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委婉很難,我自己想委婉都委婉不了,看到她就噁心,直接斷交了
我兒子前好友的媽媽
我們已經到了不止是天天串門,已經到了只要我家邀請了共同認識的小朋友就必須把前好友也一起請過來的地步,不然那孩子就傷心,她媽的玻璃心就受不了就找我。
我兒子和那個男孩在小班的時候認識,兩個孩子玩的很好,幼兒園同班,小學同校不同班。一直到四年級,一共六年多
中間雖然那孩子移情別戀過一次,長達半年+,那時候我兒子天天委屈跟在屁股后面他都不理,但小學后因為移情別戀的對象去了其他學校兩人又和好如初了。
那個孩子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他學習特別好,經常年級第一,專注力強,做事沉穩,從不像其他孩子一樣追逐打鬧。但他興趣比較少,每天最大的愛好是學數學,要不就是編程,回到家天天自己看數學方面書。
他媽媽對他的學業、樂器要求嚴格。他除了體育,其他方面都很優秀。從剛上幼兒園開始,放學回家他就喜歡學著老師的樣子教家里大人,後來小學就特別喜歡考別人數學題。能說會道,很喜歡理論,特別能占據道德制高點,口才好,別人都說不過他。他專注力很強,她媽曾炫耀說,自己在家隨便刷劇,孩子都不會打擾她。她一說話孩子就聽。對于我的孩子在家我就不能看電視她理解不了。這孩子性格強勢,小時候玩法和別的孩子完全不同,而且性格執拗,除了他媽的話,其他人的話他是完全不聽的,或者說他當時聽一點但后面也不改。長大后和別人的相處會好一些,但性質沒根本變化。他身材比例很好,個子高,腿長,手指也長,鋼琴彈得很好,但肢體動作很不協調,比如手肘會扭著放,看著挺別扭的。
也許這種智商高的孩子就是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吧。
那個孩子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是朋友圈里公認稱贊的對象,是所有家長拿來鞭策自己孩子的指南。他白白凈凈的又很瘦,給人一種柔柔弱弱的感覺,經常笑嘻嘻的眼睛瞇成一條縫,說話比較有趣,看起來人畜無害。又經常一付委屈巴巴的樣子,動不動就傷心,就算真的委屈,別的孩子一會就好了,但他一定要別人哄別人低頭讓著他才行。對比別的孩子的熊來熊去,大家會不自主的關照他。
我兒子雖然學習也不錯,但太過貪玩,很多事情也不上心,成績一般般,屬于好學生梯隊里的中等。他非常喜歡看書(科普類的比較多),是個逗比,但又有點木,包容心比較大,愛好比較多,象棋、天文、化學、人體、科學、乒乓球、編程、無人機、剪紙,挖沙子(前好友一點都不喜歡挖沙子,去到沙灘也是纏著講故事)。
他和前好友兩人重疊的愛好比較少。性格相對他們班的大部分男孩子來講,我兒子是比較乖而且很講道理的,在家里偶爾調皮。學校定的這種規章制度他很遵守,但平時在外面玩的時候喜歡冒險,不喜歡遵守一些非硬性規則。語言方面他說起一些科普類的可以滔滔不絕講一天,但人際交談方面的語言弱,不習慣主動講述自己的事。除非我引著他問,不然都不知道他身邊發生過什麼事。而且他不主動,基本都是別人找他玩。雖然和前好友差別很大,但小孩子之間,除非非常合不來的,不然都是很容易玩在一起的。
長久以來,我都為兒子好朋友的優秀感到高興。我兒子和他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兩個人也從不調皮搗亂,大人很省心。所以他們大了之后我一般不會去關注他們具體是怎麼玩的。
他們兩人經常粘著在一起,尤其是22年下學期我媽回老家之后,沒有外婆接送和管教,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更是多起來。
因為孩子的原因,和對方媽媽也熟悉起來,她非常非常的主動,從認識開始,她就經常熱情邀約,我們自然而然對他們另眼相待也熱情回饋。不過,相對來說,這幾年下來,無論日常照看孩子還是有事幫忙,我們關照他們的次數會明顯多很多。因為她家是一家三口,而我家基本一直有外婆帶孩子,中間只有有大概一兩年不在(幼兒園中下、一年級下到二年級寒假和四年級上學期),外婆不在廣州基本都是我不忙的時候,我的工作朝8晚5,公司不太遠,時間相對比較充裕。疫情的時候還會連續幾個月幾個月的居家辦公。另外,東北人更好客一點,我媽的性子也非常隨和,我家又離她家很近,是最好的幫忙人選。
而他家,公婆和媳婦非常不合,小孩中班后家里就沒老人幫忙了。(補充一下,我媽和她婆婆先熟悉的,我媽說她婆婆老實巴交,經常找我媽訴苦什麼事都被兒媳管著,嚴格到晚上買什麼菜都要被安排。後來我和那個媽媽熟悉之后,她說的是她婆婆膽子太小能力太低,啥也不會,必須被安排才行。這是人家的家事,我和我媽也就聽聽,不會去摻和)那個媽媽大概全職了兩年,偶爾做些兼職,其他時間夫妻倆都是要工作的,他老公要經常出差,但不出差的日子下班非常早。所以她家平時或者寒暑假,都會經常需要別人幫忙帶孩子。她能言善道,很會籠絡人心,為了她的兒子她特別熱衷和各個媽媽套近乎,為的就是平時孩子有人能幫忙照看。曾經她和我列過,可托付孩子的家長清單。
我身邊熟悉的家長都是很熱心腸的,很多時候會主動幫她。所以我以前有陣子有種天天很忙的感覺,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帶娃上課,周日帶倆娃出去玩,那時候還羨慕他們夫妻倆真幸福,經常能周末二人世界。(這里后面回想一下,她喜歡邀請的是媽媽們,不是孩子,她根本就不怎麼喜歡小孩,尤其不喜歡孩子去她家添亂,最多喜歡能陪他兒子的小朋友。她會在別人媽媽面前夸獎別人孩子,但背后卻很少對其他孩子褒義的評價,連她自己親外甥在她嘴里也是很差勁的,完全沒辦法和她自己兒子比的。)
她學歷不高,但人很上進,能說會道,做到財務的高層次位置。感覺比我更開朗熱情善良,更有公德心正義感,喜歡烹飪,也非常熱衷參與集體活動。我自己是工科女,身邊幾乎都是技術宅,所以對于不同行業的開朗熱情的她很是欣賞。
我們倆話都多,也聊的來。她很擅長傳播她的育兒理念,她的兒子是她最得意的作品,在她的眼里,她兒子是完美毫無錯誤的。再加上那孩子確實學習好,紀律好,自律性強,雖然經常委屈偶爾歇斯底里但大多時間都顯得文質彬彬不像別的男孩子那樣吵吵嚷嚷。這些恰恰是普通孩子所欠缺的,所以她會經常大談特談她的育兒經驗,美化的講她家孩子各種各樣的優秀事跡,她家娃每天說了什麼話她都要講。總是批評我的育兒方式和我家孩子的調皮行為。雖然有些事我看到的和她說的不一致,但我也沒深究。可她天天這樣說,會讓人非常焦慮。本身男孩子多多少少都會調皮,其實沒什麼的事情,聽多了她的話,就會不自主的去關注放大自己孩子的缺點。而且她會故意帶著我兒子說自己媽媽不好。
有一段時間,只要和她聊過天,我就心情煩躁,隔一陣子不理她恢復一下,勸自己她也不是惡意,也是為了自己好,加上孩子們那麼要好,可是下次接觸又這樣,反復循環。
