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個原因:時代變了!
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俄羅斯!俄羅斯從來沒跟蒙古人聯姻,也沒有劃分盟旗,也沒有尊崇黃教,沒有修長城,17世紀開始,照樣把北部的蒙古人拿捏得死死的。
要不是滿清庇護,俄羅斯早200年就吞了蒙古了。
游牧民族不是等到馬克沁發明才能歌善舞的,燧發槍、便攜式火炮、四輪馬車、棱堡、排槍等新式軍事技術興起后,游牧民族就不行了。初期還能買點,但缺少創造財富的能力,缺少對軍事裝備的生產、維護、保養能力,缺少對專業軍事人才的培養能力,游牧軍隊遇到有組織的農耕民族,就是越來越打不過。
先是西方軍事能力爆發,通過傳教士,先進的作戰理念、武器也傳到了東亞。為什麼先是西方起來呢?因為15世紀開始,西方最內卷啊。
殘酷的戰爭,把歐洲整變態了,活下來的個個搞軍國主義,即使不是赳赳老秦,也起碼是趙魏的水平,一兩千萬人的國家,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大會戰。
上次中國有這種組織能力,還是在戰國時代吧。
這種軍事代差發展到極端,就是1920年,十月革命后猶如喪家之犬的恩琴男爵,帶著800散兵游勇、幾乎沒后勤的情況下殺入烏拉巴托,成為蒙古「開國大巴圖魯司令」、轉世成吉思汗,在蒙古燒殺搶掠,蒙古人甚至不敢反抗。哦,他們的敵人是北洋軍,蒙古鐵騎?根本不存在!
也許有人拿俄羅斯被準噶爾人占了幾座城舉例,說什麼一想到噶爾丹,沙皇/總督就睡不著覺如何如何。那時代西方軍人,不管是為了表現自己,還是為了找國會老爺要錢,吹噓野蠻人牛逼是政治正確,你要看八里橋軍官的信件、回憶錄,你還以為兩邊打得勢均力敵呢。
回到蒙古與中原王朝,不是說非得戰勝蒙古人,才能解決蒙古問題。
只要武器代差發展到一定程度,邊境的民團配備先進點的火槍、少量火炮,依托城池、小鎮防守,蒙古人部隊少了沖不進來,部隊多了搶那點糧食還不夠吃的。
雙方交換比達到個臨界點,不能以戰養戰,蒙古人就再也打不進來了!
滿蒙聯盟,何嘗不是蒙古人用自己殘留的影響力,做了一把投資(雖然大股東很不厚道),讓蒙古在中國的影響力又持續了200年?什麼推崇黃教、減丁、分而治之,這些套路,幾百年下來蒙古人看不明白?真以為他們傻啊。
真有實力,幾個王爺私下開個會喝個茶,操刀子就反了。真以為光靠理藩院那幾個舉人老爺,外加收買幾個臥底,就能看得住王爺和喇嘛們?沒辦法,時代已經不允許靠打劫致富了,僅此而已。
當然,滿清也沒吃虧,除了要一起鎮壓漢人外,更主要是俄羅斯力量的滲透,讓蒙古人有了極高的統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