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但用處不大。
在想軍隊可不可以繞過關隘之前,先想一下,軍隊作戰與普通人出門有什麼不同呢?
普通人出門,跟別人約定好時間,背個包就可以出去了。但是軍隊行軍,除了最基本的人和兵器之外,糧草、輜重、攻城器具等等也都必須有。否則,僅僅是人過去了,輜重、糧草一概沒有,那敵人派出一支小部隊就可以直接截斷你的退路。
《大決戰·淮海戰役》有個名場面,是粟裕得知黃百韜沒有在運河上架浮橋,說了一句「黃百韜十萬人馬只靠一座鐵路橋怎麼過得完呢?除非他昏了頭啊」。
在現實中來說,如果只是十萬人過橋的話,其實非常簡單。現在很多城市的普通跨江大橋,一天的汽車通行量也有幾萬輛。如果是讓軍隊來走的話,一天過十萬人輕輕松松。但問題就在于,黃百韜要過河的不只是十萬人,還有相應的武器裝備。
所以粟裕斷定,僅靠一座鐵路橋,黃百韜無法過河。
因此,無論在古代戰爭還是現代戰爭中,都有一個最基礎的概念——戰場容量。而在行軍和物資運輸過程中,也還要考慮人員和物資輸送通道的「容量」。
打個比方,假設某支部隊行軍,共需5000輛汽車,每輛汽車的長度加上前后安全距離共約10米,那麼這5000輛汽車前后相加,長度就是50公里。
如果道路的寬度僅供1輛汽車行駛,則支運輸隊伍的長度就是50公里;若兩輛汽車可并排行駛,長度就是25公里;5輛汽車可并排行駛,長度就縮短到了10公里。
這樣,在通過一些重要的隘口、險要路段的時候,5輛汽車并排行駛的通行速度就可以縮短到單量汽車通行的1/5,大大減少了被攻擊的風險,也減少了路上可能的擁堵。
但很顯然,越寬的路也就越重要,越重要的路口,安排防守的兵力也就必然越多。而這樣的路口,你想走小路繞過去固然容易,可放棄輜重武器,那你還打什麼仗呢?不是等著去送死嗎?
這里,我就拿古代最重要的隘口之一——山海關來舉例。從地形圖上可以很容易看到,北京和周邊地區的北方都是山,只有山海關以北有一片狹長的平原地帶,也就是所謂「遼西走廊」。如果想繞過山海關攻擊北京,那就只有從北方燕山的小路中穿插,但這一路的地形有多難走,你看一下地形圖就能明白。
那就沒有任何繞過山海關攻擊北京的可能嗎?當然有。
明崇禎二年,皇太極以蒙古兵為向導,率兵攻擊防守薄弱的龍井關等隘口,并在薊州等地集結大軍,迅速對北京展開攻擊。這也就是明末的「己巳之變」。
但是,一來皇太極為了行軍,攜帶的重裝備較少,二來山路崎嶇難行,人馬糧草在路上消耗極大。按史書記載,皇太極從十月初二行軍,十月二十七日才攻破龍井關,十一月初七占領遵化,八日犒賞全軍。
十月二十八,龍井關及附近隘口燃烽火告急。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立刻集結兵馬趕往戰場,三十日即帶兵趕到遵化附近。與此同時,袁崇煥火速調動遼東兵馬,催動多支隊伍趕赴北京。十一月初四,袁崇煥帶兵入關,初十至薊州,準備防守薊州阻止皇太極進攻北京。
皇太極耍了花招繞過了薊州,直接兵臨北京城下,但此時他卻發現大同總兵滿桂已經帶著大同兵和宣府兵在這里等著他了。
于是,在北京城下,皇太極雖然經歷了一番血戰,最終卻沒達到預期的戰果。當然,此戰之后袁崇煥被殺,那就是后話了。這里只說戰爭本身。
從這個事上可以看出,盡管皇太極已經拼命隱匿行蹤,繞過關寧錦防線,但因為打遵化前后花了七天左右的時間,這就為東西兩個方向的援軍入關留出了一個時間差。
經此之后,皇太極依然還是把大部分兵力花在了攻打關寧錦防線上。期間,皇太極也會派兵從其他防守薄弱的隘口入關劫掠,但因為吸取了此前的教訓,所以這些作戰基本就是以搶掠為主,并不攻占任何有價值的軍事目標。
因此,盡管任何道路都可以通行,但是戰爭中,因為行軍規模、戰略目標的差異,防守不同的隘口或者戰略要地所需要的部隊差別是極大的。越是重要的隘口,防御的戰略級別越高,對應的防御任務也就越大。
還是拿山海關來說,如果你想組織三五十人入關搶一把,那山海關的確沒啥用,到處都是能繞過去的山間小路。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攻擊北京,那你最少也需要準備三五萬的部隊,準備好各種重型攻城器械。而如果是準備三五萬的部隊,還想著走山間小路,可能麼?
所以,山海關需要重兵防守,但是那些小隘口,留上幾十個人也就行了。就算真的遇到了風險,周邊的援軍也足夠救援。
有人可能會覺得,那當年志愿軍不也是在山間穿插,大量的消滅了美軍麼?
這主要是在一開始,美軍對志愿軍的戰法不熟悉,在遭受打擊之后士氣崩潰所致。後來,隨著李奇微調整戰術,美軍在遇到志愿軍攻擊后會開始防守反擊,等到援軍到來。這樣一來,志愿軍在穿插作戰時缺乏重武器和補給的缺陷就顯露無疑。
所以到後來,在與美軍作戰時,志愿軍的戰術也就不再是大規模穿插,而是依靠火力和工事作戰。
總之,古代的各種關隘,是當時的人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對不同路線的行軍、補給難度進行評估后所劃分出來的不同價值的防守目標。越是重要的關口,越是難以繞過去。就越是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而所謂的不能繞過隘口,也不是說完全不能繞過,只是這樣做風險高、容錯率低,賭的成分更大。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時候,很少有將領會冒這樣的風險。