但她喜歡背后講別人壞話,經常有負面情緒,口頭禪是「煩死了」,還一點都容不得別人批評她,無論什麼人批評了她和她兒子她都受不了。雖然我自己覺得,一個人要是不喜歡和認可另外一個人,就離遠點,至少不要再求人家辦事,而幫過我的人,是要感恩的,怎麼可以背后詆毀。但她是,一邊被別人幫忙,找別人幫忙,一邊說著幫忙人的壞話。好像是幼兒園大班的時候,一個天天和她散步經常幫她帶娃的家長,還教會她家孩子騎自行車,但與此同時,她卻和我說那個家長的巴拉巴拉,我當時都震驚了,想她怎麼會這樣,就沒怎麼接茬。
後來,只要提到那個家長,她的嘴里就沒有好話,但同時間那個家長還是經常幫她帶娃,甚至還帶她兒子出去旅游,真不知道她的內心愧不愧疚。其他家長的壞話她也會說。總之她身邊就沒什麼讓她滿意的人。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找她投訴她家孩子不睡午覺總找小朋友說話影響大家午睡的問題,她認為孩子改不了就不用管,覺得老師是故意針對他們,對老師意見很大,迫切希望趕快升小學,因為他對自己孩子的成績很自信。
我雖然理解共情不了,但我覺得大家本來就來自天南地北,她只是和我夠熟,性格也不同罷了。人都是有缺點的。我自己也有很多缺點,我自己也容易生氣和焦慮不滿,情緒也不怎麼穩定。認為她只是太過敏感,她平時其他的表現都非常加分,加上兩個孩子玩的真感覺很不錯,我認可她是我的朋友,那我就會包容她的缺點,所以不爽的地方我基本忽視或者忍著,平時和她說話會比較注意。
那個媽媽語言能力很強,看問題也算獨到。雖然感覺沒那麼正直正義吧(她曾笑話我是小粉紅,我真的很討厭這種說法,愛國是罪了麼),但也是在接受范圍內。從認識她開始,她就不斷的講各種事情她自己的見解和做法,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她自己的難處和委屈。她家兒子的交往一直是她頭疼的一個問題,因為那孩子,雖然很聰明,學習特別好,但玩法非常單一,幼兒園之前不和別的孩子玩,上學后和別人玩也總是纏著一個人不放。并且很容易傷心哭泣。認識我兒子之后,覺得我兒子活潑開朗,正是她喜歡的,她曾多次感謝我兒子把他家孩子帶活潑了,告訴我說,我兒子就是她的第二個兒子,她比我還要心疼我兒子呢。那個媽媽還經常把她的感受掛在嘴邊,也經常把她兒子的感受說上,會哭的孩子有奶喝的那種。
我們聊天一小時,其中至少40分鐘都是她在說話,40分鐘里她會用30分鐘滔滔不絕大聲訴說她兒子在家的種種趣事,獲得什麼本領,她自己的育兒理念,再用10分鐘說周邊各種人的家長里短或者哭窮。她非常會美化自己孩子的行為,無論她家孩子做了什麼事,哪怕是不對的事,她都會主動找到理由說明原因告訴別人讓別人去理解她。(有時候會和事實有出入,但都在接受范圍內)以至于我很知道她介意什麼討厭什麼,加上她本身敏感,所以和她說話的時候我會很注意。我知道她很介意別人說他兒子的性格,會避免和她聊這種話題,但有時候真的不爽會偶爾點一下。
她特別喜歡標榜自己心直口快多愁善感。動不動就是,我說話直你別介意呀,我就是這樣直腸子呀,然后強力輸出自己的觀點。
還經常說自己又代入了,比如我們幼兒園畢業了老師說每個家長都在群里找幾張幼兒園早期的照片用來制作紀念冊,那個媽媽就說,看著他們的小班到大班的成長照片太感慨了,感動地流了眼淚。她和我斷交之后,隔了兩天在我們小群里曬了幼兒園的合影,說她兒子拿照片看了一天,怎麼怎麼傷感。類似的事情很多次,感覺她一點小時都要感慨感嘆感動。以前覺得她怎麼會那麼善良呢,我自己怎麼那麼理性冷血都不能同理她。后面發現,她的感動的基本都是自我感動,自以為的感動,或者為她兒子感動,真實中其他人的感受她其實并不怎麼在意也不會管,或者她只按她自己理解的在意。
她喜歡帶孩子和其他家庭一起外出旅游,為了讓她的娃能和別的孩子玩,只要有家庭組織周邊游他們一定會參加。
但回來卻總是告訴我她兒子不開心,還經常哭,(我第一次見到他兒子歇斯底里的時候震驚了,她卻告訴我們他們周邊游的時候她孩子好幾次這樣,別人早見識過了),因為我兒子沒一起去,他和女生玩不來。我那時的感覺雖然你很好,但你這樣跟我說搞得好像你們玩得不夠開心怪我咯?而且跟他們在一起的感覺總是怪怪的。雖然我家里人都喜歡旅游,我們家體力都很好,也愛玩,但我們更喜歡大江南北各處放松的游玩。她聽我說我們去了哪里就diss我說我們有錢,去那麼遠的地方。可我們是去玩的,是去放松的,肯定是按自己的意愿呀,跟他們一起,就只能看著孩子們粘著,只粘著都不怎麼玩,這感覺一點都不好。而她卻認為,旅游就是為了溜孩子的,孩子開心就行。
所以這6年間,雖然我們那麼要好,但一起多家庭的周邊游的次數大概只有四次。我們可以結伴旅游,但對象一定要是態度隨和親近體力好的,孩子們能嗨玩的。而不是動不動就腰疼讓別人顧及,還總是把主觀臆斷壓給別人的人。最重要的是不想孩子被纏著。孩子們可以一起去玩著玩那,但不可以只會粘著纏著說說說
這個媽媽的教育方式我曾經認為特別優秀,她家孩子好像不到半歲她就花大價錢買了閃卡開始練,她說她兒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問英文單詞他都會指,問幾乘幾也都能指出正確的答案。後來又上早教什麼的,他又特別注意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要求孩子說了什麼就必須做到。她的很多教育方式我是認可的,并且會把這種方式推薦給我的其他朋友。而我的教育完全不同,我懷孩子保胎了4個月,后面還是早產了,我兒子小時候身體很差。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即便我知道很多提升孩子智商的教育理念(包括我兒子出生的時候,不哭才抱的理論特別盛行,但我家本身早產住了很久的保溫箱,回來的時候哭都不會出聲,我怕孩子缺失安全感從來都是一哭就抱的,我兒子甚至因為我們這個習慣很小就學會了假哭),但都沒有去做,怕影響孩子的健康,固化孩子的思維,我覺得孩子一定要有小伙伴才能健康成長,而我家是樓梯樓頂樓9樓,上下樓不方便,在幼兒園之前,就努力創造條件,吸引周圍的孩子和家長一起玩。我家樓上就是周圍孩子的聚集地,所以從小到大我兒子都是玩具多多,玩伴多多,有好幾個一起長大的光屁股小發小,不過可惜的是沒有同幼兒園的同小學的,孩子們就慢慢淡了。而她家的教育方式和我完全不同,所以她兒子不同常人的做法,我一直以為是天才少年的特性。
不過也有比較奇怪的地方。記得我們第一次家庭相約去戶外玩,是區兒童公園,里面有個大沙池。我兒子脫了鞋襪就輕車熟路興奮的玩起來了,而她家孩子在旁邊猶猶豫豫的也抓了沙子。她老公不知道說了什麼,我就聽到她勸她老公說,沒關系的,哪個專家說了,沙子刺激手掌對大腦好,不要怕臟。我當時一腦袋問號,只覺得不可思議,不是不認可她的理論,而是因為,當時她孩子都4歲半了,他們老家也算農村的,就沒接觸過沙子嗎。。。所以我一直認為,孩子很小的時候接觸什麼多,以后就會更喜歡什麼。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前好友一直拿學習當興趣,卻不喜歡挖沙子的原因。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特別欣賞這個媽媽,拿她當知心姐姐一樣,很多事情都會請教她的看法。
