切相連的。一個王朝的滅亡,往往是利益集團不斷侵蝕滲透和擴張,最后底層人民無法支撐,導致大廈崩潰。而剛剛建國時,一切重新開始,本應該肅清天下的開端,如何能夠坐視這幫功臣集團去侵占利益?開國之君大多不是蠢人,哪怕只是為了自己的家天下著想,也不會放任這幫老兄弟亂來,于是皇帝與功臣集團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普通人還有一個常見的錯誤觀點,總是認為所謂的人杰真的是高高在上。其實這些人杰只是正確的人處于正確的位置,才成長為了人杰,和普通人并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詳見:
為什麼蕭何、韓信、張良會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干?
作為普通人,雖然皇帝不是什麼好鳥,但是也不要認為功臣集團是什麼好東西,我們是肉,人家是刀刃菜板,反正要死,至少也要選一個慢點死的,這是封建社會的弊端造成的。所以,我并不認為所謂的走狗烹問題有多大,只要能把握這個度,盡量公平一點,不要讓國家陷入困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