她身上的很多特質是我沒有的,有我很欣賞的地方。但她的興趣很少,喜歡說但少做事(除了她自己家的),動不動就是我不會,你來呀。和我的很多看法有差異。因為知道她的脾氣,意見不同的話題盡量少提就好了,相處還算融洽。但我也很煩的地方,我不喜歡麻煩別人,但她特別喜歡找別人幫忙,也不管別人忙不忙。她非常擅長用平和商量親昵的語氣來要求我做一些事。在小學一到四年級,正好是我上美院業余班的時候,另外我還在我們班做家委,有很多雜七雜八的事情。那時我什麼話都和她講,我有多忙她都是知道的。但她還是會經常找我。一邊說我為我們班默默付出別人都不知道太不值,一邊讓我為她做事。其實剛認識的時候沒那麼熟我是拒絕她的請求的,好像是讓縫姓名貼我覺得量太多婉拒了。
後來慢慢變熟悉了,我是東北人,本身就有點好管閑事,能幫上忙的都是答應的。但有的時候真的忙不過來。我幫他們做過很多次手工(他們要求的)拿去比賽或者交作業。手抄報、科技作品、燈籠、照片打印、二維碼、過塑、改枕套、p照片等等,只要我能做的,她會直接找我。她看我們經常在學校拿科技比賽的獎,就訴苦,說他家孩子都沒什麼機會在學校拿獎,他們也很想拿一下感受一下呀。雖然自己那個時候美院的作業忙的焦頭爛額,但還是同意了,作業+我兒子的作品+他兒子的作品真挺累的。那次他們拿到獎了,她對我喜笑顏開。但對于我的作品,她并不欣賞,單純是為了得獎,她對我做了什麼花費了多少時間多少心思根本不在意。他兒子表現得更是不屑,我記得他是那種看都不想看,還因為耽擱他們玩語言游戲了甚至表現得不高興,只是聽他媽媽的話隨手交上去。
按她的話說她兒子很佛系不在意這些。後來有次燈籠比賽,周一我們老師都沒給通知的時候,她就微信我「親愛的,能幫個忙不」,那次比賽學校通知的時間緊張,只有三四個晚上的時間,她就那麼理所當然的占了我整整2個晚上,做完他們的,最后我熬了大半宿請了假才做完我家孩子的。因為幫她做的是按他們的想要的圖做的,我們自己的是我自己發揮的,會好看很多,那次我們評到了一等獎,他家孩子在班里落選(同學們投票,因為燈籠缺少童趣),沒有沖進校賽。他媽給我的感覺很奇怪,好像怪我給他家孩子做的東西沒有給我家孩子做的好,導致他們拿不到獎,臉色難看得很。再下一次科技節,正好碰到我做美院畢業作品,更加忙,她又找我,我就直接拒絕了。結果我美院畢業展特意告訴她她理都沒理,幫她做了那麼多次手工,最后她給我的感覺是對我的作品絲毫不在意。
但我拒絕她的感覺真好。其他小忙她還是會找我,比如帶兩個孩子出去玩,幫她接送孩子、打印、p照片、普通手工的小事我還是會幫忙。
最后斷交的原因是,到孩子四年級,我家外婆回去了,我自己帶娃。我兒子每天和她兒子一起放學,經常被他們留下來吃飯玩耍。在那之前外婆會管著孩子不去他們家。她曾經告訴過她家孩子,看到姥姥就不去找我兒子玩。所以之前,她兒子因為不喜歡我家外婆會故意領我兒子躲著外婆,導致放學后外婆經常追不上他們。外婆回去后沒人管,而他們對我們實在太熱情,孩子們又想在一起玩,我試了幾次被總是被說,就沒有再限制孩子們的接觸時間,反正我兒子在她家吃過飯后我就帶她孩子出去外面吃,那陣子經常帶倆孩子到處轉悠。再後來碰到疫情,我在家辦公,兩個孩子天天在我家一起上課一起玩。
我每天都聽到她兒子對我兒子各種威脅命令的話「你快點過來,怎麼還不過來,嗯~?你還是不是我好朋友了!。你這樣不對,你必須做xxxxxx。你剛剛同意了要玩xxx就必須遵守。你怎麼這麼不聽話」類似的話。這種級別的話讓我再不在意太難了。命令的語言出奇的多,基本他倆的對話都是這種,天天說我兒子各種不對。還經常扣帽子,站在他自己的立場的道德制高點指責我兒子各種不對。我本身的記憶力不太好,也不喜歡描述這些事,發生過太多次了。在我家要求我兒子像主人一樣禮讓,在他家要求我兒子像客人一樣遵守主人的規則。那個孩子會制定各種規則,發號施令讓我兒子遵守,我兒子雖然乖,但小孩子本身就不喜歡條條框框,無論哪個年紀的孩子都不可能循規蹈矩做提線木偶呀,就會經常被無端訓斥。
他記住我兒子的課程表,算好每天能一起玩耍的時間,達不到就抱怨和斥責,哪怕當著我的面他收斂一點,也是一付大爺高高在上的姿態趾高氣揚的各種命令我兒子。玩什麼玩多久怎麼玩什麼時候結束都得聽他的。我問過我兒子,每天都只玩那個游戲(她家孩子要求的游戲,后面才知道倆孩子的實情更嚴重)開心嗎?我兒子說有時候不開心,但他不敢也不能拒絕,因為對方會傷心,而且對方還會喋喋不休的數落他,他講不過。
那個孩子哪怕有一絲覺得委屈不快都要傾訴表達,她媽媽都會找我說道。包括最后撕破臉這次也是一樣。
最后,在四年級的寒假,疫情放開了,孩子們正式放假,我結束在家辦公回公司上班。那時感覺和他們相處更加不適,隱隱的感覺那個孩子在引導我兒子遠離我,他會在我和我兒子電話的時候故意在旁邊說話吸引我兒子的注意。
在我去找他們的時候看到我也故意不理我。直到有天我邀請別的孩子來我家參觀倉鼠,我就告訴我兒子,讓他別邀請這個前好友了,理由是「家里有其他客人」,反正這個前好友和他媽媽非常討厭倉鼠,我兒子也不想時時被人教訓,就轉告了那個孩子。沒想到,當晚她立刻帶著她家孩子直接上門來興師問罪了(平時只是孩子來,大人絕不會不打招呼直接上來),開門就說,「怎麼,不歡迎我們?」那個表情和音調我現在還記得。
她回去后又用微信找我里面很多很多過分的話。大意是這樣的,「你的感受我從沒想過,也不會管,你兒子天生性格軟不會拒絕那是你自己的事,我更不可能考慮他。但你評價我兒子強勢已經傷了我的玻璃心了。而且我已經告訴我家孩子你們家長不喜歡他這麼干,讓他看到你們姥姥就躲著,我已經盡責了。
你還不知足,你這樣干涉他們的友誼非常不對。你都說了我兒子好幾次強勢了,真傷了我的心」
最后絕交事件的具體時間線和雙方做法
(1)四年級發現他們之間的語言更加不正常,當時我只是單純的認為還是像以前一樣,前好友在多個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才會語言暴力嚴重,只有他們倆的時候就不這樣了。所以并沒有限制兩個孩子單獨玩耍的時間,那時剛放寒假,下午我兒子有課,所以前好友每天上午找他。但我兒子告訴我說他總是被前好友斥責起的晚導致玩耍時間少。有次我打電話給我兒子(他手表外放)說事,前好友在旁邊非常不耐煩的還在說說說吵得我兒子都聽不到我說話,感覺是故意的,我生氣的讓他閉嘴他才停止。過了兩天,因為和別家長約了小朋友到我們家觀賞倉鼠(前好友媽媽天天說倉鼠是老鼠說噁心,前好友深信他媽媽的話也很討厭倉鼠)我告訴我兒子,那天不能邀請前好友過來玩,他想來也不行。
那晚是周四,是前好友定下的一定要一起玩的日子,以前周四給我兒子安排了書法課,他媽媽還說前好友很不高興來著。
(2)當晚約好的孩子先到我們家,那個媽媽出門辦事,沒想到那個媽媽回來 的時候前好友的媽媽帶著孩子一起上來了。雖然我們兩家非常熟,但家長絕對不會不打招呼直接去對方家。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兒子又又又回家哭訴了,然后他認為我們必須永遠歡迎他們,所以領著孩子過來討說法。直覺是對的。她見面就仰著頭瞟著眼睛說,「怎麼,不歡迎我們」然后三個家長尷尬的聊天。期間,前好友的媽媽一如既往的繼續吐槽別的家長和大談她家孩子的趣事。中間穿插了她嘲諷之前一直幫她的那個家長。我都很驚訝,她是經常向我吐槽人家,但當著其他家長的面,她就那麼直白的說,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她也向我約的這個媽媽說過人家的壞話。
被她嘲諷的家長那麼熱心,經常幫她帶孩子,還帶她孩子出門旅游,估計完全想不到前腳幫著,后腳就被講壞話了吧,而且是持續了好幾年。臨走的時候,她特意問我說小孩子要是做得不好就直接說(她經常這樣表現得很大方,但其實她是接受不了別人丁點批評的),我回了她一句,那就讓xxx少說威脅和控制的話吧,現在都還記得當時自己手都抖了,真挺慫的。
(3)她回去沒多久,應該是剛到家,就發了微信過來,開頭就稱呼我為「親愛的」,假興假意的為貿然登門說了抱歉,然后又說自己和孩子都不知道我指的「威脅」是什麼,問我具體是什麼。我感覺態度和她平時差不多,就語音描述了幾句我經常聽到的話。她就立刻炸毛了,說她兒子從不記得自己說過這些,她也沒聽過,是我們小題大做。
說我們介意是我們的問題等等,她要問問其他家長是不是也遇到過。她家孩子威脅人的話,她認為和爺爺逗孫子的威脅是一樣的。她說,雖然她老公也對于爺爺威脅孩子都接受不了,經常說他家爺爺,但她認為,她家孩子被爺爺威脅都可以不在意,我們在意是我們的問題。我真無語,我爸還經常逗我兒子說,你暑假再不回來,我就把大棗都吃光不給你留。這哪能算威脅,這就是老人逗小孩呀。而且他家的爺爺早被她天天數落和罵了,當著孩子都不避諱的那種,爺孫有什麼感情?怎麼會怕爺爺逗??和小孩之間實打實的威脅性質怎麼會一樣?如果我兒子跟他孩子說,你如果再這樣你就永遠不是我好朋友了,他會不在意?真懷疑她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家孩子威脅人都快成口頭禪了。
四年級兩個孩子那麼多晚上都是在他們家玩,她肯定聽到過,卻從不認為那些話過分。她之前口口聲聲說拿我兒子也當自己的孩子,說多心疼他。結果呢,她自己兒子受到一絲一毫的委屈她都要訴說,但我家兒子遭受了那麼多的委屈她卻一直視而不見當做理所當然。我家遭受的長久的語言暴力她覺得不算什麼,我幾次小心翼翼評論幾句她兒子強勢她認為傷了她的玻璃心。。。真邏輯感人
(4)她說,她覺得家長不敢干涉孩子直接的事情。指責我干涉了我都要被氣笑了,因為她前一天就帶著孩子跑我們家來興師問罪,就不是干涉了?現在微信找我,就不是干涉了?我被動承受還成了干涉了,真是邏輯感人。說到「不干涉孩子的友誼」這個,這個也是經常聽她說的理論,我一直也是遵循著這句話做的,所以那麼多年,那麼多次,我從沒插手過,甚至鬧掰這次,我只是拒絕了他來我們家而已,什麼話都沒有說。
我和我兒子對他兒子可是從來一句話命令要求的話都沒說過的,難道我家里邀請什麼客人都不能自己做主嗎?她以前經常告訴我她家孩子又又又委屈了,讓我孩子對她孩子好一點,就不是干涉了?這麼多年只要別的孩子來我家玩就必須把他們也邀請過來不邀請就怪罪我就不是干涉了嗎?她直接上門逼問,微信逼問,是想逼著我再接著夸他家孩子好天天迎接他們嗎?另外,她前幾個月才剛找過別的家長,指責對方孩子纏著他家孩子,那個家長比她現在的態度還好一點,都把她氣壞了,她還跟我吐槽過,這個媽媽做人真是夠雙標。現在看到這句話很煩,第一,要求別人不干涉要首先自己做到不干涉。第二,這句指的是不干涉小朋友正常的交往,都已經是習慣性語言暴力了還不干涉,等著發展成pua嗎?第三,不干涉的前提是雙方平等尊重,我兒子那麼小像白紙一張的和他們玩,已經把他們灌輸的所謂標準深深印在心里了,還怎麼可能平等?標準很多都是他們定的,卻要求我們遵守,反之,我們說的話他們怎麼不聽呢?
(5)然后她又像往常一樣,又又又訴說聽了我的話自己怎麼傷心了,她孩子怎麼難過了晚上睡不好了。然后她又拿家孩子記住我兒子課程表的事,用來當例子證明她兒子對我兒子好,上心。別說課表4年都沒改過,記住是分分鐘的事,就算記住了,怎麼就能證明對我孩子好了呢?而那孩子記住課表,是為了掐著時間的找我兒子玩聊天的游戲呀。我後來才得知,我兒子有時候放學就趕緊溜,不等他。為此,前好友媽媽還特意找過我,說我兒子不對,說他兒子又不高興了,讓我兒子放學等。呃,又找到了一條她干涉孩子交往的證據。她認為如果我們接受不了他孩子的強勢就不要一起玩了,她家孩子她也不認為需要改,如果我們認為一定要改,也只能慢慢改。讓我們自己去找其他玩伴吧。
直言不知道我們的感受,又開始訴說她自己聽到我的話有多麼的不舒服,多麼的難過。他家娃又說了什麼具體的話又怎麼不開心,又又又傷心了。得,她家都是豆腐心,合著我家人就是鐵打的,這麼多年忍受了那麼久的語言暴力,就不會受傷,不會傷心和難過?
(6)她認為她兒子的性格不會對我兒子有絲毫的影響。就像二三年級的時候,一起在外面看孩子們玩,我說他兒子怎麼總是控制我兒子,她說你家孩子性格就是這樣的,脾氣好,所有人都可以控制他。當時我呆了個呆都沒反駁她。現在真想回去懟他一頓。她忘記當初是怎麼感謝我,說我家兒子把他們孩子性格帶活潑了嗎?他們能被影響我們就不會了嗎?看來真的是認為我家人都是鐵打的。
(7)她又說,她已經提醒她兒子了,她做的夠多了,甚至都告訴她兒子說,「人家家長不喜歡你這樣做,你看到kk(我兒子小名)和姥姥在一起就不要去找他玩」。
omg,我頭一次知道,教育孩子可以不指出孩子做法的錯誤,而是把矛頭指向對方的家長,讓孩子認為都是對方家長過多干涉的問題,絲毫不怪自己。怪不得他們一起玩的時候對方孩子總是慫恿我兒子躲家長。而且,我家孩子受的傷她完全不在意,我們沒有對他兒子做任何不好的事情,只是就事論事的點評也讓她覺得我傷了她的心,從而指責我。也才真正知道,她真的從不尊重我們。
(8)然后就是指責我我們一家人。抬出她老公和她媽來壓我,指責我媽和我,把責任推給我老公。說是我兒子自己不懂拒絕,她認為當初我媽對她有意見她已經不高興了,說她媽當初都看出來了,現在我對她也有意見真的是過分。這里真的被她的邏輯笑到,我媽真的是對別人忍耐力最強的人了(這麼多年要不是我媽一直勸我要忍,不要起沖突,不然我根本不可能忍到現在)。
去年我媽經常帶著孩子打羽毛球,遇到他們還會熱情邀約,但,每次她家孩子只拍了一兩下就要拉我兒子去聊天,他自己非常不喜歡打球也不讓我兒子打,這種無論換那個家長都會不高興吧,就算是這樣,我們一句拒絕的話也沒說,遇到也還是會邀請。怪不得後來我媽再打球沒有被他們纏著,我記得當時我媽還和我說,不知道為什麼他們不過來,能安心打球不被打擾真好。還來個她媽看出來了,正常人發現不該先想想為什麼不想你們一起打球嗎?你們不愛的東西還不許別人喜歡了?我們就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只是堅持打球都不行了嗎?非得把你兒子當少爺一樣供著聽他的?你這麼能咋不上天呢?你媽說話你當圣旨你咋不天天呆老家三叩九拜守著你媽呀?
(9)她說她已經盡責了,她說她經常在孩子玩的正嗨的時候提醒孩子別那麼兇,難道還得天天跟著小孩后面身后管?呃,也就是說,她從來沒有告訴過自己孩子,什麼做法是不對的,只會在孩子完全嗨皮的時候說兩句蚊子聲的話就算管教了。
。。我真的呵呵了,她告訴過我無數次說她在管,我一直沒好意思問她怎麼越管越差勁。現在,終于明白,她管來管去,把孩子管成了語言施暴者的原因了。真的是表面說一句,但從不講道理,實質完全的縱容。
(10)她又說,她就又說她的孩子她管不了,就算管也是只能一點點慢慢管,要像打補丁一樣,一點點改善,不能一下子教育好的。我滾ta ma的吧,你家系統真厲害,打了6年的補丁,打成了這個樣子,還告訴我繼續,我信你個鬼
(11)見談不攏,前后三次說那就讓我兒子自己去找別人玩吧。雖然整個過程,雙方的語言都生氣而克制,但字里行間中她透漏出的真實想法和態度讓我立刻火了,完全推翻了她以前給我的印象。可就是這樣,我從頭到尾并沒有斥責反駁她,一是當時真的拿她當好朋友我還沒轉過來,二是怕我兒子接受不了分開鬧太僵以后不好處理。
留了充足的面子給她,只訴說我的基本要求,告訴她這樣的威脅和老人逗小孩是完全不一樣的,希望他們家長真正管教孩子,告訴孩子什麼言行是不對的,讓孩子明白事情是錯的就不可以做,以后別再說威脅和命令的話。
(12)這番談話讓我非常的震驚和生氣。但關鍵點還是我兒子的想法。我把事情原原本本的描述給我兒子,也跟他明確舉例講了和前好友這種不對等的朋友關系會帶來什麼。本來擔心孩子接受不了,但沒想到我兒子很快就認可了,還給我講了他最近的種種遭遇,表示自己很多時候不開心,但家長總是夸那個孩子他就不想說。表示接受前好友媽媽的意見不再一起玩。
(13)因為最后的微信對話里明顯存在邏輯關系的錯誤,而我很多事真的挺后知后覺。
我以為當時的談話只是她的一時沖動,她過后會反應過來找我道歉。所以我雖然很傷心,但還是抱著希望在等著。但后面的事情證明,她從來不認為自己錯了,也從不認為他們傷害了我們。後來是過年回家。返校前,路上遇到過他們一次,他們當時表現得非同尋常的熱情打招呼,我那時還沒想好要怎麼相處回應了一下就走了。然后她在微信上說,送我一顆她婆婆種的大白菜(就是那個她經常吐槽的無能又懦弱耽誤了她家孩子發育最后被送回老家的婆婆),他明知道我們平時很少在家做飯。我拒絕了。開學前一周一直在思考開學了該怎麼辦。考慮再三,不管大人如何,孩子的關系還是必須得改變。他們現在三觀還沒有形成,繼續下去壞處遠大于好處。于是聽從朋友的建議,和孩子演習如何應對對方,如何拒絕,如何反駁,如何懟回去。
如果對方還掐臉,訓練他要直接還手打回去,不管那孩子掐人的時候是不是還是笑嘻嘻的。那時我兒子還天真的問我,他不想徹底鬧掰,不然以后想玩大富翁了就沒人陪了。我回他說,再喜歡吃的糖,粘了屎你還吃嗎。孩子那麼多,不用只和他玩。孩子想明白了,決定聽家長的。
(14)開學第一天,前好友果然來找我兒子了,還是那副很傷心很可憐的樣子,追著我兒子懇求。但這回不是之前趾高氣揚的威脅「你還是不是我好朋友了,xx趕緊去做」,而是變成了委屈的說「我們的友誼小船要翻了」,回到了他幼兒園的愛哭狀態。我兒子直接開懟。那個孩子就更傷心了。要知道,他們剛成為朋友時,那個孩子因為我兒子和其他人玩,就大喊「只有我是你的好朋友」,我兒子當時反駁「雖然你是我的好朋友,但xxx也是我的好朋友呀」。
我那時以為反駁完就好了,沒想到那個孩子鍥而不舍,把「只能是他的好朋友」這種類似的話天天磨給我兒子。幾歲的孩子,哪里架得住洗腦,才導致這麼多年循序漸進的被控制。不管是真委屈還是裝委屈,委屈真的是一把很好的武器。
(15)我兒子懟前好友后,我以為前好友會持續一陣子糾纏。沒想到,第二天,他就冰冷聲明我兒子從來都不是他好朋友。見到我兒子再也沒了委屈巴巴的模樣,關系徹底決裂。而他媽媽,也從熱情的要送我白菜,也變成了用冰冷的要回備用鑰匙(我們鑰匙互相放在對方家以防忘帶)。給鑰匙是我們爭執后的第三次見面勉強算是第三次交談。見面前我也想以后一個小區一個小學搞不好還一個國中,完全路人太尷尬,而且我的基本訴求是孩子不要再被威脅控制,現在目的已經達到了。
家長什麼關系都無所謂,本想委婉的和她緩和成路人關系。但在見到她那一剎那,發現真的做不到。完全做不到。被欺騙了6年的真情實感。在我眼里一直有正義感有公德心的她,得知她心理其實對我們是那樣的自私霸道,真的噁心得我想吐,看到她,別說心理上,連生理上都嚴重不適。算了,反正她已經對我完全冷漠了,那我更犯不上對她委婉的熱情。至此,我們白菜般的友誼徹底決裂。
(16)整個決裂過程從始至終,除了孩子拒絕他們來家里,我拒絕了她的大白菜,教孩子懟人外,其他都是她主動挑起的。對于一個一丁點不爽都能立刻跑去別人家質問的人,我想,無論我如何委婉,最后的結局也是和現在大體不差。我的的確確太包子了。這件事的后勁很大,幾個月我都沒緩和下來,最近才好些。
后面知道她竟然和其他家長說我莫名其妙,她都傷心得哭了。說她特別特別拿我當好朋友的,讓別的家長同情她。我真是三觀又又又一次被刷新。
看清一個人,發現他不對的時候就該警惕了。就像這個媽媽經常詆毀幫助過她的人,到處說壞話,公德心再好也是道德觀不強很自私的人,我竟然一直覺得她熱心人品好。
這半年對孩子學習沒怎麼用心,買了一堆書,天天想著怎麼教育他如何識別朋友,選擇朋友,讓他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拒絕不想做的事
~~~~~~~~~~~~~~~~~~~~~~~~~~~~
補一下沒說的信息,會有部分重復
1,補充下那孩子的性格,他小時候是經常哭,經常傷心,歇斯底里。後來慢慢長大,語言能力變強,語言才變得越來越暴力。而且他要做的事一定要做,不管對方是誰。
所以發生過好幾次他歇斯底里的吼大人。在他才5、6歲的時候,就在地鐵站沖著一群家長吼「都是你們的錯,都怪你們」,原因僅僅是她媽媽上了車而她沒上去。9歲的時候,因為幫忙帶他去鄰小區做核酸,想一起在那里吃飯,那孩子想回家吃飯,我們就勸了下,他就吼我們「你們接我來的,必須立刻把我送回去」。挺多次的。他的情緒只有他媽能安撫,其他人都不行。所以他這種性格,我兒子完全招架不住。這點是我之前沒考慮到的。還有一個我沒考慮到的嚴重問題是,那個孩子的底層邏輯就是,我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其他人必須聽我的。。這點現在回頭想來真的非常可怕。也是他的控制欲強的原因。。中間我也不喜歡這個孩子的性格,問過我兒子很多次,這樣的好朋友相處怎麼樣,有沒有不開心什麼的,但我忘記孩子太小,是張白紙,他接觸到什麼朋友就會以為朋友都是這樣的,加上周邊家長因為前好友學習好,紀律好,都會夸,我兒子也會被大人的意見影響,每次給我的答復都是喜歡對方,導致我一直沒干預,直到明顯的語言暴力出現加上知道了對方家長這種指鹿為馬的雙標態度,才強制和我兒子講這些道理,也才明白孩子之前一直沒感覺的原因應該是他不懂。
目前的狀態是我和對方家長絕交,我兒子會在一大群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也和對方共同玩耍,但已經不會去在意那孩子的感覺了。
2,一直以來,我身邊的人基本都是善良友善的,做事讓我明顯不認可的人我是不接觸的。但一定范圍內我是會去包容的。我認為小孩子都有缺點,慢慢長大隨著家長的教導會變好。他兒子強勢的性格我和她小心翼翼的提過幾次,因為知道她的玻璃心。而她經常告訴我說她在管孩子,也是我放心的原因之一。到后面鬧掰,才知道她的管孩子是,在孩子們玩得興起,她兒子太暴力的時候,明知道我兒子柔和不拒絕,讓我兒子「你對xxx兇一點」,對她兒子說「你不要這麼兇」(現在想來她每次喊她兒子各種嗲聲嗲氣的各種噁心的昵稱,就算她對她兒子不要那麼兇肯定是無比溫和撒嬌似的,有可能是「你對xxx不要這麼兇嘛」)。
從始至終,從沒真正告訴她家孩子該如何正確尊重的對待朋友。因為她從不認為她兒子錯了。現在想來,如果我兒子真對她家孩子兇,那我們早就鬧掰了。也是到最后后面才明白,他家為什麼孩子一直這樣,而且控制欲愈演愈烈,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長的縱容
3,除了語言暴力,那孩子的肢體動作異常多,也很怪。他身材其實是不錯的,很修長,但身體總是很別扭的扭著,運動姿勢也很奇怪,而且總喜歡貼別人身上。他非常喜歡掐我兒子的臉和胳膊,一邊笑嘻嘻的說你真可愛,一邊摸和掐。早期四五歲的時候他們是相互摟摟抱抱的,我兒子還會親對方。但後來年齡越來越大,男孩子就不喜歡這種肢體接觸了,就成了對方單向摸和掐我兒子,見面就捏臉,我兒子卻很少反抗,這種情況持續了至少有兩年+。
後來有一次,他倆在他們家,大人不在,我兒子實在受不了這種捏臉掐肚子逃回了家,那孩子還追了過來。我當時在家,不明就里,看那孩子沖我笑嘻嘻的不說話,我還讓他們好好玩,回頭她媽媽就找我告狀說我兒子沒打招呼就走了,我還教育我兒子離開別人家不能不打招呼,要有禮貌。委屈的小孩在鬧掰后才給我講清楚原因,是被掐和戳肚子弄的實在受不了了才跑回來,結果前好友追上門,還被我訓了。掐臉這點我和我媽明確對他們表示過不可以,也說過那孩子很多次。但從沒效果,一直到徹底鬧掰才算終止。我問過我兒子,為什麼不反抗,他說不敢。前好友在跟我兒子鬧掰之后,有陣子看到他粘著另一個幼兒園+小學同班的小皓,小皓和我家孩子一樣柔軟善良。不過小皓比較熱愛運動,前好友不愛運動,也不住一個小區,應該不會發生像我們這麼嚴重的情況。
但有一次,在購書中心,親眼看到小皓趴在地上看書,前好友先是笑嘻嘻的摸和捏小皓的臉,然后干脆整個人趴在小皓身上繼續笑嘻嘻的摸臉摸脖子。小皓看書入迷了,沒有注意這種肢體動作還在繼續看書。都10歲半一米五幾的男孩子了做這種動作,我實在看著噁心,把小皓喊起來才算結束(因為太噁心忍不住就立刻把他們喊起來了,都沒叫小皓媽媽過來看一下)。
4,對于他們,我覺得作為朋友我已經夠好了,她的話我很少拒絕,甚至我家如果招待了其他小朋友,她為了她家孩子不傷心要求我只要xxx去我家,那我也得去她家把她家孩子接上一起,我都會照做,去接他家孩子過來,接了很多很多次。可在我家里,多個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我兒子就總是被前好友纏著他倆單獨玩,導致大家都不愉快。
其他家長還拿這件事打趣過幾次。說倆孩子總粘在一起,別人都插不進去。我兒子只要有一點不理前好友,他媽媽就會立刻找到我讓我管教。小學因為我們和他們不是一個班,周末的課時間也不一樣,有時候我兒子會和我們班的孩子玩,他媽媽就會酸我,說我們又有好朋友了不理他們了巴拉巴拉的。我之前很奇怪,他和誰誰誰玩了什麼,有必要事無巨細的告訴我嗎,每次還要重點強調一句,她兒子也和xxx玩的很開心呀。在我看來,小孩子玩耍都是開心的,哪用得特意告訴別人
5。最后的聊天我是想委婉的,我雖然非常生氣,但那時還沒想著鬧掰,因為不知道自己娃的態度,要是他不肯和好朋友分開呢,而且家長圈太小了,只想著以后變成點頭之交就好。再加上,事情真的很突然,我的反射弧又長,頭一天我們還在微信上愉快的八卦,后一天就遇到她登門問罪,太絕情的話我實在說不出口。
所以給她回復的信息除了說他家孩子強勢,會讓我孩子性格變得軟弱,要求她管教之外,都沒有去反駁她說的那些話,雖然心里一大堆的話,但語言極其克制,給她留了充足的面子。而且,當時還是拿她當好友的,想著那些很多也是她話趕話的氣話,過后應該會找我道歉的。因為換做是我,在知道傷害了別人的時候,是會很自責的,犯了錯也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但很可惜沒等到,她后面找我不光像沒事發生過一樣,還一付自己大度不計較的樣子。我那時已經知道自家孩子明確的態度,也接受不了對方這種狗屁態度,直接回絕了,然后就沒以后了。一個月后,在我們媽媽小群(8個人)里,有次說到O型血的性格,她說她就符合就是那種說話沖動不計后果,火氣發完了也就結束沒事了的人。
感覺她從頭到尾,從來都沒覺得她錯了。站在她的立場,她擁有一切為自己孩子牟福利的權利,我們之前不反抗不拒絕就是我們自己默許的應該的。後來遛娃時遇到過她一次,她還是一如既往的對著其他家長侃侃而談自己的娃如何優秀,做了哪些有趣的事,真的是一聽她說話就想吐的感覺。我自己不喜歡談論別人,但那個媽媽是個八卦中心,善于和人打交道,今天的大白菜明天做包子的招待別人,只要有機會讓他兒子能和小朋友她一定會跟上,按她以前的話說就是為了讓自己兒子開朗起來。所以她和很多人都非常熟,真不知道她會在背后說我什麼。有一次別人告訴我是說,那個媽媽說我莫名其妙就不和她說話了,她都傷心得哭了。她真的很會裝委屈,也可能她真的認為她委屈。
惡人先告狀,完全沒有同理心。不過長遠來看的話,沒有不透風的墻,人品差,背后說朋友壞話的人也終究會被朋友鄙棄。
6.最后鬧掰前讓我拒絕他登門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疫情的時候,我們先感染了,完全好了之后,和其他孩子在外面玩,有天知道前好友在什麼地方就去找他,結果前好友像避瘟神一樣連話都不說就直接走掉,這個大家都不想感染可以理解。可是而后面前好友自己感染了,頭天還在發燒第二天他媽媽就要求我帶著他一起去外面玩了。好吧,也行,可能是她認為我們有了抗體,不會二羊吧,也沒關系。所以,我們兩家感染的時間差內,有很長一段那段完全沒在一起玩,那陣子,我陪著兒子和其他小朋友及家長一起,每天在小河邊草地上曬太陽,孩子們打打槍,捕捕魚,鬧一鬧。
大人休閑的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不說話也不會尷尬。完全歲月靜好的感覺,和柔和不強勢的人在一起,真的很舒服,我不用擔心那句話說不好得罪她,也不用一直響應她的話,不用顧忌她的敏感說話小心翼翼,說白了就是不用那麼累。孩子可以跑啊鬧啊盡情的玩耍而沒有心理負擔,不用擔心被好友責怪。後來疫情放開正常上班后,他家孩子又天天來找我們,繼續命令我兒子的時候,我和我兒子才更加感覺不舒服,才有了我拒絕他那晚上門。(我們感染好后去找前好友被拒絕,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完全不理人我們也習慣了。我兒子被拒絕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說幼兒園我兒子跟著他后面他都完全不理的那種情況吧,就說小學,前好友同班被他媽媽指責過的那個孩子,前好友媽媽總說那孩子纏著他兒子。
可實際上是,多數都是前好友和那個孩子一起聊天聊到忘乎所以,我兒子喊他都不理,甚至前好友還會告訴那個孩子讓他不要理來接娃的爺爺,跑開繼續玩。他這種行為和拉著我兒子躲著外婆如出一轍。所以他媽媽總說他多愁善感,但我卻總感覺那孩子有點涼薄)
7,長久以來,我兒子和前好友的玩耍方式都是,兩個人在旁邊玩說話的游戲,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哪怕本來我兒子和一群孩子玩的好好的,前好友只要過來,會立刻黏住我兒子,要求他只和他玩。前好友特別專一,只玩他喜歡的。我兒子陪著他玩了2年的地鐵游戲,2年的編故事游戲。其他游戲基本都不玩。我兒子喜歡的象棋之類更是不玩(贏不了的他不玩,偶爾他會玩他能贏的)。后面四年級開始玩大富翁,一開始我兒子比較擅長經常贏,後來,那孩子變厲害之后,在他局勢好的時候可以玩到半夜12點不讓結束,讓他媽媽拍照第二天繼續,第三天繼續。
他媽媽當時還跟我說倆孩子玩的真好。我斷交后才知道,之所以拍照繼續是因為前好友處于優勢,如果我兒子處于優勢早就會推翻重來了。天天只玩這一局,我兒子也受不了,要求結束,結果前好友出了一道根本無法完成的數學題給我兒子做,要求他做完才能結束。不然就要求我兒子低聲下氣的求他。以前看他倆在一邊玩耍,對方又看起來柔柔弱弱文質彬彬的,還一直笑嘻嘻的,從來沒想到過游戲內容會如此不公平。
8,倆個孩子總是粘著一起,那麼多肢體動作,后期基本上都是我兒子被拉扯。我以前是欣賞她的教育理念,覺得不該干涉孩子。所以,雖然看不慣,但心理防線一直在降低。曾經一次無可奈何的和她開玩笑說,「他們這麼粘,以后就算是要結婚我也不會反對」。
她非常認可她兒子的強勢,後來當著我的面,開心的把這句話告訴別人,然后說,「她認為結婚都可以,我覺得也行呀,反正我想我兒子不會是受的那一個」。。。。。
9,我兒子後來告訴我,他說他很小的時候,還沒有性別意識,認為他們會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以為長大會和這個前好友結婚。一直到我和對方媽媽鬧掰,我兒子都沒有和我說過他不喜歡這個朋友的話,也很少具體聊他們之間的事。最后鬧掰,我和對方講的也都是我看到的那一點點,只是表態我不想我家孩子繼續受委屈,希望對方家長能管教。但她認為他們完全沒問題,如果不是對方媽媽的自私霸道表現得這麼明顯,也許這場持久的語言暴力都不會結束。鬧掰后復盤這件事,我兒子偶爾透漏的他們對話的點滴,真有點讓人后怕。
那個孩子曾經讓我兒子不要和姥姥親近,背后講姥姥壞話,持續了很長時間,我兒子那時很糾結,感覺和姥姥親近就對不起好朋友一樣。姥姥和我講過幾次,但老人家沒想那麼多,只說孩子躲著她讓她生氣,前好友每次見到我都笑嘻嘻的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我根本不會去細想。姥姥回去后,我完全管孩子的日常,前好友覺得我管的多,限制他倆玩的時間了,也開始故意讓我兒子遠離我,才讓我對他感覺越來越不舒服,到鬧掰那天拒絕了他到我們家玩,最后才鬧到絕交。真細思極恐
10,這件事我受傷很深,那個媽媽算是我這幾年最信任的朋友了,雖然中間因為她的態度有陣子比較冷淡,但大部分時間關系都非常好,我們的微信聊天非常多,也很有共同話題。雖然我在這個回復里回想了那麼多讓人不舒服的事,但這麼多年的相處,我們之間也有非常非常多開心的事的。
這也是她每每提要求說感受我都會關照的原因,但我從不會向她提要求,也根本提不出口,最多是和她吐槽下工作和老公。最后的聊天內容,雖然她語氣委婉,但明確的表露了她咄咄逼人不尊重的態度。這件事讓我傷心很久,幾個月都緩不回來,中間郁悶到神經衰弱,常常失眠,很痛苦。我真的永遠都不想再見到她。
11,我不知道小朋友的好朋友該如何定義,如果形影不離的才能算好友,那我兒子之前只有這個前好友。但如果能玩到一起都算朋友的話,那他朋友很多。可由于前好友時刻纏著他的緣故,他錯過了很多和別人一起玩耍交流的機會。但這個年紀一般的孩子都有了固定的好友。從天天被那孩子纏著,到現在沒有固定朋友,放學回家的路上經常形單影只,感覺也有點失落。
有人說這點和我兒子的開朗性格矛盾,我補充下,他們這個年紀出去玩一般還是得家長領著,自己能做的只有放學回家。這半年由于少了和前好友的社交,所以多了很多和其他孩子的相處,也多了很多課外活動、比賽、旅游什麼的。孩子們也都才10歲,玩玩鬧鬧的瘋玩很開心,現在放假了也經常一起玩幾個小時,不會總想著人際方面的事。我是覺得,孩子有沖突是正常的,一會吵一會不理一會和好是孩子的本性,他們也是從中學會人際交往的。之前他只有和前好友才不管什麼原因從不會吵架,一方總是強勢的控制另一方才是不正常的。
12,我兒子對于分開這件事感覺好像還好,目前來看,沒太大影響。他之前有陣子困擾是,他前好友學習特別好,人也能言善辯。他們共同的好友基本都是同個幼兒園的。
其中男生都是和他前好友同班的,因為前好友學習好老師經常表揚。男孩子思想單純,三觀還沒有形成,有很強的慕強心理。在不知道事情原委(我兒子和前好友以前都是單獨玩的)的情況下,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兒子不該和前好友鬧掰。我兒子嘴比較笨不去辯解,遇到他們一兩次他們的集體指責,雖然男孩子就嚷幾句后面又一起嘩啦啦的玩其他的了,但有這個誤會在真挺讓人不舒服的,其他時間還好。上半年,雖然也有其他朋友玩,但沒有了一起放學,一起吃和睡的朋友,他會覺得有點孤獨,但慢慢習慣了還好,這學期疫情放開后,比賽和活動特別多,整個學期都很充實。他和他前好友,并沒有成為路人,因為放學喜歡在學校外面玩的就那麼幾個同級孩子(我們學校一個年級只有三個班,多數孩子都被安排了上課、托管、老人接送什麼的),所以他和前好友也還會一起打撲克的。
但再也不會被那個孩子拉著玩只有前好友喜歡的聊天游戲了。運動類的前好友都不會參加,就沒有交集了。他媽媽還是那樣,只要有小團體活動,或者別的家長周末問有沒有人一起去玩,她就立刻表示參加或者委托別的家長幫忙帶娃。我們遇到過她一次,她娃兩次,那兩次很可笑,去的場館必須大人帶孩子才能進,只有我這一個大人有票,還是我幫忙帶他進去的。聽到那個孩子現在還是會指責我兒子「你總是這樣,永遠不聽話」,「哼,xxx真是越來越奇怪」之類扣帽子的話,才知道為什麼我兒子會遇到圍攻。不過我家娃心比較大,他根本不管這些,每天大大咧咧幼幼稚稚的,還熱衷于聽我和對方媽媽的八卦。有一次,我兒子還批評我說「你怎麼那麼喜歡吵架,和xxx媽媽吵架,還不滿xx英語機構的老師,半年都吵兩次了」。
。。我對這個孩子也真的是很無奈,他的世界就那麼喜歡完全和平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當然得說呀,英語機構180一節課,他四年級,老師教著教著變成教一二年級的重復知識我說下還不對了。。。這個孩子從小說話就喜歡兩邊不得罪人,討厭吵架。他真的太不喜歡紛爭了。慢慢引導,好好成長吧
13,這個媽媽背會會講我,我也知道一點。因為和別的家長聊天的時候,對方會說我報的課多,真一頭霧水(前好友媽媽總要告訴別人告訴我兒子,說我報太多課了,說我太嚴厲,我兒子都累壞了,實際上真正了解我們的家長曾當眾評價我們,說就我家是快樂教育放養,都不怎麼讓孩子刻苦的。因為我兒子報的課也都是他自己想報的,而且其中很多都是課后托管,正課不多,我家管理寬松,我兒子都是學著玩。
實際上她報的課更多,她也嚴厲得更多,在家里說一不二,她兒子從不反駁的那種。而且她報的每門課都要求孩子不花冤枉錢,要大量課后練習,哪怕邀請我兒子去他家的時候,他該做的練習還是得做,我兒子就在旁邊等著),所以他家孩子經常責怪我對我兒子太嚴厲,責怪我給我兒子玩耍的時間少(實際上不少,只是時間上和他們岔開了),說我兒子太辛苦。說來說去說得好像找他一起玩就解救了我兒子一樣。他們經常這樣說,我兒子便總是看到他們的時候說我又怎麼批評他了,但實際上,我兒子只是因為晚睡不洗臉等這種自理差的小事被批評而已,哭一場就忘了的那種。后面甚至在我給我兒子打電話的時候,前好友會故意大聲說話阻擾我們通話。這種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說,一種有點隱隱的離間的感覺吧。
只是沒有影響我之前也沒怎麼在意,只是不舒服。但現在回頭看,小孩子不懂,大人怎麼會不明白當別人孩子面不能說家長不好的道理呢?作為朋友,不該是調節而不是火上澆油嗎?她肯定明白的,因為她甚至不想讓我們當眾夸她的孩子,怕自己孩子被捧殺,所以只是裝糊涂罷了。雖然廣州這種高壓環境,我是想卷的,但孩子貪玩真的卷不動,孩子又從她那里得到了一種暗示,覺得自己媽媽已經給自己報太多課了自己需要多玩,我就會更加管不動他然后干脆不管了。這種感覺就好像那種,小明每天和同學說自己晚上回家就玩,但實際上卻是偷偷用功學習,一考試,小明成績最高,就成了大家眼里的神童。前好友他媽媽經常和大家說自己孩子回去都是玩,自己什麼都不管每天回家煲劇。
但真實的信息是,那個孩子小時候對看電視、普通游戲、玩具這些都沒興趣,尤其不喜歡科學,而是把學數學當樂趣,后面他喜歡看心理學,會主動去看相關書籍,他來我家也從來不會去玩玩具看電視,都是拽著我兒子說話,最多就是蕩秋千玩編程,因為蕩秋千不影響他講話而編程也含數學邏輯。孩子是學習的好苗子,但家長這麼說話真讓人不舒服。
14。北大包麗案的牟林瀚已經終審判刑了,牟林瀚和他媽媽還上訴認為自己完全沒錯。人與人的三觀真的差別太大了。轉看到的一句話「 有時候對她有用的人特別熱情 裝作很大方的感覺 嘴上大方 其實平常生活中特別算計 特別自私 不顧別人的感受 都說惡語傷人六月寒 還美其名曰 口直心快」這句話形容前好友的媽媽真的是非常貼切。
看人真的不能只看他說了什麼,一定要看他具體做了什麼。瓊瑤說過的名言「你僅僅是失去了一條腿,可她失去了愛情呀」,現在也是適用的,「你家孩子不過是承受了幾年的語言暴力,但你和我說了好幾次我家孩子強勢,是多麼的傷了我的玻璃心呀」
15。補一個我兒子后面告訴我的。他說之前,因為大人總是夸前好友,經常批評自己這錯那錯,所以他認為前好友什麼都是對的,他們有分歧的時候,大人又總是告訴他好朋友要好好相處。所以他就會想是不是自己錯了,忍者自己的不愉快。後來他和前好友降成普通玩伴了,但放學經常幾個男孩子一起玩,前好友班里的孩子,還是會認為前好友說什麼都是對的,就像是神明一樣,覺得他什麼都對,很聽他的話,拿他的話當權威。
我回想之前,確實是這種情況,因為他媽媽是話題中心,又一直特講他育兒經驗,他家孩子紀律自律等很多家長看中的方面遠強于其他孩子。其他幾個男娃的家長,因為自己孩子皮,會不自覺的經常夸他,訓斥自己孩子的調皮沖動,讓自己的孩子像他學習。除了我,其他相熟男孩子的家長也有這樣的。但其實孩子哪有完全不闖禍的,前好友并不是不會做錯事,而是因為媽媽從不會因為行為這方面批評他的孩子,也看不到她自己孩子的錯誤,我們其他人更不會去批評她的孩子。他媽媽又經常講其他孩子各種錯,才導致的這種情況。比如說,有一次我兒子和前好友在外面玩然后去了前好友家里,他媽媽微信特意告訴我說我兒子調皮把我家鑰匙弄丟了要管一管。孩子回來后我先訓了他,又覺得我兒子本身從不丟東西,而且鑰匙天天掛在脖子丟了很奇怪,問他具體經過,他說是因為前好友搶他鑰匙,拿他的鑰匙當道具,他倆就一邊走一邊用鑰匙打打鬧鬧,所以才導致鑰匙掉了,但這件事前好友的媽媽只字未提自己孩子的原因,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兒子丟鑰匙100%是我兒子自己的責任,丁點沒教育自己孩子。
我秉著不講別人的原則,也只教育了我兒子以后不可以拿鑰匙來玩,丟了太麻煩,沒有告訴我兒子他的好朋友也應該被批評。類似的事情還挺多,所以,這幾個男孩子之所以一直認為前好友什麼都懂什麼都對,最大的原因,是家長們日常中對孩子們不同的態度導致的。
16。現在看到太過會套近乎,一微信就喊別人「親愛的」的人我都怕了,總感覺是前好友媽媽的影子。之前我老公總說我看人不準,我也覺得他看人比較準。現在仔細想想,我之所以不準,是因為,我總是把別人想得太好,別人一對我表示親近我就會受寵若驚的去回饋,總會去壓低自己理解他們,不到不得了的事我大都能忍著。但熟悉到一定程度把對方當成自己人之后,我又討厭太過不公平。這種性格感覺和原生家庭有關,也和我自己老家的文化有關。
真的要學會冷靜的看待人與事。
17。202309~~前幾天對門的鄰居找我要17年一起出去玩的照片,那時候的照片被我打成壓縮包放在百度網盤里。找的時候,看到了我兒子和前好友剛剛在一起時候的很多抓拍,大概2、3月開始,兩個家庭就頻繁一起游玩了,光17年3月到5月的,一起游玩的至少就有5次了。照片里面的我兒子面對各種新鮮事務興高采烈笑盈盈的,但前好友則經常是在后面慫著背、內彎著腳、悶著一張臉在戳手,只有他和我兒子一起玩的時候才笑得開心。那時還不太熟,有很多照片都是他在我兒子后面,我兒子高興的看前面,他站得離我兒子非常近。照片看的很郁悶,能處理的我盡量處理下吧,省得下次看到還煩。可惜視頻處理不了。幸虧當年自學了ps,但還是改得手疼。
第二天,又看了近幾年的照片,照片里我兒子對待其他事物的熱情明顯少了很多,兩個人的肢體動作變成了大部分合影都是我兒子被捏著拉著扯著抱著摟著,被各種貼著。前好友少了郁郁寡歡,多了被打斷的懊惱生氣。我兒子和其他玩伴游玩的照片,孩子們都開開心心的笑著,只有打打鬧鬧,不會這樣捏捏摸摸的。如果這6年不是這樣過的該有多好。還是有空就會處理下之前的照片吧。開始的時候看到那兩張臉就很煩,但現在,把它們p掉的感覺就像是擠痘痘,擠掉膿瘡,干干凈凈,還挺解壓的。視頻等以后科技發達了,出一鍵刪人的功能吧,反正我也不怎麼回看視頻。
18。20231103~~想起一件事,一個我兒子和前好友的共同好友在年初的時候,對我說前好友厲害,因為他學過心理學,一付很崇拜的表情。
我當時想的是,這孩子學了心理學會更可怕。現在我才想起來,所說的心理學可能指的是他看過十幾本小學生趣味心理學書,那些書是我之前借給他的。。。心理學的書還回來了,但還有些七七八八的玩具和書還沒有還給我。。。剛斷交的時候,我想起來兩件我畢竟在意的要了回來,但其他應該還有挺多的。我不喜歡欠人情,借了別人東西會一直記著及時還,但對方不是。隨便吧,也不差這幾件。
19。20231104~~從8月底開始打乒乓球到現在,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開學后每周五、六、日的晚上都會相約打球。沒想到爸爸們竟然都是乒乓球高手,單打、雙打玩的不亦樂乎,球技也大有提升。運動使人愉悅。最近玩乒乓球的人數又增加了,現在和前好友走的最近的那個男孩也每次都過來一起玩。
我前面提的小圈子里,4個男孩子(除了我兒子都和前好友一個班)都加了進來。雖然玩的開心,但會有個很麻煩的事,男孩子們都來打球的話,會直接導致前好友在周末晚上沒有朋友一起玩。雖然他非常不喜歡運動,他媽又雞娃,但以他們那種想玩必須有孩子陪的樣子,搞不好哪天她們就過來了。現在的我,依然無法面對她,會控制不住的氣憤。她們如果過來了,球我都沒辦法好好打,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